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山區河道規劃整治問題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6W

1 概述

淺析山區河道規劃整治問題論文

北京市門頭溝區東西長62 公里,南北寬34 公里,全區總面積1455.1 平方公里,佔北京市總面積的8.657%,其中山區面積1433 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98.5%;平原僅21.8 平方公里,佔1.5%,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是北京市十個遠郊區縣中山區面積比例最高的區縣。

由於山多地少,因此適宜建設的土地較少。全區適宜建設的平原區僅佔總面積的1.5%,而容納的人口卻佔全區半數以上。大面積的山地使境內植被、耕地、氣溫、降水、河流、水資源等自然因素都與山體走向、山峯高低、山勢陡緩相聯繫,並對農業、交通甚至國民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因此,對於門頭溝區來說,山區河道與建設區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的,必須重視山區河道的治理問題,從規劃方案出發,在解決好防洪問題的基礎上,協調山區河道與城市建設區之間的關係。文章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山區河道的治理問題。

2 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

由於山區坡度較大,降雨較爲集中,就造成了水土流失嚴重,一方面使洪峯流量增大,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因此,從規劃上應首先強調山區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即對山上、半山腰、山下、耕地、水庫以及山洪沖溝進行綜合治理,廣泛的透過綠化穩固山坡,減少水土流失,透過修建塘壩等形成小水庫,並可攔蓄泥沙,並對山區小河道的河坡進行加固,以防止河坡沖刷,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修建石埂梯田,種植果樹等,與發展經濟效益進行掛鉤,更有利於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實施。透過山區小流域的綜合治理,一方面減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山區河道的洪峯流量,減小了下游城鎮、農村的防洪壓力。

 3 蓄、截、排三種方式結合的治理方式

蓄:由於山區河道在排水過程中往往攜帶較多的泥沙,而到了下游的建設區、農村後,往往地勢開始變得平緩,河道的縱坡減小,河道流速變緩,使得河水中攜帶的泥沙逐漸淤積下來,河牀增高,河道水位上升,如不及時疏挖河道,則很容易發生洪水溢出河道的情況,給兩岸居民帶來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因此,山區河道在進入建設區前,應設定一些較大的坑塘,使洪水先進入坑塘短暫停留後再流入下游建設區,這樣一方面使攜帶的泥沙沉澱下來,另一方面也使洪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截:在山區,適宜建設的用地面積很少,因此,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多將建設用地依山腳規劃,即山腳下就是規劃建設區,在這種情況下,有降雨發生時,山坡上流下的雨水就直接彙集到建設區內,對城市道路、民居會產生一定的威脅,因此,規劃應在城市建設區外圍修建截洪溝,將山區坡面流雨洪擋在建設區外圍,然後再依地勢,將截洪溝接至山洪溝,將雨洪排走。但山區建設用地較緊張,截洪溝應採用佔地面積較小的橫斷面形式,並應與規劃道路、規劃建設區一併實施。

排:山區洪水匯流時間較短,流量一般較集中且較大,將洪水排走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此規劃應在現狀山洪沖溝的基礎上進行疏挖治理,治理時應尊重現有的排水體系,不宜過多改變河道自然特性,儘量保護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慎重對待裁彎取直和擴寬河道堵口;河道轉彎半徑不能過小,應使河道成爲一光滑的拋物線,並注意上下游堤線的銜接和左右岸的協調。

透過蓄、截、排三種方式相結合,即可解決山區洪水的排放問題。

4 河道與建設用地的協調關係

在建設區內,地形坡度一般較緩,山區河道流至此處後河牀開始變得寬闊起來,在做好兩岸護坡,保證河道行洪能力的前提下,應注意協調好河道與建設用地的關係,重視河道的生態功能的需要,在河道兩岸應設定綠化隔離帶,有條件的地區綠化帶寬度應適當放寬,並與城市公共綠地、公園、避難場所相結合,綜合考慮其在景觀、休閒、親水、娛樂等諸多方面的功能,適當結合園林空間、小品雕塑等人工設施的建造,使河道在發揮防洪排水功能的同時也能提供視覺景觀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賞,爲城市居民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文化娛樂、休閒健身、旅遊觀光的生態花園式的濱水景觀帶。

5 結束語

山區河道較爲複雜,尤其是與建設區結合之後,應在規劃階段對山區河道進行綜合的規劃,方案中要充分考慮多項因素,既保證防洪安全,又要協調好用地之間的關係,同時應注重景觀、生態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