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干部培訓工作

學問君 人氣:2.5W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貫穿五千餘年歷史的人類智慧結晶,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儒家思想以“大同”社會爲最終追求:“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干部培訓工作

摘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黨治國理政的傳統理念,中華民族崇德重德的傳統是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訴求,將傳承優秀文化與幹部培訓創新相結合,增強幹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踐行帶動人民羣衆共建和諧社會,努力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幹部培訓;傳承;創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貫穿五千餘年歷史的人類智慧結晶,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爲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爲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集大成於思想、文字、語言、技藝、藝術、民俗、傳統節日等,是華夏子孫智慧的源泉和靈魂的歸處。

餘秋雨先生在《中華文明的過去和今天》一文中探求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的祕密,指出儒家學說研究如何治國平天下,與社會管理息息相關[1]。中華文明以“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避免了長時間陷入極端主義,中庸之道就是現在的彈性哲學,它對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保持一種寬容的接納,有針對性的處置[2]。當然他也指出了中華文明的幾個缺失,沒有形成文明轉型和文化創新的大氣候、缺少大學應有的文化倫理、缺乏法治精神和象徵旗幟[3]。中華文明的創新發展必須依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主席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爲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

1、由“仁”推及“人和”建設富強的和諧社會

先秦諸子開啓了中華文化的先篇,以孔孟思想爲主導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爲“仁”,“何爲仁”,子曰:“仁者,愛人也”。由“愛人”推己及人,由“愛人”至“人和”。孟子由“仁”至“仁政”,提倡爲政要“以民爲本”,“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孟子·盡心下》),只有“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孟子·梁惠王下》);提出“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藏富於民的主張。儒家思想以“大同”社會爲最終追求:“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其中“富強”即國富民強,這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2、以修身而頤養君子之德

中國傳統文化十分注重個人修養,常以善惡來分辨“君子”、“小人”。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中描述君子“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雖然生不逢時,但愛國情懷至死不渝,品高質潔,絕不與叛國諂佞之人同流合污。古代儒家以公私來區分“君子”與“小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君子具有“五美”,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君子要修養道德,勤勉爲政,剋制私慾,寬以待民,減少賦稅,實行富民政策,內心追求“仁、知、勇”,外俱文采“詩、禮、樂”。孟子在“四端”之說中主張君子有“仁、義、禮、智”四德,董仲舒將其增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於個人行爲修養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古代君子之德與時代精神的結合,要求我們常懷報效祖國之心,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誠實守信、心存善念,尊重和關心他人並敢於犧牲自己。

3、依法治國、力求創新是國家強盛的保證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提出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觀念,精髓是“革新變法”。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主要依靠商鞅的兩次變法。“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商君書·更法》),只要能夠使國家強盛、人民得益,就要敢於改革,敢於創新。法家推崇“立法治國”,“法”泛指規範社會的統一標準,“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管子·七法》),立法要法布公衆、嚴格依法辦事“法不阿貴,繩不繞曲”(《韓非子·有度》),追求平等與公正的社會制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國人民對的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國家透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透過改革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優秀傳統文化對幹部工作的啓發

1、修身正心

《禮記·大學》:“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告誡我們正確認識來源於細緻研究,國家幹部透過研究傳統而辨公私、知善惡、盡忠孝,以正確的言行舉止、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修養潛移默化地影響旁人和下代,才能加強家庭凝聚力和團隊奮進心,營造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社會小環境。

2、廣學多聞、廣學則博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中國傳統文化集約了古人處世態度,生活技巧和解決事務方法。國家幹部多學則多思,透過學習引發思考,透過思考明理而指導正確行爲,正如《禮記·中庸》中所說:“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以史爲鑑

前車之鑑爲後事之師,傳統文化學問體系分爲經、史、子、集四部,史指歷代史書,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既包括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盪的深刻教訓,是社會發展的紀實。研究歷史有利於形成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瞭解中國朝代興衰變化的致因,銘記中國近代被壓迫、被剝削、被統治的屈辱史,喚醒自身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同時樹立科學傳承、發展和創新的觀念。

三、探討傳統文化與幹部培訓工作的建構

湖南省交通系統每年組織多期幹部輪訓和培訓,培訓工作中計劃制定、課程設定、師資確定、組織實施等環節決定培訓的方向和質量,以第18、19期科級幹部培訓爲例,計劃改變了以往專技突出的現象,逐步融入傳統文化課程而科學建構。

1、情懷修養

儒學解決人與人的問題;道學解決人與自然問題;佛學解決人與自己問題。領導幹部透過汲取國學精髓,滋養幸福心靈,提高文學鑑賞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

2、領導藝術

在團隊管理中把握儒家之“仁”,對下級有感情,有寬容,能理解;知人善用以“和”爲本,懂得調和君子小人、能人庸人的平衡,不留私心私仇,“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行爲知止爲福,堅決不越底線;堅持善念,對人處事公平公正。

3、戰略智慧

從《孫子兵法》中領略古代戰略領導智慧,結合運用在管理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敵變化”、“擇人而任勢”、“視卒如愛子”、“賞罰”嚴明、“上下同欲”,把握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善於創造新的財富與價值。

4、挖掘湖湘歷史文化的當代價值

湖湘文化帶有典型地域性特點,其觀念與精神在近代成就了“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無湘不成軍”等盛譽,近年卻因爲觀念侷限受到發展制約。挖掘湖湘歷史文化、研究湖湘觀念的時代性差異是推進幹羣思想轉變的必要途徑,只有文化創新和觀念轉換才能促進當代湖南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

四、創新培訓形式

有效的培訓形式是增加教學效果、提高培訓質量的保證,以往培訓多采取專題講座方式,優點是理論體系完整,對學員進一步研究起到有效指導作用,侷限在於實踐指導不夠,無法促進學員知行合一的科學實踐,也缺乏互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利用傳統文化本有形式進行教學無疑是對文化的最好詮釋,透過詩詞背誦、戲曲欣賞、書法比賽、拓展訓練、兵棋推演等創新培訓形式,讓中國傳統文化活躍在現代課堂,踐行於幹部實際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編寫組,國學經典:黨員幹部國學必修,[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版.

[2]餘秋雨,中華文明的過去和今天,[J],招商周刊,2006(3).

[3]曹習華,汲取國學精髓 滋養幸福心靈,[R]湖南省交通運輸廳19期科幹班,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