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大學經營之道

學問君 人氣:3.23W
試析大學經營之道


  [論文摘要]1965年建校的英國華威大學在2010年迎來了自己45週歲的生日。在這短短的45年聞,華威迅速地從“七姊妹學校”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爲一所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探究華威大學的成長道路,總結其快速崛起的成功經驗,對於中國大學自身的建設,爲中國大學經營模式提供借鑑與反思,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論文關鍵詞]大學經營 華威道路 企業家精神 啓示
  
  對於一所大學的成長來說,45年是一段十分短暫的時間,但是1965年建立的英國華威大學卻正是在這段不算長的時間內迅速成長爲一所享譽世界的研究型大學。根據《泰晤士報》2010年最新英國大學排名,華威大學位列第六;在2009和2010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中華威大學連續兩年穩居第四。是什麼成就了華威?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試圖尋找“華威道路”,揭開其成功的面紗,爲中國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努力提供借鑑與反思。
  
  一、華威大學的歷史印記
  
  20世紀60年代,在英國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羅賓斯報告》的發表爲標誌,英國人開始對自己戰前的高等教育進行反思,面對戰後新的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他們深刻認識到,如果要想佔據世界強國的位置就必須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羅賓斯報告》發表後,英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迅速擴充時期。華威大學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同時期的大學還有蘇薩克斯、約克、蘭開斯特、埃塞克斯、東英吉利和肯特,史稱“七姊妹學校”。這七所大學成爲當時“一個獨特的現象:在未開墾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全副武裝,能同時授予學士學位和研究生學位,課程從零開始設計,有全新的校舍,能按它們所選擇的形象進行建設的僅有的大學”。華威大學創建以後,其首位副校長巴特沃斯提出了“教學和學習要以研究爲導向”的辦學理念,並且積極發展同工業界和社區的親密關係。雖然這些做法受到當時某些保守人士的指責,稱華威是一所“商業大學”。但是,巴特沃斯堅守己見,致力於將華威建成一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適應時代需要的”研究型大學。因此,辦學初期的華威,就爲自己20世紀80年代的轉型奠定了基礎。相對於英國老牌大學深厚的歷史積澱,華威身上顯現更多的是年輕、活力與不拘一格。即使與同時代的其他六所學校相比,華威也曾被稱爲“最缺乏整體規劃的學校”。但也許正是因爲華威所謂的“缺乏整體規劃”才能解釋下列這組數據:在2010年《泰晤土報》的英國大學排名TOPl00中,華威排名第6,而其他6所大學分別排名爲約克11、蘭開斯特23、東英吉利28、蘇薩克斯35、肯特39、埃塞克斯43。
  
  二、華威道路——大學成功崛起的經驗總結
  
  按照伯頓·克拉克對於大學從組織上進行創業轉型途徑的解讀,可以將“華威道路”概括爲:一個強有力的駕馭核心、一個拓寬的發展外圍、一個多元化的資助基地、一個激活的學術心臟地帶和一個一體化的創業文化。即領導者、經費、學術與文化交織的密閉網絡,簡言之就是——大學轉型的經營理念及理念支撐下的實踐。談及華威的經營理念,可以濃縮爲華威道路的核心部分——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指強調機遇、注重全局與領導力的思維、判斷與行爲的方式。企業家精神追求價值創造、價值提升、價值實現和價值更新,其核心是創造、捕捉利潤機會和甘於承擔風險。同時企業家精神又是一種在別人只看到無序、衝突和混亂的地方捕捉機會的能力。這是從企業家精神的本源——經濟學視角下進行的解讀。但是企業家精神不僅僅侷限於經濟學,也可以代表社會學或其他領域的某些思想。華威大學的企業家精神就是指勇於創新,善於創新,能夠運用發展的眼光進行非傳統選擇的大學經營之道。
  
  (一) 辦學目標——超常規、高定位、敢冒險、勇爲先
  辦學之初,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希望像華威這樣的大學不要一味追求規模巨大、學科齊全,也不要一味按照既有學科進行設計,而是儘可能地走跨學科發展的方向;在教學科研上,不要走研究型大學的發展之路;在學校優先發展的清單上,學術研究置於較低位置,最好參照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模式,要向以教學特別是本科生教學爲主要目標的方向發展。但是華威從最初就將“追求卓越”作爲自己的辦學價值觀,向劍橋、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學看齊,之後更有格里菲斯副校長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華威定位於“走規模不斷拓展的研究型大學的發展之路”,這些都是在向撥款委員會的“聖旨”挑戰。同時,也正是這些大學校長們遠見卓識的辦學理念,才讓華威大學脫穎而出,迅速崛起。假設當初的華威如果遵循了大學撥款委員會的指示(畢竟這些指示在現在看來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那麼華威在幾十年之後的今天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可能會發展成爲衆多社區學校中的一個吧。然而,問題在於對某一特定時期的大學而言,是否有一個“唯一科學的定位”,即一個大學在一定時期內是否只有朝某個方向發展纔有出路,而背道而馳就意味着死路一條?另一個問題是,大學辦學指導思想是否可以簡單劃分爲正確與不正確。?華威的所作所爲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回答。沒有歷史積澱的大學是否就意味着沒有向研究型大學發展的基礎?在遵循流行觀念的時候,似乎很少有哪一所大學去認真推敲這一經驗式的大學辦學觀念的內在邏輯,這也許是制約大學能夠像企業一樣充滿活力地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一方面,華威大學的啓示在於,大學究竟應向哪種類型發展,只是一個目標定位問題。一所大學要想求得大發展,首先就必須有勇氣、有自信、有冒險精神地爲自己確立一個高目標,在這一點上,大學與企業並無二致,只有高目標才能把大學引向高水平,在發展的道路上,無論是老牌大學還是年輕大學、高水平大學還是一般大學,機會是平等的,關鍵在於大學的辦學者敢不敢超越自己。例如在華威之前,英國高等教育界堅持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研究生教育,整個英國沒有一個能夠授予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然而華威敢爲人先,第一個打破僵局,模仿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建立了英國第一個研究生院。在英國其他大學還將學生培養方案定位於本科生教育爲主、研究生教育爲輔的時候,華威就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事實證明,這也是英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
  
  (二) 價值導向——突破禁忌、產學合作、守本相容
  如果說前15年是華威道路的萌芽階段,那麼之後的15年則是華威完成自身道路轉型與發展的階段。1973年是英國教育的轉折點,20世紀60年代的高等教育擴張已經成爲歷史,經濟危機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高等教育進入了調整和收縮時代。1979年撒切爾領導的保守黨派開始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