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交互設計

學問君 人氣:1.66W

摘要:隨着科技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物品被附加上“智能”的前綴,透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利器來優化已有的產品是“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智能產品設計的一大思路。而家庭藥物備用庫的存在,關係到人們的健康問題。因此,本文透過對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目標人羣、使用場景等因素進行分析,考察現存產品存在的改進空間,以提高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用戶體驗。

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交互設計

關鍵詞:智能 藥品 交互設計 家庭

一、背景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互聯網、智能化產品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加深。物聯網、智能家居、以及最近提出的“互聯網+”等概念的提出,更是催生了一大批智能硬件產品,如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水杯等。而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普及又催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樣的應用,人們已經可以透過智能手機來付款、記賬、控制電器、甚至遠程遙控家裏的空調,可以說智能手機已經成爲人類不可或缺的一個處理事項的終端了。

而藥物則是人類目前最主要的醫療手段之一。無論是需要在醫院進行深度治療的重症,還是可以在家吃點非處方藥就可以康復的輕症,藥物治療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當前,雖然醫學的發展使得藥物的豐富度已經大大增加,可治療的病症也大大增多,但藥物治療在人們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用戶體驗方面的弱項,比如藥品的錯誤使用、因種種原因無法及時用藥、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即使是針對小病也不知如何用藥、藥品的管理等等。而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可以透過設計的力量來進行改善的。

因此,本文嘗試利用物聯網的思維和智能手機這一終端,透過對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目標人羣、使用場景等因素進行分析,並考察現存產品存在的改進空間,透過交互設計的思路來提高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用戶體驗。

二、現存產品

在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家庭醫療服務這一領域,目前存在的產品主要是智能藥箱和智能手機上的醫療類應用,這兩類產品分別從硬件和軟件的角度呼應了家庭藥品醫療這一需求。而本文對此領域現存產品的考察也從這兩個方向着手進行。

2.1智能藥箱

在與家庭或個人醫療產品中,藥箱是與藥品接觸最爲緊密的產品。因此,在考慮智能化醫療產品時,對藥箱進行智能化,是最爲直接的思路。筆者對市面上的智能藥箱進行了調研。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藥箱大多是以如下的設計:

1)一個可以感知用戶是否服藥並把數據上傳網絡的藥箱

2)一款配套的用以提醒用戶按時服藥的手機應用

這類智能藥箱可以借鑑的地方在於,此類藥箱使用了傳感器和無線數據傳輸,從而在用戶無需主動做什麼操作的前提下感知用戶的服藥情況,並據此進行提醒或記錄數據的自動操作;而自動數據傳輸也可以方便地記錄用戶的服藥情況,爲後續治療儲存相應的數據。自動化是智能硬件的一大特點,也正是這一功能使得這類產品可以被稱爲智能藥箱。

但此類智能藥箱的侷限之處在於,一次只能裝載一種藥品的設計使得一套產品只能滿足單個用戶在單次療程中的服藥。在用戶完成一次治療,下一次生了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藥品時,就必須把上一次的藥品從藥箱中取出,再更換下一次的藥品,這樣在使用時就顯得十分麻煩。同時,這樣的設計也無法滿足家庭中多用戶同時服藥的需求。

2.2醫療類手機應用

目前國內有多款醫療類手機應用,如《春雨醫生》、《丁香醫生》等等,已經發展了若干年,並且在國內都有一定的用戶量。這類醫療類手機應用大多涉及多個或全部以下功能:

1)簡單病症的用藥指引

2)藥品正僞辨別

3)藥房位置呈現

4)用藥提醒

5)藥品管理記錄

6)醫患問答

7)求醫指引

8)醫療知識普及

9)醫療相關社區

可以看出,其中第1到5點主要是與藥品相關,圍繞如何用藥、用什麼藥、去哪裏買藥等問題爲用戶提供幫助。而第6、7兩點主要是爲患者提供病症求醫方面的指引。第8點是起到了傳播、科普醫學知識的作用。最後一點則是提供醫療相關的網絡社區,促進用戶之間的交流。

此類應用主要思路是從醫療出發,透過爲用戶提供輔助醫療的服務來幫助用戶更好地保持健康。由於大衆缺乏對正確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而專家(營養學家、生理學家、健康養生專家等)掌握專業知識卻缺乏與大衆有效交流互動的方式。因此在之前,普通大衆對於藥品(尤其是非處方藥)的使用和認識一直處於較低的狀態。而此類應用起到了普羅大衆和專業醫學知識之間的連接橋樑的作用,使得普通大衆也能利用專業醫學和藥學知識來進行一些基礎的治療。

可以看出,目前的智能藥箱的主要作用還是侷限於“服藥”這一點上,把用戶的服藥行爲進行了優化;而目前的醫療類手機應用則立足於向用戶傳授一定的醫學藥學知識的出發點,雖然由於條件限制(只作爲軟件存在)而只能透過抽象的資訊層面的角度來引導用戶,但立足於讓用戶擁有一定醫學知識的這一出發點,應該是家庭藥品管理系統更進一步的智能化設計所應重點考慮的關鍵點。

因此,在對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家庭醫療相關的產品進行調研後,筆者初步認爲,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設計應基於爲用戶帶來一定的專業用藥知識,並能夠與藥品的承載硬件――藥箱緊密結合。

三、目標人羣與使用場景分析

與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藥箱大多針對個人用戶的單療程治療使用場景相比,人們更多與藥品的交互方式是透過家用式的備用藥箱來進行,而且服藥的場景也更多是處於較爲固定的室內。因此,本文將針對家庭用戶的家用式藥品管理系統這一適用性更爲廣泛的定位進行分析。

3.1目標人羣:家庭用戶

當把家庭用戶設定爲目標人羣時,那就意味着這一產品的適用人羣必須覆蓋所有年齡與性別的用戶,從嬰兒到兒童、青壯年、中年、老年、孕婦等都需要考慮,而不同的用戶在產品使用上的情況也是不同的。

3.1.1嬰兒

嬰兒無法自行服藥,因此嬰兒用戶的服藥情況和服藥操作應該是由父母或其他照顧人員來進行的。對於幫嬰兒進行服藥的用戶,需要考慮到該用戶可能會需要同時管理他自己與嬰兒兩份藥物的情況。

3.1.2兒童

兒童的情況與嬰兒類似,但對於一些較輕的病症和藥性較溫和的藥物,兒童可以自行服藥。只是此時父母雖然不需要作爲直接幫助兒童服藥的角色,也需要作爲監督和監護的角色。表現在產品功能上,可能需要爲父母提供檢視兒童服藥情況和服藥提醒的功能。

另外,兒童與嬰兒服用的藥物一般與成年人的藥物會有所不同,如果誤服了成年人的藥物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在設計時需要明確區分兩者的藥物。

3.1.3老年人

老年人的情況與兒童有一定相似。在步入老年期後,人體的視聽能力就會逐漸衰退,身體的各個部分也逐漸變得不靈活了,而且對電子產品的使用不太熟練,因此在服藥說明中需要用較大的字型明確告訴老年用戶服藥的指引。另外作爲子女的對於老年人也會十分關心,因此可能也需要爲子女提供老人的服藥情況。

3.1.4孕婦

孕婦用戶在用藥上有諸多限制,原則上孕婦用戶的用藥情況應當依照醫囑,但也有部分用戶可能會自行服藥。因此對於家庭藥品管理系統,應當及時指出相應的物品是否有可能對孕婦的健康造成影響。

3.1.5長期病患者

對於長期病患者用戶,他們需要長期服藥,而且服用的藥物組合較爲穩定,這一點與其他用戶一般爲了應對突發疾病而服藥不同。一般而言,對於長期病患者用戶主要提供的是服藥提醒功能,如若此類用戶另外患上了其他病症,最好與醫生聯繫,而非自行選藥,以免不同藥物之間藥性相沖。

3.2使用場景

圍繞“藥品”、“家庭”這兩點,並且結合之前對於目前市面上現存的同類產品的調研,筆者認爲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使用場景應該包括如下三個場景:

3.2.1輕症尋求服藥指引

家庭備用藥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應對突發的一些輕度病症,如感冒發熱、腸胃不適、燙傷等,因此這會是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最主要的使用場景之一。

當用戶需要從備用藥品中尋找可以治療他當前的病症時,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應該能夠根據用戶所患的病症,給出若干個用藥方案,並與當前的備用藥品庫存進行對比,得出一個可行的服藥指引。如果當前藥品庫中缺少部分藥品,也應提醒用戶進行購買。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條件限制下,用戶在家中無法完成對疾病的精準檢測,因此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只能輔助用戶進行一些較輕病症的處理。如若用戶可能已經患上較爲嚴重的病症,又或者用戶目前的症狀難以識別出病症,都應當提醒用戶及時就醫。

3.2.2服藥

當用戶已經從系統中獲得服藥指引或從醫院帶回來處方藥物之後,接下來就是服藥治療過程。在服藥這一使用場景中,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可起到提醒服藥和服藥情況記錄的作用,在對應的時間提醒用戶服藥,並記錄服藥情況。

在這一場景中,透過什麼途徑提醒用戶服藥,透過什麼方式記錄服藥情況,是需要在產品設計中加以考慮的。

3.2.3藥品日常管理

除了生病受傷的時候以外,藥品的日常管理是目前家庭備用藥相關使用的一個經常被忽略的方面。藥品是否過期、是否有一些藥品不能放在一起、家庭備用藥庫中的藥品種類是否齊全,是否有一些重要的藥已經用完(比如經常會用到的創可貼),這都是與家庭備用藥庫相關的'藥品管理的使用場景。

作爲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應當能夠監測家庭備用藥庫中藥品的情況,並且對於目前已有的藥品的種類有一個概括性的展示,讓用戶能夠方便了解目前家中藥品的情況。

四、具體的軟硬件產品設計

根據上述的用戶羣體和使用場景研究,能夠爲進一步的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的設計提供依據。由於備用藥箱作爲儲存藥物的產品,一般而言會放置在家裏特定的位置,而這一位置不一定能夠讓用戶隨時注意到。因此,考慮到服藥提醒等功能需要保證資訊傳達給用戶,並且智能手機已經成爲現代人的隨身智能終端,藥箱硬件和手機軟件結合的形式是智能家庭藥品管理系統一個較爲合適的產品形態。

4.1硬件設計

產品外觀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好美學要求與產品功能、結構和工藝要求之間的關係。對於藥箱硬件的產品設計,根據之前的調研結果,需要滿足以下幾個設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