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離不開人文精神

學問君 人氣:2.93W

論文關鍵詞:高職語文;人文精神;課程改革;內涵

淺談高職語文課程改革離不開人文精神

論文摘要:歸根結底,一切教育的最高價值應該說是人文的。如果說知識賦予我們的是工具理性,那麼人文賦予我們的則是價值理性。高職語文在給予學生以語文基礎知識以外,人文精神纔是高職語文的筋骨。

一、高職語文教育中的人文內涵

語文不僅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構成。它作爲一種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傳達的是思想與情感,承載的是文化精神、價值艦念和人類的文化成果。高職語文的學習不只是爲了掌握與人交流的工具,它既要作爲工具教會學生表達思想。叉要在審美中培養其人文精神。因此,高職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兩層含義:

1.高職語文教育的內容具有人文性。高職語文教育的內容包括:①豐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學原理、自然事理、社會倫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識、思想方法、良好習慣等.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②情感意向性。語文教材中凝聚了人類豐富的情感(如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情、正義感、理智感等)和個性心理品質(如興趣、動機、意志、性格、氣質等)。③美感性。語文教材集結了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和實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個領域和各種形態,如人性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等。

2.高職語文教學方法具有人義性。語文教學中的主體與客體之問不是對的兩極,而是呈現出主客體交融的趨勢,主體必須積極地調動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進入客體。達到對客體的真正理解,同時客體中蘊含的情感因素也對主體進行滲透,所以語文教學較之其他學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錢理羣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感悟的文化,它不同於偏於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學主義思想觀念在教育範疇演化爲重理輕文的現象,具有人文性質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被自然科學化,使文科教學向理科教學模式靠攏,即把教學內容客觀化,淡化人的主觀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識結構,忽視感悟與想象。它使本來詩意的`、審美的、情感與想象的、以形象思維爲內核的語文教學向工具化、機械化、標準化、邏輯化轉變,導致人文精神內蘊、人文價值體系包括理想信念、審美趣味的喪失。

二、高職語文教材內容的加強

首先要加強文章。選擇的文章應側重人文精神,並對學生加以引導。透過語文教學,給學生初級的審美體驗以培養同情、憐憫、血性和良心。文章有兩種:一是知識型的,教會你表達;另一種就包含了,審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的一生,高職語文在這方面要加強。單純的描寫,如遊記也需要,但更應注重那種可以培養人文精神的文章,使學生既學會知識,叉陶冶情操。另外,還要注意啓發。讓學生擴大閱讀量,超越課堂。老師要在其中做些指導,看哪些書,哪些書一定看.注意有所取捨,也要注意古今中外的廣泛涉獵。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職語文教材中以前是選擇較爲單調的、歌頌性的、理性的文章。這些文章只能培養學生粗淺的掌握文字的能力,對於情操的培養作用有限。容易使之單一化。可能引起學生反感。課文應是多樣化的,這樣學生纔有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深入;沒有興趣,就不能使學生深入地掌握工具。

最後,還要充分利用新課程方案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設定,殲出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課程。語文老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選修課的拓展性,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爲基礎,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基本訓練。如書法、作文、誦讀、文學鑑賞、人物評傳、文化常識等,或側重於情感薰陶,或側重於健康人格的培養,或側重於審美情趣的引導。老師要利用活動課程實踐性原則,組織讀書會、誦讀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社團,透過講座、讀書、討論、參觀、訪問、考察等方式積極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兼收幷蓄地瞭解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創造學習的人文氛圍,使我們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