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環境會計的基本分類

學問君 人氣:1.78W
論環境會計的基本分類
論環境會計的基本分類 一、環境會計的基本分類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共同作爲現代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其主要的不同點體現在:前者是爲企業外部資訊使用者服務,而後者是爲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服務。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現代會計的完整內容。藉助於這種分類思想,筆者認爲也可將環境會計分爲內部環境會計與外部環境會計,兩者的特徵比較見下表:





環境會計的這一分類,是企業經營目標在現代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重新定位。企業只有正確處理好追求盈利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最終才能更好地實現盈利目標。爲此需要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至少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給環境帶來的各種影響及企業對環保的投入給予客觀、真實的核算與披露。二是節約資源投入、擴大環境效果(或效益)。這兩項任務的實施產生了內、外部環境會計之分。所以,將內部環境會計的對內環境管理能動性與外部環境會計的對外資訊公佈客觀性相結合,就可構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環境會計內容體系。


二、內部環境會計


內部環境會計的管理範圍由企業依據自身存在的環境問題、經營行業與業務性質、環境目標的進展情況自主決定。據此,筆者認爲它的內容一般應包括環境成本管理、產品生命週期成本管理和資本預算三大部分。


(一)環境成本管理


一般說來,企業投入環境的.成本至少要考慮:①在制訂環境目標或開展環境保護活動時需投入多少環境成本,其成本結構應如何分佈;②投入的環境成本可取得多大的效果;③如何擴大環境成本的投入產出比。這三點其實就是一個環境成本管理問題。


企業在投入環境成本時需考慮其投入的產出,即應達到兩種效果:一是爲達到國家環境標準或企業環境目標而取得的以物量單位計量的環境保護效果,即環境負荷的降低。二是因資源綜合利用而獲得的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效益,包括伴隨企業環保活動所帶來的資源的節約、再利用產品的銷售收入、排污費和訴訟賠償金的減免和企業開發設計環保產品的收入等方面。


(二)產品生命週期的成本管理


企業要協調處理好盈利追求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就需要降低自己的環境負荷。然而,由於環境負荷是同企業產品的生產、使用、廢棄等環節緊密相連的,所以環境成本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產品生命週期全過程的環境負荷控制和減少問題。筆者認爲,產品生命週期成本管理應主要體現在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兩方面:


1.生態設計。所謂生態設計(Eco Design)是指在產品的設計中將生態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問題有意識地融入其中,即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優先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無害性、可回收利用性、可減量消耗性),並將其作爲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設計後的產品應達到:①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不產生污染或只有微小污染,其廢棄物很少;②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資源,生產產品的材料使用量少(尤其是稀有昂貴及有毒、有害材料),同時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高,廢棄後不對環境產生污染;③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產品在其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所消耗的能源應最少。


2.清潔生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1989年首次提出“清潔生產”這一術語,並定義爲:“清潔生產是對生產工藝和產品不斷運用一種一體化的預防性環境戰略,以減少其對人體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還可以使資源利用最優化,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其主要方法是:①在廢棄物產生之前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降低廢棄物的產生量和毒性,這可透過“加強管理”和“改進生產過程”兩個方面加以實施;②在生產現場對原材料、能源和水資源等進行回收和重複利用。如何對清潔生產方案進行環境成本與效益的分析、評估和考覈,從會計管理角度參與清潔生產方案的決策與控制,這是內部環境會計的又一重要內容。
TAGS:會計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