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8W

創新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推動,它是新技術、新知識、新原理的創造與發現。創新來源於積極的創新精神、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2]。當前計算機專業高等教育中的現狀爲知識結構單一、重基礎、以教師爲中心,在此現狀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約。特別是在國家鼓勵各類人蔘與創新創業的政策激勵下及互聯網+概念盛行的當下,有必要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一系列研究,首要任務就是對現有學生創新能力的狀況進行調查及分析,研究數據隱藏的意義,爲後續的培養方案修訂、教學方法改進提供數據支援。

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1調查對象

2015年1月對西安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全體本科生進行了創新能力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表98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931份,其中女生341人,男生590人。參與調查的學生年級分佈爲:大一學生294(31.51%),大二學生311人(33.33%),大三學生248人(26.69%),大四學生79人(8.47%)。大四學生參加調查人數較少的原因在於,調查時很多學生正在參與企業的實習或正忙於找工作,因此未能填寫調查問卷。

2統計及分析

爲了深入瞭解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真實情況,調查從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學及實踐環節設定、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職業規劃幾個方面進行分類統計。

2.1關於學生主觀能動性

結合計算機學院學生接觸計算機比其他學院學生早的現狀,主要從學生學習習慣、求知能力、上網目的及時間等方面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能在學習中經常主動發現問題的大一學生佔12.9%、大二學生佔19.0%、大三學生佔16.2%、大四學生佔10.1%;學生中遇到問題時能獨立思考的佔比分別爲27.2%、23.2%、25.1%和7.6%,以上數據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還很缺乏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編碼規模爲2千-5千的學生四個年級學生所佔比例爲:36.4%、29.9%、42.5%和41.8%,說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缺乏大量編程練習,所以在各類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對作業、課程設計、實習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以提高學生的編程積極性和興趣。

2.2教學及實踐環節設定

學生的創新能力離不開教學和實踐環節,此部分的調查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及實踐方式上。其中,對於教師能佈置新穎獨特的作業對創新能力的影響佔比分別爲:大一34.7%、大二22.2%、大三40.1%、大四49.4%。反映了學生對於教師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性能力作業的需求。在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更傾向於利用假期或統一安排時間自行實踐,其中大一學生25.9%、大二學生33.8%、大三學生30.0%、大四學生24.1%。。

2.3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

各類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是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此部分調查主要從獲取資訊渠道、參與競賽級別、獲獎等級、是否參與過創新創業訓練等方面進行調查,其中學生獲取相關學科競賽資訊的渠道中來源於輔導員通知的大一學生有58.8%、大二學生22.2%、大三學生56.7%、大四學生72.2%,因此有必要針對此現狀建立多方渠道,尤其要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建立合理的`資訊化公開及交流平臺,將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等多源資訊進行整合,纔是有效提高學生獲取競賽資訊的途徑。同時要有針對性的提供競賽指導資訊,以利於提高學生競賽成績,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統計顯示,參與項目的過程中最能提高個人技能的選項中,大一學生中有51.7%認爲是教師的指導,而其餘三個年級中認爲項目組中高年級學長的指導最重要的分別佔到43.1%、49.0%和53.2%。有必要建立合理的跨年級的溝通及聯繫渠道,便於低年級學生獲得高年級學長的及時指導及經驗共享。

2.4職業規劃

在職業規劃方面,聽說過但不瞭解企業的暑期實習生的學生,大一學生佔比50.4%、大二學生38.6%、大三學生44.5%、大四學生59.5%。可以看出,學生對於提高實踐能力的企業實習生計劃瞭解不夠,而透過往年的與畢業班學生座談,獲知參加過此類實習的學生在就業時普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也能獲得較高的薪酬待遇。透過四年的本科學習,最希望具備的能力中,選擇較強的動手能力,能較快上手工作,有利於就業這一選項的大一學生佔比36.1%、大二學生41.5%、大三學生32.8%、大四學生11.4%。畢業規劃中,大一學生45.6%準備企業就業,選擇準備考研深造的大二學生40.2%,大三學生39.3%、大四學生59.5%。可見超過半數的學生都願意選擇繼續深造,提高學歷,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精髓。貫穿本科-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也可以作爲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其他調查問題具體結果。

3結論與建議

(1)注重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構建跨年級學生的溝通渠道。從大一入學開始就要給學生普及創新觀念,建立跨年級溝通資訊渠道或平臺,讓高年級的學長可以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指導,並在各類比賽、科研項目中引入新生,逐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拓展專業能力。同時加強畢業後學生的聯繫機制,組織就業學生對在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講座。

(2)強調課堂及實踐環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應圍繞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多樣化課程資源,將書本、網絡和實踐活動中的內容融合在課堂的教學中。將傳統的案例式、講授式教學改爲對話式教學,要留給學生思考和發揮的空間。提供相對寬鬆自主的環境中培養學生敢於討論、勇於質疑的精神,鍛鍊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3)整合多渠道資訊資源,構建學科競賽資訊化平臺。以前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及各類高水平學科競賽,隨配備富有經驗的專職教師進行指導,但均透過選拔的方式從創新活動能力突出的學生中挑選出佼佼者,然後組團參賽,此途徑下參與學生有限。因此爲了廣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發動輔導員及教師多收集相關學科競賽資訊,特別是高水平或有一定全國知名度的競賽資訊,構建學科競賽資訊化平臺,讓大多數學生能夠第一時間獲知相關比賽並進行準備,同時也可由有經驗的老師在平臺上進行資源共享,做到資訊資源利用最大化。

(4)重視提高教師本身創新能力。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會極大影響授課學生。因此需要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強調創新內容的引進,同時在教學方法、科研能力方面進行提升,以適應學生對創新知識的需求。同時可以引入導師制,將學生劃分爲小組,指定教師從大一入校就對小組學生進行指導,可從學生興趣,教師科研,社會需求等多方面選取合適的項目指導學生進行各類科技作品的製作,及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

(5)建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資訊化平臺。在當前資訊化手段豐富的環境下,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資訊化平臺,引進企業孵化器等理念,爲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方案,鼓勵他們完成科技作品,申報專利,特別鼓勵教師參與到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建設中,將科研轉化爲能夠創造社會、經濟價值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