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築結構中後澆帶施工技術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2W

摘要:建築工程建設,屬於我國基礎建設之一,爲提高建築結構施工的質量,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期完工。就需要結合實際工程情況,合理的使用後澆帶施工技術於建築結構中,以便從根本上規避混凝土建築結構的裂縫現象,徹底解決施工中的問題,現進行具體的闡述。

建築結構中後澆帶施工技術分析論文

關鍵詞:建築結構;後澆帶;施工技術

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也使得人們對於建築結構施工的要求、需求更加嚴格。爲此,建築結構施工的過程,應合理的後澆帶施工技術,以此有效的防範施工裂縫問題,處理溫度所致的收縮膨脹情況等,推動建築業獲得良好的發展。

1建築結構中後澆帶的主要作用概述

後澆帶,可有效的消除溫差所致的構建收縮情況,同時適應於完成建築的混凝土結構。在溫度角度的季節施工,其會隨着季節的改變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時溫度提升,混凝土結構內部就會發生溫度應力,對建築物體構成向外的擠壓力。但是限度超出,混凝土構建時建築物體也會發生裂縫現象。混凝土結構構建前,需充分的考慮到溫度的應力,預留裂縫,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後澆帶的澆築工作,確保構建物體的完整性。後澆帶合理的實行設定,可有效的處理基礎設計、裙房結構的整體問題。因爲高層建築、裙房結構、基礎設計並不是完整的整體,需充分的考慮到建築地基重力所會造成的影響。必要的時候,須有效的設定後澆帶。將後澆帶分開,經沉降量將後澆帶澆築的時間實行充分的計算,計算前需對裙房、基礎強度實行覈查,並對連接整體結構後期所致的內部應力進行嚴格的計算。

2建築結構中後澆帶的設定方法

2.1合理的設定間距

設計圖紙,若存在預設需結合圖紙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定,以便於有效的實行後澆帶施工。圖紙構建的間距應結合圖紙內容預留,具體需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設定。通常情況下,矩形建築物體後澆帶的間距應控制在35cm的範圍內,最低的距離也應結合地區的季節、溫度實行合理的設定,最低應設定爲25cm。

2.2合理的設定寬度

施工階段,應確保結果的完整性,針對樓板/基礎,應保證鋼筋在一般起受力的作用下,不實行切斷開。以此滿足結構的整體要求,按照具體的規範保證施工的安全。若後澆帶的跨度設定較大,就需將受力的鋼筋進行切割。澆築後澆帶的時候,需將受力鋼筋實行焊接,防止樓板兩端不會承受較大的力,發生下垂變形情況,後澆帶的寬度應控制爲8m之內。

2.3合理的設定後澆帶的位置

後澆帶,一般多選擇混凝泥土構件較小的位置,剪力牆的中部位置不需設定後澆帶。樑、板反彎點四周爲最適宜的部位,因爲這個位置能規避因彎矩、剪力過大所致的構建壓力。

2.4合理的設定後澆帶的斷面形式

後澆帶斷面需和混凝土的結構斷面保持一致,主要的目的爲防止因受力過於集中構成結構變形的情況,同時還能降低後澆帶建築過程中發生直縫的現象。

3建築結構中後澆帶施工技術的探究

3.1後澆帶施工中時間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構建收縮60d左右即可完成。高層建築、裙樓結構、基礎層面來講,需待完成沉降後實行後澆帶的澆築工作。裙樓、高層建築主體位置,均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且裙樓施工量較小,相反主體高層建築施工量非常大。完成裙樓施工後,主樓施工沒有完成,這時裙樓荷載沉降前,主樓沉降後,主樓荷載量明顯多於裙樓。所以,需等到主樓沉降後,實行後澆帶砼施工。因爲受到施工季節和材料等多方面影響。部分企業應延遲澆築的時間,將設計圖紙的內容充分的表現出來。

3.2後澆帶施工中材料的選擇

後澆帶實行澆築前,需對裂縫部位實行徹底的清理,並將積水完全排除,確保後澆帶兩側構建表面的溼潤性達到1d。選擇施工材料的時候,應選擇無收縮混凝土,如膨脹的水泥,同時可添加一些膨脹外加劑(普通的水泥)相配置的混凝土。爲確保使用後的後澆帶的強度能優於連接的建築。施工前,需合理的添加早強減水劑,加強對混凝土的配置、振搗。

3.3後澆帶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

前期的準備重點爲模板的預設,所以應結合施工的圖紙內容執行工作。混您土澆築前,應合理的預設鋼絲網模板,以確保鋼絲網模板鋼絲網格的統一性,以及鋼絲的粗細保持一致。模板強度、穩定性、剛度均需在質量達標的基礎上選擇,防止因裙樓、主樓於連接跨度較大時,導致地下室大梁支撐荷載超過鋼支撐扣錢的承載力,造成螺栓受損的現象。

3.4後澆帶施工中混凝土澆築的方法

結合施工計劃施工,水平後澆帶實行澆築應將鋼絲網模板側壓力控制在標準的範圍內。垂直後澆帶實行澆築的主要原則爲,將混凝土實行充分的振搗,且振搗的.過程需防止因振搗設備所致鋼絲網受損發生。此外,還應加強對振搗設備和模板距離的保護,規避混凝土水泥漿流失的現象發生。

3.5後澆帶施工中垂直施工縫和施工溫度的控制

(1)垂直施工縫的處理。垂直施工縫混凝泥土完成澆築工作,達到初凝的狀態,需透過壓力水徹底對其沖洗,直至骨料產生將鋼絲網沖洗乾淨。爲規避沖洗時間的失誤,施工圖紙的設計內容應合理的對垂直施工的時間進行設定,並透過專業人員實行嚴格的檢查。(2)確定後澆帶施工溫度。後澆帶砼選擇施工澆築的溫度,能夠有效的確保新型砼和傳統砼的結合。最佳的溫度應設定爲10°C,這一溫度能夠滿足熱力學收縮、膨脹的要求,達到理想的結合點。後澆帶砼澆築完成後,應於2d後選擇適宜的時間收關,避免產生乾裂問題,最適宜的時間應設定爲早上/傍晚。

3.6後澆帶施工中後澆帶的保護

後澆帶施工縫,應防止存在雜質、水長時間滯留。一般條件下,後澆帶縫兩側需合理的設定擋水磚。同時,可在後澆帶的內壁塗抹適量的防水砂漿,以此做好後澆帶的保護工作。待後澆帶施工縫處理後,實行徹底的清理。於頂部透過木模板/鐵皮封蓋,然後採取砂漿作爲擋水帶,在周圍合理的設定臨時的欄杆維護,規避施工中鋼筋被污染的情況的同時,還能減少施工中所堆積的垃圾。

4建築結構中後澆帶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項

4.1提高材料的質量

混凝土建築的階段,需確保材料的質量達標,不會發生跑漿、留置槎的情況。因爲留置槎容易導致後澆帶木模的縫隙過大,促使混凝泥土產生漏料現象,還會對砼體密度構成直接影響。所以,需合理的預留斜坡槎。

4.2排除外在因素

後澆帶施工過程,會發生較多的問題,而這些因素均會對施工進度和落實情況構成直接影響。這時,後澆帶需透過混凝土進行澆築,就會低結構構成直接的影響使其發生沉降裂縫。可見,後澆帶應做好處理方面的工作,採取高強度混凝土、內置高強度的鋼筋承擔施工過程所產生的結構內應力。

5總結

建築工程結構施工中,後澆帶施工爲主要的施工部分。若施工的過程,產生沉降、後澆帶裂縫等問題,需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檢測,以便結合設計圖紙內容找到存在的不足,透過具體的措施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陳鳳雲.建築結構中後澆帶施工技術的運用淺議[J].門窗,2015(5):96-96.

[2]李照亮,孫濛濛.建築結構中後澆帶的施工技術探微[J].文摘版:工程技術m2015(45):24-24.

[3]郭文偉.建築結構中後澆帶的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