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結構美學視角下的建築藝術表現力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7W

摘要:

結構美學視角下的建築藝術表現力分析論文

本文我將會圍繞建築藝術及其常用表現手段和在以結構形態視角作爲建築藝術表現創作的出發點的問題,重點從建築藝術的結構合理性和結構形態的藝術表現力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結構美學;美學視角;建築藝術表現力;建築設計

一、建築藝術及其常用表現手段

藝術是人們對完美事物的精神追求,我們通常將具有一定表現力的事物稱作藝術。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建築的本質也在發生着概念上的轉變,建築逐步地成爲和藝術相關的產物。並且和繪畫、雕刻、音樂等其他種類的藝術形式還有着些許的不同,建築藝術被稱作是一種綜合性要求非常強的藝術種類。而且建築師在考慮這些藝術因素的同時還要考慮建築的使用功能、防火材料、城市整體規劃等實用因素,還要包括對結構形式、施工工藝可行性等因素的考慮。現在人們對建築藝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爲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建築的藝術表現風格現在越來越多元化。一個成功的建築作品可以透過多種途徑的表現手段做到對自身藝術性的表達,常見的表達手段主要有穿脆性表現和複雜性表現兩種。純粹性表現手段又具體包括建築物的結構形態設計、色彩和材料質地的選擇、空間格局的安排等,而複雜性表現還可以透過別的表現手段展現,具體是透過文化和語言手段的表現、聽覺、味覺和嗅覺的運用等方法來提升建築藝術的表現魅力。

二、以結構形態視角作爲建築藝術表現創作的出發點

1.建築藝術的結構合理性

許多人對建築藝術給人的美感認識比較淺,認爲建築的美感是建立在虛無縹緲的氛圍中的,而實質上建築美感是需要一定的科學原理來支撐的。這個科學原理就是我們的專業術語中講到的`建築藝術的表現力,而其內在都是蘊含在其結構合理性中的。

(一)穩定性。人們對建築結構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受力方面是比較熟知的,但是建築結構形態整體畫面中呈現出的穩定性在理想建築藝術效果的確定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如十二至十五世紀西歐以法國爲中心的哥特式建築典型代表—哥特式教堂,專家就是透過結構形態的塑造來營造那些均衡的氛圍,使得人們在走進哥特教堂的時候能夠體會到空間宏偉感覺對穩定性的展現。

(二)比例感。建築美學規律的一個重要屬性之一便是比例感,此屬性在結構形態的構成中被體現的最多,在建築中合理的比例感是建築美呈現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一旦建築失去所謂的比例,任何的彌補措施都會顯得蒼白無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建築藝術家們從來不吝嗇對建築比例感的追求。希臘的維納斯、埃及的胡夫金字塔、雅典的帕提農神殿等等,都將建築藝術的比例感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些成功的建築也全面地向世人展現了適當的比例關係是帶來整體形態統一性和協調性的重要因素。

(三)力學支撐。富有表現力的結構形態是合理的力學規律的外在表現,我們如果能夠將基本力學規律成功地作爲建築形態的構思支撐,我們最終想要給世人建築視覺上的極大衝擊的目的就會自然達成,其中彎矩的計算可以說是結構構思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在結構構思中對於結構形態彎矩圖及其含義的推理和判斷對我們形成建築美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有重要的啓示作用。在現在的電視塔和大跨度屋面結構和橋樑等中,力學支撐應用的較多,而且最終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合理的結構是建築整體形態得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某些層面上講,結構的合理性是建築藝術表現的必要條件,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2.結構形態的藝術表現力

隨着人們對建築藝術瞭解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建築中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原有的建築結構框架反而要比裝修過的建築看上去漂亮,這種情況雖然不能說是普遍存在,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絕不是偶然。同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建築結構形態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藝術美感的。

(一)科學美與內在美。平衡、穩定、強度與剛度是建築結構形態的四個最基本的內在要求,我們在建築外形的展現中如果能夠將這四個要求展示的淋漓盡致,這邊是對科學最大的尊重。科學美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可以分爲剛度之美、平衡之美、強度之美和穩定之美也可以分爲內在的理性美和邏輯美,在建築結構中其內在美和科學美是相互對應的關係。很多的建築師在構思過程中以結構的科學性爲前提採用常規的形態去追逐建築非凡的藝術效果,這也是對科學技術合理性的反應方式之一。

(二)形態美與外在美。建築結構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外在美可以分爲整體美和細部美兩種,因爲如果不以裝飾和材料性能爲研究對象的前提下,結構形態就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一個由點、線、面、體而形成的單純、抽象、純粹的幾何體。結構的形態美問題也可以看做是這些組成元素的美學問題。其中細部的組織排列構成整體,在組織的過程中形成韻律和節奏,有序和統一。

(三)感覺美與心理美。人們的知覺和心理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視覺的衝擊,建築結構形態的外在美可以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這種知覺心理所引起的感受就是我們所說的感覺美。感覺美主要來源於人們從結構形態中所獲得的中心感、方向感和領域感,大到建築的整體形態,小到一個形態構件都會引起人的心理共鳴。

參考文獻

[1]亞瑟叔本華,張弈譯.人生之路如何走過:叔本華隨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劉先覺.現代建築理論[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3]布正偉.結構構思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嚴鈞,湯亮,托馬斯特爾福德.從建築師到工程師[J].建築師,2006(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