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態迴歸與生態自我之成型

學問君 人氣:7.99K

面對人類社會越來越嚴重的生態災難。生態批評力圖揭示慾望的膨脹和對自然的瘋狂掠奪終會導致人類的災難,主張人類的發展之路應該走向迴歸。我國着名生態批評家魯樞元對迴歸的解釋是:

生態迴歸與生態自我之成型

“‘迴歸’實際上是端正人的生存態度.發掘人的生存智慧,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糾正人在天地間被錯置的位置”。還有的學者認爲生態迴歸應該包括迴歸自然、迴歸簡樸的生活方式、迴歸真誠的人性人心三個維度fI9】。總之,在生態批評視野中,迴歸不是機械地倒退回到過去,而是一種態度、思維、理念。由此分析,奧吉後來從野外自然回到城市後,對生活做出的選擇和思索,具有生態迴歸的意義。

(一)迴歸真誠的人性人心奧吉返回城市後第一件事就是分別去見他的媽媽、弟弟和哥哥,他決定要努力讓已四散的親人們重新生活在一起,不再分離。然後他決定與女友斯泰拉結婚。不過婚後他很快發現了不完美,妻子對事業的野心勝過對安穩家庭的嚮往,她還隱瞞了過去的情事。儘管知道真相曾讓奧吉一度憤怒、失望,但他最終選擇接受現實。他開始去理解妻子的事業追求,與妻子坦誠溝通後諒解了她。他維持婚姻家庭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促使他堅定信念的就是他回城後終於明確的一條人生軸線,包括“真理、愛情、和平、慷慨、有益、和諧”。

奧吉視此爲人生意義所在,就是真誠的人性與人心的迴歸。

(二)迴歸簡樸的生活方式生態批評認爲現代文明進步雖然大大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水平,卻也使人陷入追求物質奢侈、閒適的生活而慾望難遂的痛苦。人的真正快樂其實就是享受簡單、自然地生活,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思考、享受孤獨及親近自然”。當奧吉明確了他的人生軸線後,他開始進一步思索該如何讓生活遵循這樣的軸線。他的領悟是“一當奮鬥探索停止,真理便像禮物似的接踵而來—— 富足、和諧、愛等等”[221。停止“奮鬥探索”就是摒棄對名譽、權力、財富無止境的慾望,而過一種不需要太多額外東西的簡單生活。就是迴歸簡樸的生活方式。因爲有這樣的'生活理念,奧吉對那些裝飾奢華的地方特別反感,對哥哥西蒙不惜代價追求財富的生活方式甚至感到羞恥。而他自己的生活理想則是辦一所孤兒學校,教書育人。可見,奧吉嚮往保持簡單的物質生活,而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這就是迴歸生態的生活方式。

(三)迴歸自然奧吉在一番歷險後對死亡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態度,這個重要轉變具有迴歸自然的意義,這裏的“自然”應理解爲自然規律。生態批評理論認爲,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意味着消亡、不存在,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和規律,而人是唯一可以意識到死亡意義的生命體。遺憾的是,人類總是不願正視死亡,文明、科技的進步更加促使人類執着於存在而害怕死亡。如果認爲死亡是糟糕可怕的,那麼生命也會是如此。小說裏那些馬基雅維利式的人物。

就是因爲懼怕死亡,懼怕不存在。所以纔想拼命操控現實,以此建立一種自我存在感。但這樣的生命是充滿恐懼。始終不快樂的。奧吉最初也認爲死亡是可怕的,當聽到勞希奶奶去世的消息,他想像那種死亡的場景就覺得恐怖:當在醫院看到一個母親懷抱着剛出生的嬰兒,兩人身上都沾着血跡,他形容生與死就像“在戰爭中似的。像一對被迫相互對峙着的敵人” ,可見.奧吉視死亡與生命是水火不容的對頭。直到在墨西哥的那次意外墜馬,奧吉有了瀕死的體驗後。他對死的看法開始變化。而後來他的朋友明託奇恩的話:“按自己的本來面目去死,也比做一個外人活一輩子強”,這更促使奧吉思索死亡的意義。也由此重新認識他自己。

小說裏標誌着奧吉對死亡形成了生態意義上的認識,是在最後部分他的一次海上歷險中。因爲在海上遭遇了船難.他與一名叫巴斯特肖的船員成爲僅有的兩名倖存者,在救生艇上漂泊數日才最終獲救。在此期間,兩人因爲一次意見不合打鬥起來,強壯的巴斯特肖幾乎將奧吉置於死地。當再一次面臨死亡,奧吉不再害怕而已有從容之心,“我做好了死的準備”。“宇宙之力把我送到了人世,現在該把我收回了” 。如此從容,是因爲奧吉已不再排斥死亡,他領悟到有生有死纔有生命的完整,生命因爲有死亡纔有意義。由此他放下了因恐懼死亡而對自我的執着堅持。奧吉最終坦然接受死亡的態度轉變標誌着他生態自我的成型。

結語

從生態批評的角度看,這個經歷就是他從執着於自我堅持而抗拒世界.到走向一個生態自我的過程。而自然是促成奧吉自我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大自然中的經歷和體驗,使奧吉學會了尊重自然,接受死亡,放棄了自我堅持。由此。他決定走一條生態迴歸的人生路。然而在小說結尾,奧吉爲了生存於物質社會不得不做起了唯利是圖、投機倒把的買賣,這與他的理想大相徑庭。這樣的結尾其實可以引發我們更多生態意義上的思考:個人如何在追逐功利的現代社會實現生態自我?如果不改變非生態的社會體制,像奧吉那樣僅憑個人信念恐怕難以實現。

因此,人類亟需認真檢討和更新傳統的現代化實踐模式,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生態,使人類文明走向一個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

TAGS: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