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市域的經濟區位優勢評析

學問君 人氣:1.1W
    [摘要]對經濟區位優劣的分析,在區域經濟的研究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文章運用現代經濟區位理論,對廣東韶關市的經濟區位優勢作出科學分析與評價,從而爲其市域經濟的發展、規劃和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經濟區位;區位優勢;實證分析;韶關市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以及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流動,區位因素(子)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對市域的經濟區位優勢作出科學分析和評價,乃是制定市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區域開發的前提和基礎。
  
  一、經濟區位及其理論發展
  
  (一)經濟區位的基本內涵
  現代區域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經濟區位是指某一經濟體爲其社會經濟活動所佔有的場所。從這一角度講,工業生產所佔有的場所即爲工業區位,農業生產所佔有的場所即爲農業區位,城市(市域)經濟活動所佔據的場所則爲城市(市域)區位。在區域經濟學中,經濟區位往往被描述爲距離某一個或幾個特殊地點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場、供求、運輸成本等方面的差異問題,如距離城市中心的`遠近、離自然資源供給源的距離、各空間位置上的市場供求狀況等所形成的經濟利益差異。西方經濟學家胡佛在總結經濟區位因素在生產力佈局中的重要意義時指出:一定空間的經濟區位,其相對優劣主要取決於四類區位因素(子),即:(1)地區性投入:具體指存在於某一區位、難以從它轉移投入的供應情況(移入原料供應品或服務等);(2)地區性需求:該區位上對不易轉移的產出的需求狀況;(3)輸入的投入:從外部供給源輸入該區位的可轉移投入的供應情況:(4)外部需求:從向外部市場銷售可轉移產出中得到的淨收入情況。在不同的經濟區位上,上述四類區位制約因素不同,而區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別,這也就決定了各個經濟區位的相對優劣。
  
  (二)現代經濟區位理論的發展
  經濟區位發展理論就是研究確定各種經濟活動應在何處進行更爲節約、有效和合理的原則。經濟活動的區位優劣有自然界固有的和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其經濟活動的選擇往往服從於區位的相對優劣,反過來,經濟區位的優劣也反映出有效性和合理性。經濟區位理論是在社會實踐和歷史進程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大體來說,經濟區位理論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
  1.立足於單一工業或工業中心,着眼於成本和運費最低的古典經濟區位理論(即成本決定論)。該理論產生於19世紀20—30年代,其研究的是各種區位因素(子)對產業配置的吸引作用。第一個系統研究工業區位理論(即成本決定論)的是德國經濟學家韋伯,其核心思想是:一個區域對工業區位的選擇,吸引力大小的決定力量是最小生產成本,而影響產品成本的一般性區位因素是:運輸費、勞動費和聚集效應。其中運費是對工業區位定向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生產力佈局問題應該是在原料地和消費地之間尋找最低運費點。可以說,這一理論是運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揭示工業佈局中以最小成本支出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思想。
  2.立足於一定區域或城市,着眼於市場擴大和優化的近代區位理論(即利潤決定論)。最早系統提出這一理論的學者是德國的經濟學家廖什,他在1940年發表的著作《區位經濟學》中指出:從供求結合上觀察工業點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周圍的消費者,消費需求量的大小是區位選擇上的優先考慮的主導因素,而市場容量又取決於消費強度、消費傾向、產品價格、市場半徑、產品推銷技術、單位產品的運費等相關因素。最低成本只是作爲企業總利潤的一個因素而發揮作用,成本最低點並不意味着利潤最高點,企業家關心的實質不是成本最低,而是利潤最高。這一理論以市場一價格分析揭示了利潤最大化是影響區位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它使經濟區位理論走向宏觀化。
  3.立足於國民經濟整體,着眼於地域經濟活動最優組織的現代區位理論(即綜合決定論)。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更加強調人的行爲因素的作用。現代區位論者認爲,合理的區位選擇和產業配置必須接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必須對多種因素(特別是成本一市場因素)進行分析。區位的選擇必然受到決策者的志向、能力、知識、現實觀察力以及對資訊收集分析與評價所付出的精力的影響。現代企業家不僅關心賺錢,同時也追求舒適安寧的生活。因此,區位抉擇者的思想行爲和價值觀往往成了區位選擇的決定因素。抉擇者所滿意的區位不一定是成本最低或者是利潤最高的最優區位,而是綜合優勢最顯著的區位。近些年來,現代區位理論在區域開發和空間結構改善等領域的應用方面佔有突出的地位。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市域的經濟區位優勢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