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初三語文教學及複習方法

學問君 人氣:1.94W
畢業論文

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分爲3個階段,教學重點各不相同。第1階段,聯繫生活,着重培養1般的語文能力;第2階段着重培養記敘、說明、議論的能力;第3階段,着重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初3學年,除了完成第3階段的教學任務外,還應積極的複習迎考,怎樣讓學生在中考考場上交1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每1位初3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語文是1門基礎學科,語文學習的成效如何,往往決定或影響着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對每1位語文老師來說,肩負的使命是光榮而沉重的。因此,我們初3語文老師有必要認真地回顧1下自己以往的語文教學情況,分析1下語文教學的得與失,籌劃1下初3的語文教學及後階段的語文複習計劃。
1、初3語文教學的背景及現狀
瞭解我們初3語文教學所處的背景,分析我們語文教學的現狀,能使我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有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估價,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向新課程走得更近。
新課程實施後,語文課改的方向已經10分明晰,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語文教學的目的,方式等已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但新課程理念要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新大綱向新課標轉軌的最後1套過渡教材,它基本上是以新大綱爲依據編寫的,但也體現了新課程的1些基本思想,因此,我們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觀照和使用它,是現在初3語文教學必須研究的課題。
透過1個階段的理論培訓和教學實踐,可以說每1位教師基本上都認同或接受了新課程的理論,在教學中也能儘可能體現新課程的特點。但是,由於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合的教學行爲,具體表現爲:
(1)教師的在課堂教學中處於霸主地位,牢牢掌握着課堂教學的話語權,給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活動的空間很小,學生基本上還是忠實的聽衆。
(2)教師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對學生的發言,不作指導、點撥、分析、不辨優劣,都給以肯定回答,課堂氣氛看似活躍,其實沒有多少思維含量。
(3)課文閱讀走馬觀花,補充大量課外資料和資訊,讓學生做大量習題。這從表面看,重視了實踐,而實際上是捨本逐末,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4)有的老師把多媒體課件視爲靈丹妙藥,逢課必用,把大量精力放在課件製作上,而忽視對文字的深入研究,結果學生看得眼花繚亂,卻沒有很好地看1看課本。然而初中語文積累量不夠,語文視野狹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不強,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缺少規範,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爲是否努力對成績沒太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既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重視文字的特殊作用,並且要發揮老師的資源優勢。
2、初3語文教學的措施和設想
    初3教學時間短,各門功課都將進入總複習階段,學生用於理科的學習時間明顯超過文科,尤其是語文學科往往會被學生輕視。而語文學習是1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1蹴而就的事,怎樣在較短的時間內讓每1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有所突破,有待我們作出努力,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
(1) 語文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統1。
做到這1點,要注意閱讀教學與聽說訓練、寫作訓練的區別,古代作品與現代作品的區別,不同文體的區別等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恰到好處地進行語文訓練,自然而然地滲透思想教育,使語文教學成爲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
(2)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相統1。
葉聖陶先生認爲語文教學的最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課堂教學來說,教師應儘量少講或不講,而把時間留給學生,重在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己去求知,去探索。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主體性,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學習1篇新課文,在預習前可提出以下要求:①自讀,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要做到會讀會寫會解釋會運用。②結合課後思考題初步理解課文。③提出疑難問題,有重點地聽講。④誦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或觀點。
(3)教材的整體性和系列性相統1。
教師應把握好教材的整體性與系列性,並使之和諧統1。理解教材“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結構特點。尤其是在複習時,要注意掌握教材的內在規律,發揮教材的科學效應,合理安排複習方法,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4)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比如,學習1篇課文,要指導學生認識這篇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的”“爲什麼這樣寫”“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等。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同時,進行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的思維訓練。
(5)閱讀教學要課內課外相結合。
課內即教師要把每篇課文上好,特別是初3語文教師,不要爲了趕進度而早早結束新課,然後讓學生做大量複習卷,這種題海戰勞命傷財,只會引起學生厭倦,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提早喪失,考試興奮點的提前消失,實在是得不償失。
課外即要求學生每天至少看1篇精美的短文,然後做好讀書筆記,筆記內容爲:(1)生字生詞或好詞佳句。(2)文章主要內容概括。(3)評點賞析。(4)質疑問難。教師可能採取抽查的方式檢查,或利用課堂時間,或利用課外複習時間,集體就某些有價值的共性問題展開討論,達成共識。
3、初3語文複習方法
1年1度的中考即將來臨,語文老師都會制定出1些周密的總複習計劃。諸如“拉網式”、“鏈條式”、“訓練式”等複習方式,舉不勝舉。可多年來,我們的語文老師似乎都被1個問題所困擾:複習計劃如此周密,爲何複習效果不明顯,甚至有的學生經過總複習之後成績反而會下降?究其根源大概有兩方面:
(1)注重知識的機械重複,忽視知識的運用技能。
有些老師的複習,僅僅是將初中1至6冊的基本課文重講1篇,包括字詞音形義、中心思想寫作特色;也有的老師將基本課文按體裁分類,然後逐篇細緻講解分析。這兩種複習方法大同小異,都是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重複講授。殊不知,學生花兩3年的時間都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能在短短的1兩個月的複習中完全掌握?透過這樣的1輪甚至兩輪的複習,學生只能獲得1些機械的死知識,還是沒有把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複習時間越長,學生思維越僵化,哪會有什麼複習效果?
(2)熱衷於知識的專題講座,忽略了語言的整體感受。
我們有的老師將語法知識、文體知識的複習,以專題講座的方式複習,如分爲語音、語義、字形、詞語、句子、修辭,表達方式等若干個小的課題。教者每節課精讀1個專題,以期達到加深學生理解的效果。從打牢基礎看,這樣做也許10分必要;但從初3總複習的要求來看,這樣做只能是給知識劃清界限,不能給學生以整體感知語言的基本能力。初3總複習應是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側重於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運用中的1些具體問題的能力,是由掌握理解階段向運用階段的飛躍。教師的任務不是繼續打基礎,而是爲學生搭設1架通向運用階段的梯子,讓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樅陽縣項鋪初中  殷海琴)
 

淺析初三語文教學及複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