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學問君 人氣:2.09W

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而風險管理需要內部審計的協助。我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存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審計範圍較小、審計缺乏獨立性等問 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摘要: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爲了促進工作的優化實施,需要分析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關係,研究了兩者之間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其問題的產生,爲其提出有效的實施意見,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

在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增加組織價值,將組織的基本目標作爲宗旨,以實現全面審計。內部審計工作在參與過程中,與風險管理存在較大關係,它不僅能爲內部設審計工作提供一定的發展機遇,還能使企業內部實現獨立、客觀的執行活動,併發揮其創造價值。

一、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一)相互依存

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根據我國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進行分析,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將其作爲風險管理工作中的監督部分。隨着內部審計範圍的不斷擴大,不僅要對內部審計對象進行有效控制,還要制約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並且,內部審計人員還要透過檢查、評價以及制定報告的方式,促進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發揮與實施有效性,爲其提出有效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不僅能實現風險管理工作的優化性,還能將風險工作控制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二)相互作用

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互作用,在內部審計工作中,是以組織作爲價值發展的,保證組織目標的有效實現。並且,企業風險管理也是實現宗旨的唯一出路,所以,需要準確、評估並反映出風險,使其控制力度下,爲了將內部控制在覈心內容下,在風險管理工作中,需要將其控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保證審計目標的有效實施。同時,內部審計工作也是風險管理工作中最爲主要的部分,在對風險管理進行獨立審查期間,可以爲其提出一定的評價和建議,不僅能促進系統維護的正常性,還能保證其執行的有效性。對於審計內部的相關人員,需要根據風險制定計劃,明確機構的發展目標以及內部審計工作重點,促進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程序的協調性發展,以發揮共同發展。

(三)新功能的實現

在風險管理工作中,可以體現出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因爲內部審計能夠促進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能夠對整個企業進行有效評價,併爲其設立合理、科學、能夠理解的識別、評估風險系統,保證相關工作人員在執行期間,能夠在風險管理工作中承擔其責任。這種責任意識在工作執行期間,能夠促進企業的有效執行,降低其風險、促進戰略目標的形成。企業在遇到一些問題期間,在管理人員支援下,需要在內部審計部門中設立風險管理流程,保證能夠推進風險管理工作開展的有序性。

(四)風險導向審計

將傳統審計工作轉變爲風險導向審計,傳統的審計方法在執行過程中,已經無法滿足其現代化發展需求,該審計方式出現較多問題,如:審計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內部審計重心偏移、審計工作效率比較低,都會導致風險問題的產生。但風險導向審計則不同,該審計方式需要審計人員認識到組織需要面對的問題,並根據風險評估思路,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有效評價,在內部審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工作,促進審計效率的有效提升。

(五)戰略性審計

將內部審計轉化爲戰略性審計,風險管理工作滲透到企業管理各個方面,與企業的長期發展存在較大關。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期間,常常會發生一些新變化,因爲風險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戰略目標,其存在的風險與企業生存、發展有關。戰略目標的形成能夠幫助企業發展,所以,戰略性審計在其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將財務審計轉變爲戰略性審計,這樣不僅能爲審計工作指明正確方向,還能使內部審計工作作用充分發揮。

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問題

(一)審計目的不明確

在日常工作實施期間,內部審計機構一般不對財務部門、其他經營部門進行審計,一般是二級部門對其審計。在對總公司的財務部門進行審計工作期間,表現爲一種形式,但公司中也會出現一些違法違規行爲,造成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爲一些部門只考慮自身發展利益,在違法行爲產生期間,常常不對其糾正、披露,這樣會內部審計工作無法實現良好的發展效果,還無法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二)審計獨立性不強

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不高,主要是在執行期間,機構權責機構設定不合理,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以及財務機構等都是一種常規部門,一般情況下,都是主管財務對其指導,在該情況下,不僅降低了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形成的內部審計結果會受利益的影響,降低其獨立性與客觀性。並且,對於內部的審計人員來說,常常會受到領導的壓力,參與到企業風險管理工作中去,不僅不能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交情”,也無法促進風險審計工作的有效執行,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三)管理片面性企業決策人員在內部審計工作以及風險管理工作中,對其理解比較片面。我國企業中的決策人員都更重視企業中的經營效益,沒有重視到企業內部的深層次管理,對其存在的風險較爲忽視。企業決策人員對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工作沒有充分認識主要表現在,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的聯繫出現阻隔,不僅會導致企業決策工作在對其評價期間,向經濟效益方面傾斜,還會使內部審計人員忽視工作積極開展的重要性。

(四)人員素質不高

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不高。在企業內部管理工作中,管理知識發揮其重要作用。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的分析,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好執行工作的質量。但在實際發展中,內部審計人員都是來自於財務部門,不僅掌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審計專業知識以及風險管理知識等比較欠缺,對能力判斷存在較大失誤,不僅無法使其符合現代化發展效率,也無法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

(五)審計領域受限

我國內部審計是以國家行政方式組建的,企業中建立的現代化內部審計工作主動性不足,只要是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認識不足,單純地認爲對財務進行審計,從而導致一些弊端的出現。同時,隨着市場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爲了獲得較大生存和發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開始轉變經營管理,加強內部控制,但監督職能還表現在財務上,無法適應現代企業對內部的發展需要,導致審計工作領域無法得以擴展。

(六)審計技術落後

近幾年,我國內部審計工作使用的都是事後審計、靜態審計。在具體審計工作期間,都是依靠個人經驗以及職業知識對其判斷的。並且,也無法體現審計工作的.現代化發展,無法提升實際的工作效率。

三、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建立

(一)發揮審計的獨立性與客觀性

實現內部審計參與的獨立性與客觀性,爲了使內部審計工作在風險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內部就要爲其設定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例如:在企業內部設立審計委員會,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障能夠爲內部審計工作的客觀性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強對工作的重視

企業需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企業中的管理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內部的審計態度,認識到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保證企業在實施期間,能夠將作用充分發揮起來,這樣不僅能帶動整個企業的積極發展,還能使內部審計人員在參與過程中,認識到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這種發展情況下,既形成了各個部門的共識,還加強了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

(三)增強隊伍工作水平

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爲了實現風險管理工作,需要增強內部工作隊伍的發展水平,並使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業務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都得以提高,保證內部審計執行工作的科學性,積極參與到風險管理工作中,以促進審計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價值的充分發揮。

(四)轉變技術和方法

促進內部審計領域的擴展性,充分利用技術與方法。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將其投入到風險管理工作中,提高其參與程度。在工作實施期間,需要促進內部審計領域,促進財務審計的廣泛性,特別是運營審計、合同審計以及內部控制審計,保證審計的資訊化以及社會責任的明確化發展。還要合理選擇審計技術,在內部執行過程中,可以選擇多種審計抽樣方法和選樣技術方法,並利用多種審計風險模型減少其風險性,在這種程度上,不僅能在較大程度上控制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風險,還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建設。

四、總結

基於以上的分析,實現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不僅能使企業充分發揮自身職能,還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體現優勢。因此,對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使企業在發展中實現新時期提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燊.論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2(28):121-122.

[2]邱大鵬,肖敏.加強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12(36):164-164.

[3]成煥玲.探討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J].勞動保障世界,2015(9):40,42.

[4]趙麗芳,張偉.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活動(系統)的再確認與諮詢[J].會計之友,2011(10):46-49.

[5]張紀軍.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大型煤炭企業內部審計探討[J].煤炭技術,2013(11):280-281,282.

[6]何淼,潘美霖.基於內部審計視角的企業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商論,2016(21):28-29.

[7]王玉寶.淺議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J].中國商貿,2015(1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