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鹽酸米諾環素聯合翻瓣術治療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觀察

學問君 人氣:1.61W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牙周炎應用翻瓣術與鹽酸米諾環素聯合治療的臨牀效果。 方法 按照數字表法將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其中對照組應用翻瓣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應用翻瓣術與鹽酸米諾環素聯合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治療結束後,比較兩組患者齦溝出血指數、附着喪失、牙周袋深度3項指標及治療總有效率。 結果 治療後,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指標均得到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指標改善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爲91.02%,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的74.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翻瓣術與鹽酸米諾環素聯合治療慢性牙周炎,能更好地促進牙周組織細胞生長,提高牙齒穩固性,值得臨牀推廣應用。

鹽酸米諾環素聯合翻瓣術治療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觀察

[關鍵詞] 慢性牙周炎;鹽酸米諾環素;翻瓣術

牙周炎通常是指牙周支援組織受累的破壞性、炎症性疾病[1]。牙周炎是導致牙齒喪失的最主要疾病,與齲病共稱爲人類兩大口腔疾病,佔拔牙原因的33%~44%[2]。導致牙周病發病的使動因子是菌斑微生物,所以治療牙周病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或徹底清除菌斑[3]。我院對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應用翻瓣術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鹽酸米諾環素控制感染,取得了滿意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作爲研究對象。慢性牙周炎的診斷完全符合美國牙周病學會1999分類制訂的診斷標準[4]:探診深度>6 mm、附着喪失≥5 mm、X線片提示牙槽骨的吸收程度>根長的一半、可有牙齒鬆動表現、牙齦有炎症及探診出血的表現。病例排除標準:伴有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6個月內進行過牙周治療的患者;3個月內應用過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對四環素過敏的患者;吸菸的患者;處於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將156例患者分成對照組78例和觀察組78例,其中單純應用翻瓣術進行治療的爲對照組,應用翻瓣術與鹽酸米諾環素聯合進行治療的爲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23~64歲,平均(39.3±11.2)歲;觀察組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齡21~62歲,平均(38.8±11.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將術區的菌斑常規清除,應用0.12%氯己定溶液含漱1 min消毒口腔,口周面板應用濃度爲75%的乙醇進行消毒。對照組患者採用局部浸潤麻醉後行改良Widman翻瓣術:常規行內斜切口,將袋內壁上皮徹底去除,用刮治器行根面平整,修整牙槽骨外形,應用0.9%氯化鈉溶液反覆進行沖洗,復位骨粘膜瓣,予以間斷縫合。創面採用牙周塞治劑進行保護。觀察組患者牙周翻瓣術的治療方法和步驟與對照組完全相同,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應用鹽酸米諾環素(派麗奧軟膏,日本Sunstar株式會社,批准文號:H20100244)均勻塗抹於牙周袋,1次/周,共4次。

1.3 觀察指標

每個牙齒選擇脣、頰側遠位點,脣、頰側中位點,脣、頰側近位點,舌、顎側中位點及舌、顎側近位點5個檢測點位進行檢測,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後3個月齦溝出血指數、附着喪失、牙周袋深度3項指標的數值。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5]

治癒:患者牙周炎的臨牀症狀幾乎消失,病情不再進一步發展,無需進行繼續治療;有效:患者牙周炎的臨牀症狀好轉,病情發展緩慢或不再繼續發展,但仍需進行繼續治療;無效:患者牙周炎的臨牀症狀未出現好轉或出現惡化,患者病情繼續發展。(治癒+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佈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採用χ2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後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後齦溝出血指數、附着喪失、牙周袋深度等臨牀指標均優於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後,觀察組患者齦溝出血指數、附着喪失、牙周袋深度等臨牀指標均優於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後指標的比較(x±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後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後總有效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後總有效率爲74.36%,觀察組患者治療後總有效率爲91.02%,觀察組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後總有效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慢性牙周炎是由於細菌和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可對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產生進行性的破壞[6]。目前,繼癌症及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牙周炎已被醫學界公認爲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也成爲影響口腔健康的“頭號殺手”[7]。牙周炎主要表現爲牙齦紅腫、牙齦出血、牙齦萎縮、牙周形成膿腫、牙周袋形成等臨牀症狀。治療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措施包括徹底清除存在於根面的菌斑等病原、去除刺激牙周組織的因素、治療牙齦炎症以達到減淺牙周袋、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和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並維持穩定的治療效果[8-9]。常規齦下刮治術及根面平整術等牙周基礎治療僅能達到消除病因的目的,但對深牙周袋或複雜牙周袋難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臨牀效果欠佳,較難控制殘留的炎症。國內的相關研究報道[10],隨着牙周袋深度的增加,疾病進一步發展及牙齒喪失的風險性呈現顯著增高的趨勢。

牙周翻瓣術是目前治療牙周炎最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也是應用最爲廣泛的牙周手術[11]。牙周翻瓣術可利用不同的手術切口將牙齦與其下方的組織進行有效分離,從而形成牙齦組織瓣,充分顯露出病變部位的`根面及牙槽骨,爲清創治療提供入路和可視性[12]。手術有利於將菌斑牙石和病變組織予以清除,可將部分袋壁切除以減少或消除牙周袋的深度,透過暴露牙槽骨利於修整、徹底進行根面平整,去除感染性軟硬組織和牙骨質,從而達到滿意的療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