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課程設定及結構改革

學問君 人氣:2.88W

論文關鍵詞: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高師中文專業師資培養;課程設定;課程結構;改革調整

淺談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課程設定及結構改革

論文摘要: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培養的師資,必須適應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在課程設定、課程結構方面與培養適應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要求的師資上有很大的不適應之處。因此,必須對高等師範院校中文專業課程設定、課程結構進行改革調整。

一、本文產生的背景

面對當前如火如茶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高等師範院校(以下簡稱“高師”)中文專業將如何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培養出合格的具備相應素質的語文教師,這一重大問題已經十分尖銳地突顯在人們的面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師範院校和其他承擔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的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應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定、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本文正是從探究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需要什麼樣的師資出發,從而探索高師中文專業課程設定與課程結構的調整與改革。

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高師中文專業培養的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對新一輪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什麼作一個瞭解。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的前言中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作了明確的說明:即“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法、評價目標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歸納起來,主要體現了基礎課程改革的三大主題: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制度的重建。這正說明兩點:一是這一輪的中學語文課程改革是一個整體性的、具有質的飛躍的變革。這對於我們高師中文專業培養中學語文教師的具體目標及其相關方面,提出了重新審視的必要。二是透過對語文課程重點改革的這些方面,特別是體現並指導這一系統改革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及與之配套的語文新教材的認識概括中,可以捕捉到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中學語文教師素質、能力要求的資訊。

具體來說,都有哪些資訊呢?

1、在“語文新課標”中,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性質至少說明了兩點: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性質決定了培養思維能力(語言和思維互爲表裏)與語文運用及言語交際能力,必然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任務。

(2)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揭示了語文的文化屬性,它本身就是文化,同時它負載着文化、傳承着文化,文化是語文的根基。作爲語文教育憑藉的教材來說,所選的文章和文學作品大多文質兼美,在語言文字方面既是典範,同時又彙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文化精華。所以文化內涵是與語文工具性不可分離的特性。正因爲如此,“語文新課標”裏課程總目標的第1條中,提出了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第2條提出了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可見多種文化的積澱與人文素養對語文的學習與運用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兩位一體的。

2、語文新課標還提出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新課標中,基本的語文素養被解釋爲:“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3、重視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體驗、理解與創新精神,注重語文規律在實踐中的把握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