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靜脈穿刺進針角度及穿刺方法改良

學問君 人氣:3.29W

靜脈穿刺輸液是臨牀治療與搶救的主要途徑,也是每一位護士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操作,護理人員穿刺技術的高低不但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關鍵環節,而且熟練的操作技術也是提高醫護質量、建立和諧護患關係的關鍵所在。

靜脈穿刺進針角度及穿刺方法改良

本研究透過改良進針角度、持針方式、利用輸液器內負壓等方法進行靜脈穿刺,明顯地減輕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面板損傷小,同時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門診靜脈穿刺的女性患者,年齡爲18~55(44.70±12.50)歲。將240例患者隨機分爲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按心理學家威斯頓的人體觸覺閾值[1]篩選患者手背面板感覺閾值爲(11.00±2.00)mm的患者納入實驗範圍,患者均系神志清醒,語言表達能力正常者。兩組患者年齡、感覺閾值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均系同一位穿刺經驗豐富的護士操作。穿刺前均不介紹穿刺方法,不暗示心理準備,在穿刺完成後詢問患者疼痛程度並記錄。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對照組採用傳統的靜脈穿刺方法,即針頭與面板呈15°-30°角[2],右手拇指食指前後平行方向握針柄邊緣的方法。觀察組採用改良進針角度、持針技巧、輸液器內負壓等方法穿刺,即右手拇指食指持針柄上下面,同時中指墊入針柄下方,使針尖斜面向上,與面板呈45°-50°角,快速將針尖斜面刺入面板,中指這時從針柄下方撤出,利用拇指食指將針頭調置於血管平行,緩慢由淺入深刺入血管,見回血後稍推進0.5cm即停止進針。遇到肥胖或血管特細等穿刺難度大的患者,即採用輸液器內負壓穿刺的方法,常規排氣後關閉調節器,消毒穿刺部位的面板,取下針頭套再次排氣(注意排盡針梗內的空氣),關閉調節器,於穿刺前返折調節器以下任一部位,待針頭滴出3-4滴液體後,用右手無名指、小指夾緊返折部位,按上述改良方法進針,當針頭刺入面板近血管處時,迅速鬆開輸液管返折部位,形成一定的負壓繼續進針穿入血管腔內,見回血後稍進0.5cm停止,完成穿刺後妥善固定。運用此法穿刺,基本上做到了一針見血,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而傳統穿刺法儘管臨牀經驗再豐富的`護士,遇到難度大的穿刺患者,都難免有失敗機率的存在。兩組患者除進針角度、持針方式不同,其餘操作均按《基礎護理學》規定的靜脈穿刺操作步驟進行,穿刺針頭均使用江西宏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6號針。

1.2.2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應用疼痛治療學說中的視覺模擬評分(VAS)[3]。0-2分爲輕度疼痛,3-4分爲中度疼痛,5-10分爲重度疼痛。

1.2.3 統計學處理 數據採用X2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表現有明顯的差異(P<0.01),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改良靜脈穿刺進針角度及持針方式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因穿刺所致的痛苦降至最低值。這主要是由於表皮面板緻密,傳統持針方式及小角度進針,進針阻力相對增大,疼痛加劇,而以45°-50°角進針,右手拇指食指持針柄上下面,中指墊在針柄下方,這樣手指用力的靈巧度更好,穿刺針刺入面板的速度隨之增快,疼痛相對減輕。另外疼痛程度與刺激強度、作用面積有關[4],以45°-50°角刺入,針頭與面板接觸面積相對減小,易於穿刺,面板受損範圍小,縮短了刺入面板的時間和範圍,減輕了刺激強度,故患者疼痛程度顯著減輕。而輸液管內負壓穿刺是利用負壓原理,增大輸液管內負壓,使管道內壓力明顯低於靜脈壓,當針頭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即迅速回流,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靜脈穿刺成功率並不是輸液管內的負壓越大,其成功率就越高。實踐證明:輸液管內的負壓過小,針頭進入血管後不易回血,操作者誤認爲未進入血管而反覆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穿刺失敗的機率;如果輸液管內的負壓過大,又因血液迴流太快,操作者誤認爲針尖斜面已完全進入血管而過早停止操作,在輸液過程中造成滲漏現象。因此,返折輸液管後針頭排出3-4滴液體是靜脈穿刺時最佳輸液管內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