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區域貿易結構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4.41K

一、問題提出

區域貿易結構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貿易發展極爲迅速,198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僅爲381.36億美元,199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1154.36億美元,僅十年時間增長了2.03倍,年均增長速度爲11.71%;200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4742.97億美元,爲1990年的4.1倍、年均增長速度15.18%;2011年,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伴隨着中國對外貿易的不斷增長,中國經濟增長也一直保持着較高的增長速度,對外貿易總額與中國經濟增長始終呈現出正向的變動關係。

從中國區域貿易量來看?,中國區域貿易總量已有2000年的2042.92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1127.37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爲27.40%;各產業部門貿易量都有明顯的增長,其中,農業部門貿易量增長相對較快,年均增長速度爲35.03%,從各部門貿易的比重來看,重工業貿易始終佔各區域總量的較大比重,2000年,其比重爲55.84%,2007年這一數值達到59.58%;從各區域來看,東部地區貿易總量始終佔中國區域貿易總量的較大比重,由2000的45.06%下降到2007年42.20%;從各地區貿易的增長速度來看,其中西部地區年均增長速度最快,爲35.23%。從各地區之間的貿易總量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之間貿易總量始終是中國區域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總量比重約爲中國區域貿易總量的一半以上,由2000年的1232.25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5477.78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爲23.75%,其中,中部地區對於東部地區出口稍大於進口量;從兩地區貿易的部門來看,東部地區在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部門稍有盈餘,中部地區則在農業和採礦業部門貿易優勢較爲明顯。然而我們不禁要問,伴隨着中國對外貿易及區域貿易結構的變動,中國經濟將會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在不同時期,又會有怎樣的差異?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成爲本文的研究目標。

二、文獻綜述

對於對外貿易及貿易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證實了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單向或雙向因果關係,也驗證了出口導致經濟增長這一理論假設。國內學者也對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進行探討,研究認爲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內在聯繫性。研究出口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要考慮出口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用,同時對於出口對於投資、消費等所產生的間接效用也應加以考慮,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貿出口每增長10%,基本上能夠推動GDP增長1%15。中國出口與GDP之間存在着單向的因果關係,出口貿易成爲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出口對經濟增長所產生貢獻約爲24.1%0。從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方面來看,可能出口不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但它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不可忽視的因素之_&]。我國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長期穩定的動態均衡關係,但是它們之間存在互爲因果的反饋性聯繫,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出口導向型的08。

對於貿易爲什麼會促進經濟增長,Baldwin和Mazumdar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只要一個國家參與對外貿易,資本積累就會形成,將會促進經濟增長09,Mazumdar按照Baldwin的分析方法得出了與之不同的結論,他認爲一個國家只有出口消費品和進口資本品時,資本積累纔會形成,進而才能導致一國經濟增長,因此,貿易能否引致經濟增長將取決於一國的貿易結構M,然而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認爲Mazumdar的研究僅適用於小國貿易模式,對諸如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比較優勢決定下的貿易結構完全符合Mazumdar條件,但資本品進口和消費品出口並沒有對中國資本積累起到促進作用,根本原因在於這樣的貿易結構往往提高了資本品-消費品的相對甚至絕對價格,並最終惡化了中國的'貿易條件,使得貿易收益並不明顯。

部分學者對貿易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繫性進行了探討,一國外向經濟發展程度越強,出口依存度越高,貿易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轉型作用的效果越明顯M。初級產品出口與GDP之間存在唯一的協整關係,總體出口增長和初級產品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係,工業製成品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Granger因果關係013。出口商品結構優化對經濟增長有長期穩定的促進作用,短期表現不明顯,並且兩者之間不存在雙向因果關係,工業製成品出口每增長1個百分點,引起GDP增長約1.02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初級產品出口每增長一個百分點,降低GDP約1.450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集中反映了國家重視發展工業製成品來帶動經濟增長,從而形成出口商品結構優化與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M。而王永齊透過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和VAR模型估計中國的貿易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檢驗結果顯示,中國的貿易結構並不顯着影響經濟增長。

以上文獻無疑證實無論從對外貿易還是從貿易結構來說,均證實兩者與經濟增長存在一定的關係。從研究方法來看,大多文獻着重從時間序列角度分析對外貿易及貿易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聯繫,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格蘭傑因果檢驗、VAR模型等,這似乎缺少經濟學理論的支撐;這些研究大多分析中國對外貿易及結構變動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對於中國內部各區域之間貿易及貿易結構變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的研究卻很少,當然,這可能與中國區域貿易數據較難獲取有一定關聯性,官方統計年鑑並沒有對區域貿易數據做連續性統計,這也給相關研究帶來一定困難?,因而,從時間序列上對中國區域貿易結構變動與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繫性研究的可能性不大。而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②避免了這一缺陷,文章藉助於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對此問題進行研究。

三、理論基礎與數據來源

(一)理論基礎

CGE模型構建其理論基礎來自於生產者行爲及消費者效用理論、可計算的一般均衡理論,文章所構建CGE模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生產者行爲、消費者行爲,供求均衡。

(1)生產者行爲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各產業部門產出是增加值和中間投入品的不變替代彈性(CES①)函數,根據生產者成本最小化(或利潤最大化)行爲,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構建拉格朗曰乘數,可求解出增加值和中間投入品的函數形式;第二階段,各部門增加值是各部門資本和總勞動力的CES函數,中間投入品是各部門產品的CES函數,可求解出各部門使用本部門和其他部門產品的函數形式;第三階段,各部門產品來自於不同地區同一部門產品的CES函數;根據下一階段的生產函數可以構建上一階段的價格指數(具體函數形式省略)。

假定代表性生產者第一階段CES函數如下:

其中Zscc.s.表示生產產品c中對c'的使用量來自地區s的部分是對應的份額參數,是來自不同地區產品間的替代彈性參數。

(2)消費者行爲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消費者效用函數採用CES函數形式表達,其約束條件爲消費者(勞動力)收入,透過構造拉格朗曰乘數,求解滿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所需要的各部門產品。第二階段,消費者所消費的各部門產品來自於我國東部(ea)、西部(we)、中部(zh)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wd)等四個地區,其函數表達形式仍採用CES函數形式。

中國各地區(東部、西部、中部)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於各部門產品的效用函數均採用CES函數形式。其中Qsc是s地區產品c產量是s地區c的技術效率參數,Vsc和Isc分別代表地區生產產品c的附加值和中間投入品;ascv和axl分別是附加值和中間投入品在CES函數中所對應的份額參數;asc是s地區增加值和中間投入的替代彈性參數。

第二階段附加值和中間投入品CES生產函數分別爲:

其中hc和I分別代表生產產品c的總勞動力和資本投入;ascl和asck分別是總勞動力投入和資本投入在增加值函數中對應的份額參數;ascV是總勞動力和資本投入的替代彈性參數。表示生產產品c中對c'(c的別稱)的使用量,a&是對應的份額參數,是不同中間投入品之間的替代彈性參數。

第三階段中間投入的各部門產品來自於不同地區的CES函數其表達式如(4)所示:

其中A表示中國各地區消費者或者世界其他國家的效用函數是地區s對產品c的需求是對應的分配參數,A是s地區不同產品間的替代彈性參數。

中國各地區(用n表示)的最終消費和世界其他國家總消費面臨的預算約束分別爲:

其中En表示中國各地區最終消費支出,札是1對應的價格指數,由第二階段的CES效用函數產生。Ewd表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總消費支出表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產品c的產量表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產品c的價格。根據效用最大化,可以得到對應的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需求:

中國各地區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某種產品的消費必然來自於其他四個地區的產品加總,因此,其函數仍採用CES形式,如(8)所示。

所對應的預算約束爲:

運用一階條件可以得到中國各地區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於不同地區產品的需求:

而得,模擬方案數據參見方案設定部分內容

其中L、K分別表示總勞動力投入和資本投入。

(二)數據來源

文章數據主要來源以下三個部分:基礎數據來源於2000年中國區域投入產出表、2007年30省(市)區域間投入產出表(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編制),根據文章需要合併成四地區(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六部門(農業、採礦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服務業)區域投入產出表;二是確定相應的替代彈性,替代彈性數值的選擇是CGE模型求解的重要環節,其替代彈性數值選取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替代彈性係數的確定有多種方法,如採用

表1方案1、方案2狀況下2000年中國GDP及各部門增加值變動情況

四、方案設定與結果分析

本文基本思路在於利用2000年和2007年各區域之間各產業部門貿易的份額參數代表貿易結構變化,比較和分析在2000年的基準狀況下,2007年中國各區域及對外貿易結構的份額參數變化對2000年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同樣地,在2007年基準情況下,2000年中國各區域及對外貿易結構的份額參數變化對2007年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藉此來分析貿易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變化的影響

(一)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中國GDP及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影響

爲了分析中國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設定如下的模擬方案,各模擬方案中的具體數據來自作者根據GAMS軟件進行校正而得。其中,方案1、方案2根據2007年區域投入產出表校正而得,方案1假定2000年中國各區域貿易結構與2007年中國各區域貿易結構相同,對外貿易結構仍然與2000年相同;方案2假定2000年中國各區域及對外貿易結構與2007年相同;方案3和方案4則是根據2000年區域投入產出表校正而得;方案3假定中國2007年各區域貿易結構與2000年區域貿易結構相同,對外貿易結構仍然保持2007年對外貿易結構狀況;方案4均假定2007年中國各區域及對外貿易結構均與2000年相同。藉此反映貿易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模擬結果如表1、表2所示。

方案3和方案4則說明2000-2007年區域貿易結構和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產生怎麼樣的影響。2000-2007年區域貿易結構變動使得2007年中國GDP增加了13.816%,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動對2007年中國GDP增長的影響並不明顯,僅貢獻了0.226個百分點;方案3與方案4模擬結果的差異性表明對外貿易結構對2007年中國GDP增長的貢獻有限,從側面說明了2007年各區域貿易結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大於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從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變動可以看出,中國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化對於中國農業發展不利,2000-2007年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化使得2000年農業部門附加值下降了2.579個百分點,各區域貿易結構和對外貿易結構同時變動則使得2000年農業部門附加值增加了17.089%;方案3和方案4結果同樣證實了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將會使得農業部門附加值下降,而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動將會使得農業部門附加值提高;這可能與中國各區域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農產品互補有一定關係,中國各區域農產品之間具有較強的相似性,這也導致其替代性較弱。對於非農產業部門而言,2000-2007年中國區域及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均使得2000年和2007年採掘業、重工業、服務業部門增加值的影響爲正,對於輕工業和建築業部門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從相對比重來看,對於採掘業和輕工業的影響較大,從絕對值變動來看,對重工業和服務業部門增加值的變動影響較大。

(二)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中國各區域經濟增長及各產業部門附加值的影響

表3顯示了貿易結構變化對於中國各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狀況,方案1和方案2模擬結果顯示中國各區域貿易結構的變化使得東部地區GDP有所下降,但是使得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GDP的上升,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卻有利於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這也從某個角度反映出東部地區的外向型經濟,東部地區出口遭遇阻礙時,將對這些地區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

表4顯示了2000-2007年中國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於2007年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狀況,方案3說明2007年若仍然沿用2000年貿易結構,將會使得東部地區、西部地區GDP下降,中部地區GDP上升;方案4說明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動將會使得東部地區GDP增加3.35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GDP分別下降1.856、.109個百分點。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削弱了中國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

比較方案1和方案3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區域貿易結構的變動對於2000年和2007年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影響是不同的,具體而言,區域貿易結構對2000年東部地區GDP的影響爲負,對於2007年東部地區GDP的影響爲正,而對於中部地區的影響與之相反;而對於西部地區的影響均爲正,只是在兩個年份內的影響程度不同而已。方案2和方案4結果顯示,相比於2007年,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2000年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大。

從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變動來看,對農業部門而言,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西部地區農業部門增加值產生正向的影響,對於西部地區2007年農業增加值的影響明顯大於2000年,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於2000年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農業增加值的影響均爲負,對於東部地區的明顯大於中部地區,儘管對於2007年東部地區農業增加值的影響爲正,但是僅發生較小的變動,對於2007中部地區農業增加值的影響爲負,且下降幅度較爲明顯;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動有利於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農業發展,其中對於西部86地區農業增加值的影響較大,而對於中部地區農業增加值的影響較小;從非農產業部門增加值變動可以看出,各區域貿易結構及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各地區非農業產業增加值的影響大多與對農業部門增加值的影響相同,只是影響程度稍有不同而已。

從整體來看,貿易結構變動對於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爲正的,然而,貿易結構變動不同地區及部門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着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在於以下三點,一是各區域貿易結構更加趨於合理,貿易物品對於貿易雙方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二是貿易結構變動優化了各區域要素配置,使得其配置更加趨於合理,提高了各要素報酬率,從而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影響較爲明顯;三是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技術效率以及要素稟賦等存在着顯着的差異。

五、結論與討論

文章利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着重考察了中國區域貿易結構及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結論如下。(1)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促進了中國經濟增長,並呈現出增強趨勢,儘管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動仍然對於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正向的作用,但是其影響在明顯下降。(2)從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情況可以看出,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同,而對於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保持一致性,只是影響程度有差異;而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於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較爲有利,然而放緩了由於各區域貿易結構對中部經濟的影響。(3)從總體來看,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均使得農業部門增加值下降,對於2007年農業部門增加值的影響大於2000年;而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農業部門部門增加值的影響與區域貿易結構所產生的影響不同;兩者均對非農產業部門增加值增長,對外貿易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幅度稍高於前者。(4)區域貿易結構和對外貿易結構對各個區域各產業部門增加值的影響稍有不同,這可能是由於不同地區不同產業部門技術效率、要素稟賦等不同所導致的。

文章的研究既有一定的優勢,同時又存在一定的缺點,其優點在於研究方法考慮了各區域各產業部門之間的內在聯繫性,既從截面角度又從時間角度分析和比較了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於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當然,文章缺點則在於忽略了區域貿易所帶來的生產要素的流動對於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影響,貿易結構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生產要素在不同地區不同產業部門流動。文章具有如下政策啓示:首先,應不斷優化貿易結構,增強國內產業政策扶持。隨着國內產業結構的提升、國內貿易部門相對具有生產率優勢的消失和資源的競爭壓力的加大,這種貿易優勢會逐漸消失,最終將不利於我國經濟發展,因而,應該不斷提高生產要素生產率、改變貿易產品結構、積極促進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帶動經濟的增長。其次,增強各區域貿易關聯性,充分發揮區域之間貿易的互補性,增強國內消費需求,充分發揮地區各產業結構特色,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從而繼續擴大各區域貿易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