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中學大學反應什麼樣的教育規律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3W

教授最淺顯的道理和知識基礎抓住興趣培養

小學中學大學反應什麼樣的教育規律的論文

現象:小學減負越減越多,經常看到很多小學生的書包有學生身體的一半大小,重量也很重,大多隻能由孩子家長幫忙揹着,接送上下學,有些學生自己揹着書包上下學,不見得鍛鍊了身體,反而把自己壓成了駝背,一個個在身體沒長成之前變成了小羅鍋,小眼鏡。甚至有些小學生不堪重負,自小就產生了厭學心理,導致了很多不良後果

少兒期(3---12歲)是學習理解認知的階段,而這個階段,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小學走過的。小學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於啓蒙,立足於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啓發誘導孩子,使其產生學習的樂趣。針對其愛好,施展不同的教育方法,達到“開導矇昧,使其明白事理,傳授基礎知識和入門知識,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使其有個可發展的方向”的目的即可,而這點西方教育很有可取之處,他們就是抓住了孩子的愛好,開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讓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法,去創造,才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比我國多的多。

中學樹德:

塑造人的性格與價值取向結構達到立德樹人

現象:中學補課越不越晚,總是在晚上8,9點鐘的時候,還能發現很多的中學生揹着個書包,帶着個眼鏡走在回家的路上,或坐在回家的車上,他們身體得不到鍛鍊,正常上學的課程正常時間學不完,晚上卻在多花着錢在補。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學習,做題,再學習,再做題中走過,這樣的生活,使他們分成了三類人,一類學成了目不轉睛什麼也不會的書呆子,一類徹底產生了厭學情緒,上課不認真聽講,補課花着家裏的錢,卻做着抽菸喝酒逃課說話攀比等等不良行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成爲了家長老師們口裏的“好學生和精英”。然後他們長大了,佔據了好的單位、職位,甚至又成爲了某某校長,老師,然後重複着此類的事情,收着這費那費,靠着手中偶爾出的幾個聰明學生給自己填業績,出成績。

這不是我們要的教育,也不是國家要的'教育。

青春期(12-18歲)是人生價值觀形成期,這個時期,往往是塑造人的性格和價值取向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學生的“叛逆期”,在這個時期,學校在教導學生知識結構的同時,不能總是補課讓其厭學,本來是想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反倒使其厭學逃課降低了學習成績。也不能總是管教約束,使其產生逆反叛逆的心理。應該以溝通理解爲主,同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有個健康的信仰,有個健康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樣,學生在以後的成長中,才能健康和諧的有品質的持續性發展。

大學精身:

形成精英意識與開拓創新能力必須因材施教

現象:我們常常發現,學生上了大學,就沒人管了,只要修滿學分,課堂上不大聲喧譁,點名時候有人喊到,就可以了,至於學不學習,那就不管了。而學生們呢?1成2成在學習,7成8成在玩遊戲、談戀愛、不務正業。等到畢業了,大學專業專業知識趕着學趕着就忘了,有人的找人託關係找個好工作,沒人沒錢的自己隨便找個工作幹着,從事自己專業的不足一成。

到了大學,學生往往步入了成年期,對各種問題的學習能力都比較強。在這個時候,纔是真正塑造專業類人才的關鍵時刻。作爲一個合格的學校和教育者,不應該是得過且過的人浮於事,而是應該本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的人才培養和建設負責的態度,推孩子一把,讓學生能夠走的更遠更快更好。這樣纔是對學生有利,對國家有利的事情。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精英意識,讓學生有自我開拓與專業創新的能力,是大學教育的基本立足點。給予學生按興趣和能力調換專業的權利,給予學生自主選修愛好課程的權利,帶領學生一起研發培養其開拓創新的能力,這纔是大學教育所真正應該抓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