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區域旅遊經濟基礎理論“緣板5+2學說”構件分析

學問君 人氣:9.43K
區域旅遊經濟基礎理論“緣板5+2學說”構件分析
【摘要】區域旅遊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是緣板理論,緣板理論是建立在緣板的基礎之上的一種理論學說,緣板構成的因素在這一學說中顯得尤爲重要,區域旅遊經濟的發展必然建立在這一學說之上,緣板理論對旅遊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緣板 緣板理論 區域經濟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我國“十一五”的一項重要任務。旅遊經濟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區域旅遊經濟的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區域旅遊經濟協調發展必然實行區域旅遊合作。區域旅遊合作是指區域範圍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旅遊經濟主體,依據一定的協議、章程或合同,將資源在地區之間重新配置、組合,以便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生態效益的旅遊經濟活動。
  回顧我國發展區域旅遊合作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一是20世紀80年代,區域旅遊合作的創議期;二是20世紀90年代,區域旅遊合作的推廣與反思期;三是當前新一輪區域旅遊合作的興起期。縱觀旅遊區域合作的歷史脈絡,到底是基於哪方面的因素才能促進區域旅遊合作成功呢?這就是緣板理論。
  緣板理論中的緣是指山緣、水緣、地緣、人緣、文緣。用新的視角予以觀察,即山脈、水脈、地脈、人脈、文脈,即“緣5理論”。山脈、水脈、地脈是自然地理概念,很容易被人理解,而人脈是指基於自古以來社會生產、生活等社會聯繫基礎上形成的人際交往關係和交往氛圍。對於“文脈”的概念。著名旅遊地理學家陳傳康最早下過一個經典定義,他認爲“所謂文脈,是指旅遊點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環境特徵,也包括當地的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徵,因而是一種綜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礎、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心理積澱的四維時空組合”。所謂板,是指經濟板平化和經濟板塊化兩個方面,即“板二理論”,其涵義是基於某個區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氣候條件和由此而產生的作物佈局、品種適應和耕作習慣,有着傳統的貿易往來和物資集散的渠道及由此達到經濟地理條件相同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趨同,城鄉結構、城鄉居民規模比例類似、城市化水平相當、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相當、經濟發展模式趨同。緣板理論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更是區域旅遊經濟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一、自然地理環境因素
  
  1、地形和地質
  地形和地質決定景觀的地表形態與結構。不同的`地形可以提供不同的野外旅遊活動場所,它們各自有獨特的性質和形態。例如,石灰岩洞穴提供了進行探險的場所和形態美,石質山峯提供了人們進行攀登活動的場所,侵蝕丘陵地形提供了觀賞風景的場所和各種不同的形態等等。
  地形是由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內力作用指大地的構造運動、岩漿活動等對地殼的作用,主要由這種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爲內力地形。外力作用指大氣、水和生物等對地球表面進行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的作用。在內力地形基礎上,透過特別突出的外力作用進一步塑造所形成的地形爲外力地形。
  陸地上的主要內力地形包括山脈、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陸地上的主要外力地形包括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和風蝕地形、黃土地形、丹霞侵蝕地形、冰川地形等。
  地形所以能具有旅遊魅力,一是它們的相對高度引人入勝,二是變化萬千的形態體現出自然美,三是與其他景觀要素相配合可構成不同風格的多種景色。
  最重要的旅遊地形有:
  ●山地和丘陵
  ●峽谷
  ●高原、平原和盆地
  ●沙漠、風蝕地形和黃土地形
  
  2、地貌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與溝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準平原與山麓面。
  ●岩溶(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地帶性。
  ●冰川地貌與凍土地貌:冰川地貌;凍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