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

學問君 人氣:8.44K

近些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我國青壯年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許多孩子都交給老人或親戚撫養,社會上便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並呈繼續增長的趨勢,留守兒童成了各地基礎教育的盲點。他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應有的關愛,家庭教育處於空白,引發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如失學、輟學、犯罪等,不僅影響到這些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到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影響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國策,是一個值得思考與關注的社會問題。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其中80%左右是農民工)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具體是指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並“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

本學期,我對本校的557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其中父母都在家的爲361人,父母只有一方(大多數是母親)在家的爲73人,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有112人,寄養在親戚朋友家的11人,留守學生已達到35.2%。這些留守學生由於長時間和父母分離,“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爲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和自信心,造成了學習成績差、不良行爲多、厭學傾向嚴重等諸多問題。針對以上現狀,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與探索。

一、優化家教環境,提高育人水平。

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便託付給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監管,這種“隔代教育”由於監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實在是力不從心,要麼過分溺愛,放任自流,要麼只顧吃飽穿暖,不管教育成長,這給學校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首先,學校要每學期召開學生家長會或者留守學生監護人會議,反饋交流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行爲表現,向家長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透過講座對留守學生的監護人進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訓指導。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援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加大智力投資,克服自私的實惠觀,把子女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再次,要求父母透過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思想溝通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偶爾寄一件小禮物或一本書,使他們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春節或農忙時,建議家長儘量回家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到家的溫暖。

二、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加強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

學校教育作爲教育的主陣地,承擔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首先,教師要關愛學生,更加關愛留守學生。學校和教師應更多地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情感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學校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聯繫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護人的姓名、聯繫方式等,並主動與他們聯繫,學校開通親情電話,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繫與交流。第三,充分發揮班、隊組織作用,經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隊會,激發留守學生的興趣,增強其自信心。比如,開展“我的心路”主題班會,少先隊開展“我能行”活動,參加學校義務勞動等,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第四,教師要經常家訪,瞭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狀況,管理、指導他們的吃、穿、住、睡等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愛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第五,開展以“留守學生”爲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幫助兩名貧困留守學生;樹立留守學生自強自立、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班集體爲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禮物,送祝福等。

三、加強與社會聯繫,共同關注留守學生。

留守學生的教育僅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全社會的積極配合,共同關注,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一是要加強對網吧、遊戲廳的管理力度,堅決杜絕未成年人進入;二是加強政策的導向作用,保證留守兒童不受任何偏見和歧視,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享受平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三是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

“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爭取一切積極力量,盡力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2000萬留守兒童. 三峽都市報 2006年10月20日

2、李佰黍 燕國材,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2年1月第四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