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經濟時代自創商譽的確認與計量問題

學問君 人氣:3.25W
新經濟時代自創商譽的確認與計量問題
一、的提出  新,商譽在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商譽的確認與計量則成爲覈算中的一大難題,尤其是自創商譽是否予以確認成爲爭論的焦點。多數學者認爲自創商譽應該予以確認,現行的對自創商譽的處理模式成爲界批評的重點。就此問題,的情況爲,指出了知識經濟對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覈算的:第一,傳統會計已不能滿足對無形資產覈算的需要,以致於所提供的會計資訊不具有客觀性;第二,傳統會計不能滿足對無形資產管理的需要,一些理論和規定在經濟時代有其合理性,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則明顯不能適應的需要,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第三,傳統會計對無形資產範圍界定過窄,無形資產計量範圍中尚未包括許多符合無形資產性質的項目,即使是無形資產中的商譽也只有在外購或兼併其他企業時,方可計量並作價入賬,自創商譽不予以確認;第四,傳統會計的計量基礎受到挑戰,在工業經濟時代,無形資產計量以投入價值爲基礎。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計量對於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決定性作用,以投入價值爲基礎進行反映不能適應實際需要。而商譽作爲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因此多數學者提出應該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了現行自創商譽處理模式的不足及負面影響,但對實務中如何操作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鑑於自創商譽在確認與計量方面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其納入現行的財務會計體系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  新經濟可以理解爲與經濟全球化,或與等新產業革命,或與技術日新月異等密切相關,全球化、網絡化、高新化、知識化,應是其本質內涵。種種跡象表明,資訊技術革命等高新科技對整個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震盪,包括對企業的財務與會計。  由於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一些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會計的賬面價值大相徑庭,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各企業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距在擴大,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朝不同的方向變化(或是正向差距,或是反向差距)。雖然難以肯定這種差距究竟還會有多大,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新經濟導致了無形資產的增加和社會財富的虛擬化。在企業中,凝聚着知識和智慧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與日俱增,在企業總資產中,無形資產的比重逐漸超過有形資產。在一些高科技企業中,這種趨勢尤爲明顯,企業的無形資產已佔到資產總額的50%-70%,其中一部分是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還有一部分是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商譽。按傳統會計模式和會計慣例,對無形資產作如下處理:企業的專利權、商標權等可辨認無形資產必須予以確認,但商譽則只確認外購部分而不確認自創部分。我國2002年1月起實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仍沿用了傳統的模式和慣例。這種建立在工業經濟背景下的觀點,在新經濟新形勢下,必須重新認識。當理論賴以建立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化時我們對理論的認識也應進一步深化。本文將針對爭議較多的自創商譽的處理作些論述。  二、商譽的定義極其內涵  會計界對如何定義商譽逐漸形成了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即超額盈利觀、剩餘價值觀和無形資源觀。超額盈利觀認爲商譽是超額盈利的那部分價值;剩餘價值觀認爲商譽是企業總體價值與單項可辨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值的未來現金淨流量貼現值的差額;無形資源觀認爲,既然商譽是由諸如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業聲譽、廣泛的社會關係、卓越的管理隊伍和優秀的員工等構成,而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着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的,故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上述三種定義從不同側面說明了商譽的本質特徵,即商譽是企業擁有和控制的,能夠爲企業帶來未來超額經濟利益的無法具體辨認的資源。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兩點:首先,商譽是一項資產,符合資產的定義;第二,商譽是無形的,並能夠爲擁有者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我國會計準則規定,商譽是無形資產的一部分,雖然在國際上有將商譽和無形資產區分的作法,但區分與否,不影響對商譽所下的定義。這裏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商譽無法同企業整體脫離而單獨用於交換,這也正是商譽確認與計量的複雜性之所在。在明確了商譽的定義後,我們將對自創商譽確認和計量的必要性及具體的確認和計量的作些探討。  三、新經濟環境下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新經濟對傳統商譽的處理模式的影響  新經濟時代,建立在工業經濟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受到挑戰,傳統會計中商譽的處理模式不能滿足對商譽覈算的需要。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所擁有的各種無形資產逐步取代了有形資產的地位,而成爲企業的重要財富。其中商譽的地位也變得舉足輕重,自創商譽也不容忽視。但傳統會計只對外購商譽進行確認,不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這樣一項重要資產被排除在合理會計計量範圍之外,應該說傳統會計的侷限性已嚴重阻礙了對經濟業務的客觀描述。  (二)不確認自創商譽的負面影響  不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和計量有許多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違反客觀性原則,造成會計資訊的嚴重失真。在新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佔比例日趨增長,有的已居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佔比重變得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若仍堅持穩健性的原則,對自創的商譽不予確認或僅以不超過初始成本額確認,無疑會使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背離,導致會計資訊嚴重失真,同時也違反了客觀性和重要性會計原則。  2.不符合一致性原則。無論自創或外購,商譽都是自創的,因爲外購商譽其實是被購併企業的自創商譽,只不過在購併之前未予確認,而是等到購併時才得以確認。當購併發生時,本來爲被購併企業所擁有的但未確認的自創商譽即成爲新的`集團的自創商譽,新的集團只確認這一部分,而不確認原購併企業的自創商譽,這顯然不符合會計一致性原則,提供的整個新的集團的商譽是不全面的。  3、違反了權責發生制原則。外購商譽實質是自創商譽的市場表現形式,早已存在了,非得等到被購併這一事項發生才確認,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自創商譽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成果,企業應在平時就對它確認入賬。這樣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而平時不予以確認自創商譽,非得等到購併時才予以確認,這種作法實際上是採取收付實現制的原則。  4、有悖於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企業在購併發生時才確認商譽,不能真實、及時地反映企業超額盈利能力的資訊,這樣不能及時地向使用者提供有關商譽資訊,既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各方利用會計資訊進行經濟決策的需求,因而,不確認自創商譽有悖於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  (三)自創商譽進行確認的依據  一個項目要作爲要素確認必須符合四個確認標準:“(1)定義-該項目必須符合財務報表要素的定義;(2)可計量性-該項目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和相關的可計量屬性;(3)相關性一關於該項目的資訊對用戶決策具有潛在的力;(4)可靠性-資訊的列報應是真實的、可辨認的和中性的”。凡是滿足以上四個標準的項目如果符合成本效益的約束條件和重要性原則,則應作爲財務報表要素確認。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是符合確認標準的。  1、自創商譽滿足資產的定義。我國有關法規規定,商譽屬於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商譽包括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自創商譽滿足資產的定義。  2.自創商譽滿足可計量性。計量自創商譽時,我們習慣於按已知的一些形成自創商譽因素的投入價值來計量,但形成自創商譽的因素衆多,很多因素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所以,計量自創商譽,只按已知因素的投入價值來計量是不全面、不的。自創商譽按它的產出價值計量較爲合理。合併商譽儘管不像其他資產那樣容易計量,特別是在後續計量上,但它仍然滿足可計量性這一確認標準。作爲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其價值自然就是超額收益的體現,對超額收益的確認就是對商譽的計量。  3、自創商譽滿足相關性。相關性是指自創商譽是否對用戶的決策有用,新的很多高企業,自創商譽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直接影響有關利益當事人的經濟決策,利益各方都時時關注自創商譽的存在及其變化情況,相關性就不言而喻了。不少學者對商譽的相關性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報告的商譽與其市場價值之間存在相關關係。這就意味着,市場投資者把商譽看作是一項資產。因此,商譽滿足相關性的確認標準。  4、自創商譽滿足可靠性。形成自創商譽的單項因素不可靠,並不能否認自創商譽的可靠性,各單項因素對自創商譽的作用最終都反映到企業未來超額盈利能力上,而企業未來超額盈利能力是能可靠預計的。自創商譽也是能可靠計量的,而且所謂計量的可靠性也是相對的概念,例如固定資產的初始價值是按成本原則計量的,是可靠的,但投入使用後,企業可用不同的折舊計提折舊,每年末固定資產的價值也就不太可靠了。既然對固定資產能容忍其相對可靠爲什麼對自創商譽就不能容忍呢?把握可靠性必須和相關性結合起來,不能片面追求絕對可靠而大大損害其相關性,這樣一來會計資訊雖“可靠”,但卻是無用的。  四、自創商譽的確認、計量方法等的探討  商譽是企業資產組合的整體效應,能夠爲企業帶來未來超額經濟利益。其價值自然就是未來超額經濟利益的體現,對未來超額經濟利益的確認就是對自創商譽的計量。具體操作步驟是:首先,確定企業的超額經濟利益數額;然後,將超額經濟利益按平均利潤率折現,即可得到自創商譽的價值。公式可以表述爲:自創商譽價值=[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平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同行業平均利潤率」×按正常投資報酬率計算的年金現值因子。在計算過程中平均資產利潤率可以選擇行業平均利潤率、平均利潤率、銀行同期利率或企業平均投資報酬率等。  現舉一例加以說明:假設某公司淨資產經評估確認爲35000萬元,且其所在行業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爲15%,根據近3年的經營實績及未來5年的盈利預測,該公司的淨資產投資報酬率爲20%.經評估該公司的超額盈利水平將持續5年。  1、計算該公司正常投資報酬:正常投資報酬=可具體辨認的淨資產公平價值×同行業平均利潤率。該公司正常投資報酬=35000×15%=5250(萬元)。  2.計算預期的投資報酬:預期投資報酬一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平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該公司預期投資報酬=35000×20%=7000(萬元)。  3、計算超額利潤:超額利潤=預期投資報酬-正常投資報酬。該公司超額利潤=7000-5250=1750(萬元)。  4、計算確定自創商譽的價值:自創商譽的價值=超額利潤×按正常投資報酬率計算的年金現值因子。該公司的商譽價值=1750×3.35216=5866.28(萬元)。  自創商譽是超額經濟利益折現的結果,它只表示企業具有這樣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並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它不存在價值攤銷問題,但是,這種能力可能會在各期發生波動,需要對其加以反映。所以在自創商譽確認並予以計量後,還應對其定期進行評估,根據評估值來調整其賬面價值,以真實反映其價值。評估應由依法取得相應資格的評估機構來進行。  對自創商譽的記錄問題,界持有不同的觀點。其一,認爲對自創商譽不應進行會計處理,一方面它是根據超額收益折算而來,以此作爲會計處理的依據缺乏可驗證性,隨意性較大;另一方面,企業一項資產的獲得實際上是另一項資產的轉化或者是一項權益的增加,而自創商譽的增加並沒有伴隨資產或權益的變化,就此進行會計處理並不合理。爲此,以上計算出的商譽價值只是反映企業的超額盈利能力,其價值應作爲表外項目列示。其二,採用“無形資產-商譽”和“商譽基金”兩個始終對應的會計科目反映確認計量的商譽,並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但不計入資產權益總額之中。對於這一問題,筆者認爲,在現階段,由於法規、制度不完善,不能保證自創商譽評估的真實可靠性,以及對未來盈利的預測能力不夠強,對自創商譽不進行會計處理,只作表外披露。但對其確認是不容質疑的。隨着科技的,人們對資產的評估和對未來盈利的預測能力會大大增強,應對其進行記錄,以更好地反映商譽的性質。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新經濟時代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自創商譽,只有那些較同業相比有超額盈利能力的企業才確認自創商譽。這裏有一個問題,即對於預期投資報酬小於正常投資報酬的企業,這部分差額是否該確認及如何確認?筆者對這一問題尚沒有認識清楚,在此將其列出,以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