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現行財務報表的侷限性

學問君 人氣:1.56W

摘 要:財務的基本依據是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是反映企業一定時點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資金變動情況的書面檔案,它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和報表附表及附註說明,對內對外都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財務報表及相關資訊也是有其自身的侷限性,這是在分析報表時應留意的,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財務報表侷限性的具體表現,謹供大家探討。

淺論現行財務報表的侷限性

關鍵詞: 財務報表;侷限性;財務報告模式

分析財務報表是各種會計資訊使用者獲得企業會計資訊的主要途徑,儘管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時,遵循客觀、公允、公正的原則,但有時還是很難達到報表使用者的要求。而且,在市場條件下,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複雜化,使得財務報表在諸如及時性、客觀性和重要性等方面的侷限性越來越明顯。

一、財務報表的侷限性

(一) 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資訊只是財務性的資訊

即用貨幣計量的定量性、貨幣性資訊,不能用貨幣計量的資訊,如產品的競爭力、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治理、企業家的能力和責任心、員工的合作精神和工作積極性、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產品和技術的創新能力等,儘管這些資訊都是觀察和評價一個企業時的重要資訊,但由於這些資訊無法用貨幣形式進行描述,所以無法在財務報表中進行列示。那麼,對於一個投資者或者其他會計資訊使用者來說,就無法透過財務報表上的資訊瞭解企業的真是情況,也就是說,財務報表所提供資訊的範圍還是很有限的。

(二)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資訊主要是性的資訊

財務報告主要提供以歷史爲主的財務資訊,無法反映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除上市公司要求在年報中表露盈利猜測的資訊外,其他企業均未要求在報表中反映對將來情況的前瞻性和猜測性的資訊。因此,目前的財務報表普遍缺少前瞻性資訊和猜測性資訊,而很多資訊使用者需要的恰正是事業的遠景狀況。歷史資訊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示未來,但決不能等同於代表將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展示着過往輝煌的業績,但隨後經營狀況卻直線下降,此時投資者也往往受財務報表的矇蔽而遭受損失。這個現象說明,在會計資訊的供給與需求上存在着供不應求的矛盾。

(三)財務報表提供的資訊存在個人判定的差異性

在財務會計覈算過程中,有一些並不是透過很精確的得出來的,例如壞賬的估計、收進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淨殘值率的估計、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估計、在建工程和在產品完工程度的估計、損失的處理等,一般同一事項也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處理的選擇,這些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會計職員的職業判定能力估計出來的,其結果經常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此時,會計報表所反映的資訊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缺乏精確的依據,一般都是近似值。換句話說,在會計上盡對精確的數據是不存在的。

(四)財務報表提供的資訊是缺乏可比性的資訊

財務報表的資訊來源於不同的會計主體,而不同的會計主體均可以在會計準則和制度所答應的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覈算方法,可能導致相同報表裏資訊內涵各不相同,例如,壞賬損失覈算方法、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所得稅用度的確認方法、對外投資收益的確認方法等。即使在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執行的會計政策也有所不同,使用的會計估計方法也有所不同,這樣,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往往不可比,這妨礙了潛伏投資者挑選投資對象,潛伏債權人挑選放貸對象,妨礙了現有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企業做出公允評價,缺乏可比性也成爲會計走向國際化的障礙。

(五)財務報表提供的資訊往往是滯後性的資訊

財務報表對外表露的財務資訊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及時性,對於會計資訊的使用人來講,會計資訊的表露和傳遞是越快越好,及時性是會計資訊重要質量特徵。按照會計期間假設,財務報告是定期編制和對外表露的。我國《公然發行股票公司資訊表露實施細則》規定,中期財務報告應於每個會計年度前六個月結束後的兩個月內編制完成並對外表露,年報於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的四個月內編制並對外表露。然而,在資訊瞬息萬變的經濟,這麼長的時間間隔內,企業的財務狀況會發生怎樣大的變化呢?最典型的例子是巴林銀行,1994年年底其賬面淨資產爲500多億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該銀行已進進破產清算境地,此時其1994年的財務報告還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