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W

1目前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體育改革的思考論文

1.1“終身體育”只存在口號上

“終身體育”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理念,也爲體育教育界所普遍推崇,但往往出口號上喊的響亮,而在實際教學中明顯的力不從心,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課程的理論滯後於課程教學,還沒有具體的體育教學符合終身體育的理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具體的指導思想;二是中小學體育基礎教育不完善,導致大學生體育知識水平比較膚淺,限制了高校終生體育的實際操作;三是體育課程的研製者與實施者對“實質性的體育運動能力與體育學習能力”研究不足,造成“終身體育”跳不出“意識”的層面。

1.2體育課程設定不科學

大學體育課程的設定要符合以知識爲中心的教學課程;以學生爲中的發展個性的教學課程;以社會爲中心的適應和改革社會的教學課程。透過體育課程的設計可以培養充分發揮體育潛能、適應社會需要、具有一定的體育能力和終身體育學習能力的優秀學生。但當前大學生的體育知識水平處於初級狀態,造成教師發揮不了主動性與創造性,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1.3學習效果評價體系不完善

課程評價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有效檢驗,因此根據學生個體行差異,注重評價的合理性,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但是在目前體育課程評價的改革中,從觀念到實施都投入到了“過程評價”中,對體育課程評價的終結性評價盲目否定,缺少有效性、合理性與可操作性,缺少注重人的個體體驗[1]。

2.對體育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2.1更新大學體育教育理念

確定並有效的推行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大學體育教學理念,突破以競技運動和技能達標爲目標的體育教學體系,確立了以終身體育爲內容、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爲目標的新型體育教學體系。課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部分,處理得當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難免會出現新舊教學理念的衝突。因此,高校體育教育要建立“以人爲本”、“終身體育”的體育教學理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改變傳統教學的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轉變爲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

2.2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體系以競技運動爲內容、以素質和技能達標爲目標,因此要打破這種傳統,確立了以終身體育爲內涵、以學生身心健康爲目標的新型體育教學體系,構建多樣的教學方式,將課堂和運動訓練融爲一體的教學模式。例如從設定多門自主選課,開設了各項球類運動以外,還要開設舞蹈、健美操、瑜伽等多種課程,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學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學方法搭配使用。教師在教授具體體育動作時,可以採用講訴法,透過完整和分解過程將動作要領傳授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狀況和能力差距,可採用了以學生爲主體與教師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充分發揮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機,以提高學生自練、自評和鍛鍊的能力。在教學評估上,改變了傳統考覈以競技體育技術和素質達標爲內容的成績評價體系,突出學生運動參與過程,淡化“一刀切”的達標方式[2]。

2.3加強體育師資培養

課程改革需要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因此,首先積極引進人才,組建一直高學歷的教學隊伍,對體育教學進行培訓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體育教師的特長培訓保證每位教師都有都有1-2門專項教學特長;其次,教師隊伍結構保證合理形成老、中、青教學梯隊和高職稱教學帶動新教師的互動模式,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互長教學能力。最後,克服目前大學體育科研的弱勢局面,將體育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增強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意識。

2.4加強大學體育教學環境

目前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學識的知識也大多來源於書本上,獲取知識的途徑少,在課後也缺少與教師進行溝通。而網絡可以使學生透過及時便利地獲取健身知識,以供學生自學或教師遠距離輔導,是實現體育資源共享的重要條件,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學網絡建設[3]。大學體育教育是以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爲目的,但存在諸多問題,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透過對教學理念、教學理念和方式、師資力量建設和教學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改良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真正促進大學體育課程對“終身體育”的理念的踐行,有效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傳承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