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產成本、勞動力轉移與農產品進口

學問君 人氣:2.44W
  

[摘要] 本文發現農產品進口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正相關;與農村人口比例負相關。認爲中引致進口增加的影響國內農產品生產與供給的因素。對此文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進口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 農村人口比例
  
  中國農產品貿易在2004年以來一直表現爲逆差,從農產品淨出口國轉變成爲農產品淨進口國。表明農產品貿易進口增長更爲迅速。作爲一個存在大量農村人口的農業大國,出於糧食安全性考慮,對農產品貿易中的進口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影響農產品供給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地規模,農業資本形成和勞動力投入等方面。由於中國人均土地少,土地的供給缺乏彈性,土地規模的變動短期不顯著;而農業資本的形成,尤其是農業生產資料成本增加,在農產品收購價格或食品零售價格不變甚至走低的情況下,勢必會加大生產成本,降低農業收入,導致生產和供給減少。中國農民的轉移基本以農村主要勞力的轉移爲主,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特點使更薄弱的農業生產滿足更少農村人口的需求,從而減少剩餘農產品的供給;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勢必引起需求的增加,所以導致國內供給不足。農產品關稅以及非關稅壁壘的逐漸降低進一步導致對進口糧食的增加。
  一、數據與變量
  數據樣本取自1990年~2005年的年度數據,其中農產品進口總額數據來源於中國海關總署《海關統計年鑑》歷年時間數列數據,使用了1990年~2005年中國初級產品進出口貿易數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指數和農村人口比例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鑑》(2006)。其中:LIM-農產品進口總額自然對數值;LMPIt: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指數對數值;LRPPt-農村人口歷年比例自然對數值。
  二、實證結果及討論
  1.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檢驗結果
  表1檢驗結果表明三變量的一階差分爲穩定狀態,均爲I(1),說明三者之間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生產成本、勞動力轉移與農產品進口

      2`數據的OLS迴歸結果
  
  
  
  3.迴歸方程殘差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農產品進口數量(LIM)、農業生產資料價格(LMPI)與農村人口比例(LRPP)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係。

  
        4`討論。在觀測區間1990年~2005年內,農產品進口額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農村人口比例之間具有協整關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每增長1%,農產品進口額增加2.633%;農村人口比例每減少1%,農產品進口額就增加6.376%。各項檢驗結果指標均滿足。
  三、政策建議
  1.更多關注農產品的國內市場供給。中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強大的購買力,但農產品的進口增長不可持續。首先,世界農產品市場總供給長期來看相對穩定,且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外部供給存在約束;其次,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工業化進程中農業在萎縮,同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促進了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供需缺口將會逐年加大,增大對世界市場的依賴;再次,中國進口需求的增加對世界市場形成衝擊影響巨大,必將加強農產品進口國之間的競爭,加深與農產品進口國之間的矛盾。所以,農產品供需問題對中國來說一定是一個國內問題,宜充分利用WTO農業生產補貼政策,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國內供給。
  2.探索新的農業支援機制。近年來的農業稅減免以及直接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的'貨幣收入和整體福利,但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在農產品進口增加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基於農產品生產的支援機制,使支農資金更有效的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
  3.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探索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新模式。現代高效農業需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不斷流出,爲土地經營的逐步集中創造了條件。透過土地經營權的合理流轉,使農村人口減少轉變爲土地逐漸集中,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進一步緩解農村人口減少對農產品生產的負作用,甚至促進農產品的生產,減少農產品的進口。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孫雪峯鍾鈺: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誘發因素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5(8):15~18
  [3]鍾鈺:中國農產品關稅內生化與進口的理論經驗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07(2):35~40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