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侷限分析

學問君 人氣:9.64K
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侷限分析
摘 要:在我國資本市場十多年快速的過程中,對資訊表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我國現行的財務報告表露的還不夠完整,財務報告中各項目確認的原則和時點還有一些侷限,因此,應對財務報告表露的內容予以拓展,以滿足日新月異的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財務報告 表露 資訊  在我國資本市場十多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企業會計資訊表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現行的以交易爲基礎的財務會計模式,勢必會拒盡確認某些固然與交易無關聯但是卻十分重要的期間價值變化。很多難以用貨幣單位進行計量的資產和負債,都未能在財務報告中進行反映。隨着技術的發展、經濟活動發生的日益頻繁,企業性質和活動也日益複雜;各部分、企業內外各種利益團體相互依靠又相互予盾。這一情況需要企業表露各方面責任履行情況的資訊,現行財務報告所表露的資訊還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應對財務報告表露的內容予以拓展。  一、我國現行財務報告的侷限性  (一)財務報表項目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的邏輯混亂  由於現行財務會計模式下的確認以權責發生製爲主,財務會計處理過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計和判定:如壞賬預備的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殘值的確定、無形資產經濟壽命的認定等項目。但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卻掩蓋了這個固有的特點,在財務報表上列示的彷彿是十分確定的數字,這大大了財務報告使用者對財務會計資訊的理解和運用。使用者只能透過各種途徑對這些貌似十分確定的數字進行驗證和再確認,甚至不厭其煩地往對財務報表上的單一數字進行重新分解,然後再按照自己的判定往重新組合和彙總。  (二)財務報告資訊表露不及時  企業幾乎天天都要發生交易事項,只要經營狀況正常,其會計資訊的生產就必然是連續的、不中斷的。但是,由於受到技術手段和資訊生產本錢、傳遞本錢的嚴格限制,會計資訊的表露只能是中斷的。生產的連結性與表露的中斷性之間的矛盾,使會計資訊的及時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其結果是:一方面當用戶得到資訊時,很多會計資訊已是“遠遠的”而失往了相關性;另一方面,那些佔有資訊上風的人可利用資訊表露的時間差而進行內幕交易,導致了投資者之間的非公平競爭,使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側重企業歷史的經濟活動而忽略未來可能的經濟活動  從會計要素的定義可以看出,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模式下的財務報告或財務報表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記錄的彙總表,是向後看的財務報表。按照主流的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性”,會計要素的定義應該是要包含現在和未來這兩個時間點的交易和事項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也和權責發生制的確認要求相背離———由於權責發生制原則本身已經包含了回顧過往、立足現在和展看未來三個環節。  (四)財務報告資訊表露的內容不完整  1.缺乏對衍生工具資訊的表露。隨着金融創新諸如期權、期貨之類僅是未來經濟利益的權利或義務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日益繁雜,這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的劇烈變化,如不對這類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加以表露,極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方面的決策失誤。固然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未幾見,對企業的影響還不大,但我們也應該及早着手進行這方面的,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2.缺乏對研究和開發資訊(R&D)的表露。我國當前尚無關於R&D資訊表露的強制性專門化規定,企業對R&D活動的表露僅在利潤表的治理用度項目與其他用度項目一併列示,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在財務報告中表露年R&D支出數額,由於資訊表露不充分,使得投資者無法對公司革新活動可能產生的未來收益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  3.缺乏對猜測性資訊的表露。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現有投資者和潛伏投資者都急需瞭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情況。同時,由於報表使用者在自身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瞭解程度上存在某些缺陷,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作出公道的預計,因此要求編制猜測報告(報表)的呼聲越來越高。而目前,我國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中公佈盈利猜測資訊。  4.缺乏對知識資本、技術資本、人力資源、企業文化、治理等軟資產的表露。這些資產對企業的影響日益重要,不表露這些資訊就不能完整反映出企業的情況。  5.缺乏對社會責任資訊的表露。隨着產權概念熟悉的深進及受託責任的擴大化,企業是社會的企業,在完成其財產保值增值的同時,還承擔着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如擴大就業、維護職工利益、以及公益性捐贈等。這就需要企業在財務報告中反映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