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閱讀理解在高三英語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5.57K

NMET閱讀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能夠讀懂比較熟悉的日常生活話題方面的簡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說明、廣告以及書刊雜誌中一般性話題的短文。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考慮到高三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具體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以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在短時間內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但是,在高三學生中卻普遍存在一些閱讀的認識誤區。

閱讀理解在高三英語中的應用論文

下面筆者就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1、進入高三後大部分學生感覺到時間的緊迫性,對一部分學生而言,閱讀理解的提高便落在了高三這一年。於是,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爲,大量地訓練閱讀理解(如課外閱讀和限時閱讀)就等於浪費時間了。

2、由於在高一、高二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有的學生喜歡用手或筆指着讀,邊讀邊逐詞逐句地分析,等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完後還是不知所云。

3、基礎知識不紮實,遇到基礎性強的閱讀失分嚴重。

4、遇到生詞多、結構複雜的句子、文章就讀不下去,思維混亂,進而產生厭煩、緊張、焦慮等對做題不利的心態。

5、一些學生認爲,老師在處理閱讀問題上與自己的“實情”不相符,於是便盲目單幹起來。具體表現在:一味追求量,不注重質;一味就閱讀而閱讀,不注重方法與技巧的靈活運用;一味地認爲難題才能考察能力與水平,不注重類別與難易程度的區分等。

6、做題時把自己看作旁觀者,認爲“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總結有經驗的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的做法和筆者多年的教學體會,我認爲:

對策一:對這一部分學生應從他們的誤解入手,對其進行分析並指出其嚴重性與危害性。如果再不糾正錯誤,那麼佔外語分值最大的閱讀理解將成爲自己高考途中的“滑鐵盧”。同時,還要強調限時閱讀和大量訓練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對策二: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那麼,怎樣纔算是正確的閱讀習慣,怎樣才能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呢?

1、有意養成默讀的習慣。

在閱讀過程中,有的學生自言自語,有的學生則逐句讀,甚至還有的低聲朗讀。這些習慣都不利於快速掌握文章,對題目做出正確的選擇。作爲高三學生,在認識到這一點後,經過短期糾正與訓練後是可以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訓練後的閱讀速度可以比原來的閱讀速度快2—3倍。

2、減少回視、重讀。

閱讀時應從整句、整段、整篇出發來理解全文,抓住作者的寫作意圖。回視、重讀使閱讀效率低下,甚至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完成試題。

3、自己限時,閱讀中儘量少查或不查詞典。

NMET閱讀理解部分考查考生根據上下文推測出生詞詞義的能力及做出簡單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從近幾年特別是近兩年的閱讀試題來看,閱讀理解的難度加大了。表現在:

(1)文章中減少了對生詞的註釋。

(2)閱讀速度提高了。2001年高考閱讀每分鐘是58.5個詞,2002年是每分鐘閱讀57個詞,2003年是每分鐘閱讀58個詞,2004年和2005年爲每分鐘閱讀60詞以上。這是歷屆高考中要求的,因爲2001年之前則是每分鐘閱讀40或40詞以下。所以,考生一定要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

(3)文章中加大了對資訊量的處理,閱讀內容的複雜程度也加大了。

(4)文章的體裁、題材多樣,文章更加原汁原味。

面對這種情況,爲了在高考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成限定內容,提高正確率,我們有必要在平時培養這種能力。

對策三:加強雙基,夯實基礎,以飽滿的熱情處理每篇閱讀理解。

筆者在學生剛進入高三時,根據班裏幾次大型測試所暴露出來的閱讀較差的問題,利用電腦授課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對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詞彙、短語及句型結構和語法進行了總結、補充和大量的`強化訓練。結果,學生在這兩個月內基礎知識明顯得到了鞏固與加強。

對策四:進行持續的“大詞彙”教學,以點帶面,尋找閱讀新的得分點。那麼,如何進行大詞彙教學呢?

1、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與體會,給學生補充一些生詞、短語和句型。

2、從大學一年級和四級詞彙表中節選一部分高中閱讀理解中經常出現的生詞、短語及句型進行識記。

3、調動學生的極性,讓學生輪流提供自己在閱讀中經常遇到的生詞,然後進行篩選。 適用的詞彙找出來之後,下一步就是識記。識記的過程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在教學中,具體做法如下:

1、開展“每日四詞”欄。除正常識記的單詞外,堅持每天多記四個單詞。

2、舉行“單詞擂臺賽”。根據高三課程的實際情況,每兩週舉行一次,推出“雙週單詞王”。

3、運用卡片、單詞交流和背誦等活動,調動學生識記單詞的熱情。

這些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生的熱烈響應,使學生在樂趣中擴大了自己的詞彙量,以詞彙這個“點”帶動閱讀這個“面”。一段時間以後,不少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對策五:處理好師生雙方在閱讀理解上的“分歧”。一般而言,老師對發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在題材、內容和難易程度方面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學生應充分相信老師,不要一味追求量多、內容難,而應注重方法的運用。

1、要嚴格按文章的內容來回答問題。有時,恰好測試的內容是你所熟悉的題材,這時千萬不要按你對這個題材已有的知識來想當然地回答問題。

2、帶着問題讀文章。儘快地把文章後面的問題先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帶着問題去閱讀短文,邊讀邊捕捉文中與問題相關的資訊點,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圖。

3、把握五個W和一個H。在速讀全文、瞭解文意的基礎上,理順思路,摸清脈絡,然後把着眼點轉到文章的每個段落上,儘快把握文章中的五個W(who,where,when,what,why)和一個H(how),把握了這些內容就抓住了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即文章的詳情和細節,做題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抓住文章的主題。一般來說,一篇短文往往是圍繞一箇中心思想展開的,短文的每個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題句來表達其中心思想。因此,在閱讀短文時,首先要找出本段的主題句,一般在每段的開頭,也有可能在結尾,或者隱含在全段的各句中,這就要求考生去正確判斷。

5、閱讀必須講究速度。在生詞率少於50%的閱讀材料中,一般閱讀速度在每分鐘60—80個單詞。爲達到快速閱讀的目的,一定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停留在個別生詞上而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6、猜測詞義要有方法。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有生詞,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我們可以:

(1)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2)根據同位語、定語從句等說明性詞語猜測詞義。

(3)利用上下文的相關資訊猜測詞義。

(4)從本句前後的詞來判斷詞義。

(5)運用已學常識猜測詞義等等。

7、注意認真分析文章體裁。在記敘性文章中,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在史地知識和科普文章中,應注意人名、地名、大小、數目、年代、作用、現象等(可以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標上不同的記號,覈對時便於尋找)。

8、初選答案。對那些明顯的、有把握的題可以斷然圈定,不必再作推敲;對有些略難的題,應再查閱短文,迅速找出依據;對一時無把握的題,可先試着選一個(作記號),待深思後再作決定。

9、復讀文章,覈對答案。要用全文的主題思想統率各題,研究其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並依次審覈答案。對那些拿不準答案的題,要多看看,對照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理解無誤。

對策六: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思路要清晰連貫。

要做到這一點,最好把自己的思路與作者的思路融合在一起。假設自己就是作者,這樣在處理一些推斷作者意圖、感受的題目時,就會得心應手。

作爲教師,在處理好上述問題的同時,應注意下面兩個問題:

1、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

步入高三,學生壓力大,思想不穩定。作爲老師,應經常與學生交流,鼓勵他們只要方法得當、訓練到位,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

2、興趣教學.事半功倍。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閱讀的題海中按照最新高考說明進行試題的篩選和分門別類的裁剪,而不應拿過來盲目使用。教師在進行試題整合時,可以按照體裁廣泛、內容豐富、新穎、原汁原味的要求作爲指導。所謂體裁廣泛是指選題時要照顧到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和應用文等;所謂內容豐富、新穎、原汁原味是指選取的文章地道,涉及到社會教育、風俗文化、史地知識、幽默小品、新聞報道、日常生活、名人軼事、歷史傳說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