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明清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2W

中國音樂美學思想有着悠久的歷史,在長期的封建社會發展歷程中,朝代的更替使得音樂美學思想在不同的時期具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人文環境尤其是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音樂美學思想的變化,考證我國音樂美學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不難看出這一點。夏商推崇侈樂、魏晉盛行文人音樂等,都具有深刻的時代特徵。明清時期是中國歷史發展歷程中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思想文化政策空前高壓的歷史時期,是中華文明自秦以來的又一次文化浩劫時代。然而伴隨着嚴厲的文化和政治高壓政策,以李贄爲傑出代表的早期“啓蒙思想”家,發揚嵇康等先代思想家的學術思想,主張音樂應該大膽寫情、言情、抒發人的真性情,使音樂發展走“以人爲本”的道路。明清時期李贄等人提出的“淡和”審美觀以及“主情”思潮成爲當時盛行的音樂美學思想。此時的美學思想除了反應傳統的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音樂美學思想外,於明清這一啓蒙時期體現出了音樂反抗現實,表達人本思想的時代特徵,使得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內涵得到進一步的誕生。

明清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論文

一、李贄的主情音樂思潮

李贄是明朝中期的啓蒙思想家,也是中國三大啓蒙思想家之一。他和嵇康一樣有着堅強的反名教、追求自由的精神,《焚書,讀律膚說》一書集中體現了他的音樂美學思想。他的理論以“童心”說爲基礎,他認爲一切美與藝術都必須要“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要具有獨創性和個性的彰顯。他的美學思想綱領是:“以自然爲美”強調內容上不被“天”和“禮”束縛,形式上不被成規制約而能自由發展。提出“發於情性,由乎自然”以反抗儒家思想倡導的“發乎情,止乎禮”的音樂美學思想。李贄還針對“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的說法,主張把琴由禁慾主義之工具轉變爲自由抒發性情之手段。他既肯定和繼承儒家思想中關於音樂表情特徵的思想,反對道家的“無情”和“禁慾”主張,又繼承發揚了道家“法天貴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批判精神,反對儒家思想禁錮人性,禁錮音樂的禮制。主張解放音樂個性自由地表情達意,他繼承先秦時期業已有之的“音樂可以溝通天人”的說法和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感、性格的合理科學的音樂心理思想。同時,李贄也繼承儒家“和”的音樂思想,提出“琴貴和”,“育性情”之說。指出琴和關鍵在於:音意和,指音和,弦指和,並且進一步指出“辯之在指,審之在聽”的原則。肯定聽覺與心理之間的關係。李贄的音樂美學思想作爲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最完美體現,從其主張來說仍然沒有跳出我國古代以儒道兩家爲思想主體的音樂美學思想範疇。但是從其所處的時代來看,他所提出的抒發真性情,形式自由,內容創新的主張,反映了在君主專制強化,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明清音樂美學思想在封建文化總體走向衰落背景下的一次迴光返照。

二、徐上瀛的音樂美學思想

徐上瀛是明朝著名琴家,著有著名的琴學專著《溪山琴況》一書。該書中他提出了:“和”“淡”“清”“遠”“恬”“古”“靜”等共計24況。其中“淡和”爲貫穿24況的基本精神準則。因此,要求琴人要做到“雪其躁氣,釋其競心”。放棄世俗鬥爭,追求無情無慾。要求琴樂“黜俗歸雅”,反對“去故謀新”“豔而可欲”的世俗之風。在書中作者還提出了用今天話來說頗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演奏思想,根據作者的這一思想,琴樂不是爲了娛樂別人而是爲了“娛己”,因此,客體之人樂和主體之人達到了高度一致。徐上瀛認爲音樂表演者要善於把握音樂的意境和曲韻,只有把音和意有機結合起來表達出弦外之音,才能動人真情促發聯想,爲此演奏者要具備精湛的手法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表演中要注意自身的入境,達到“神思遊於太古”的超然境界。徐上瀛非常重視音樂聯繫和想象力的特殊作用,他認爲要準確表達曲意,嚴謹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他曾經強調“欲用其意,必先練其音,練其音,而後方能達其意”。在練習時要十分注意把握好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的關係。強調在技術層面要自發、自覺地多加練習以達熟能生巧之程度。在藝術層面,他強調“究心音義,探究心靈琴音的道理,規律”在論及“指”“音”“心”三者關係時,他強調優美琴音的根本在於演奏者內心的清淨質樸、純潔自然。而高超精妙的彈琴指法則是共同演奏者心靈和琴音的中介。指出“欲修妙音者,本在指;欲修指者,本於心潔”的論斷,指出了心靜對於妙音的重要性。在想象力方面,他非常重視在表演和練習中想象力和合理聯想的作用,強調音樂演奏的“會心”和“含蓄”的藝術美。徐上瀛的音樂美學思想,一方繼承了“音樂貴和”的儒家傳統音樂心理思想,另外一方面,他主張彈琴之人要內心淡薄寧靜無語無情,把琴音當作是修身養性的途徑。這一思想顯然是受到道家傳統音樂思想的影響。其音樂美學思想明顯兼具儒道兩家的音樂美學思想。

作爲對音樂審美意識高度昇華的音樂美學思想,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實際是儒家、道家等傳統音樂美學思想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各方觀念主次位置相互變化的一個往返循環的歷史過程。

參考文獻:

[1]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2]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陝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