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微時代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和開發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5W

微信、微博、微電影、微小說、微廣告等無處不在的“微產品”,將大衆帶入了一個“以文字少、移動終端體積小作爲典型文化傳播特徵”且和傳統媒體差異懸殊的“微時代”。便利的新型傳統媒介將世間萬物以短小精悍的資訊形式展現給大衆的同時,也滋生出浮躁化、淺層化、彈片化等“微心態”。當下的年輕人生活在電腦、網絡和手機普及的年代,成爲“電腦族”、“低頭族”、“手機控”,習慣於陶醉在尼爾?波茲曼所謂的“娛樂至死”的時空下,傳統審美心理中的“非功利”元素正在被微時代悄然解構,我國傳統民族藝術黯然褪色,漸漸失去了對傳統民族藝術傳承的主角――年青一代的吸引力。這就將傳統民族藝術的保護傳承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儘管如此,在這種境地下,做好傳統民族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微時代”仍將大有可爲。

微時代傳統民族藝術的傳承和開發的論文

傳統民族藝術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沉澱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精神體現,在當今社會弘揚傳統民族藝術非常有必要。弘揚傳統民族藝術並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結合當今時代需要,充分利用“微時代”的力量,創新性地弘揚傳統民族藝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

隨着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依託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新媒體正在日益改變人們的生活。在資訊化的時代,弘揚傳統民族藝術更應結合當今時代旋律,運用大衆能輕易接受的.傳播方式進行宣傳。弘揚傳統民族藝術不能流於形式,不是搖頭晃腦念幾首故事,也不穿穿漢服讀幾首經典。要把傳統民族藝術中精華的東西用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尤其是要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微電影等都是宣傳傳統民族藝術的有力工具,要大力加以利用。尤其是正確把握和引導大衆出現的系列“微心態”,將對微時代場域下傳承和弘揚傳統民族藝術起到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在微時代場域下,“微心態”是一個矛盾體,它喧囂、浮躁的另一面是推崇高度的快捷化和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巧妙地展現它的“正能量”對傳承民族藝術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首先,應多維度探討微信、微電影、微博等新媒介傳播對年青一代在審美心理、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利用年青一代對這些“微元素”盲從和追逐的偏好,將民族藝術中的各種經典元素現代化、時尚化,潛移默化地植根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贏得年輕人自覺的青睞、關注與參入。譬如,福建閩南地區就憑藉“一帶一路”契機,運用網絡推廣“民族民俗真人版桌遊”、微信推送當地民族小吃烹飪技巧、製播充滿閩南風土人情的微電影藝術等方式,讓年輕羣體在遊戲、美食和視覺感官藝術中主動自覺地體驗和探索了當地民族藝術,培養了其對傳統民族藝術濃烈的主人翁意識。其次,利用“微元素”的傳播力對傳統民族藝術“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對部分腐朽、時過境遷的傳統民族藝術表現形式加以革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更好地契合“微時代”的流行趨勢和個人體驗。如2012年端午節前夕,一部公益微電影《我的端午節》正式推出。該片6月21日起在鳳凰網視頻、愛奇藝高清、優酷、中青在線等多家主流網站上線後,10個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0萬網友觀看。對在異地求學工作的人們來說,這部微電影承載了他們對家的思念,對親情的眷念,對童年的追憶,也讓他們在觀看微電影的同時,更瞭解我們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類似於這部微電影一樣,短短的20多分鐘講述了傳統的端午文化與藝術,恰好迎合了當年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年輕人接受了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薰陶。再比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也是弘揚傳統民族藝術的一次成功實踐。透過中國傳統飲食藝術文化的展現,各種溫情故事的穿插,讓人易於接受,追憶過往的年代,回味童年的記憶。對大衆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傳統民族藝術薰陶。

諸如此類的案例舉不勝數,皆是傳統民族藝術的現代表達。弘揚傳統民族藝術能夠爲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精神保障,我們在弘揚傳統民族藝術時,要注重運用現代的技術手段,充分用好“微時代”這把利器,不斷擴大傳統民族藝術網絡宣傳影響力,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民族藝術,寓教於樂把中華優秀傳統民族藝術的種子根植於我們內心,讓其開出美麗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