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激情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授課不可或缺的素質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6W

摘 要: 激情來源於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對教學內容的自信,它是使講課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是文科類教師尤其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必備的素質。

激情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授課不可或缺的素質論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課;教師;激情;感染力;培養方法

激情是文科類教師尤其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必備的素質,是使講課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激情來源於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對教學內容的自信。激情培養的基本方法有:正視現實,調節情緒;平時或課前注意改變自己;養成站着講課、大聲講課的習慣;掌握講課藝術,放得開,不拘謹。

一、激情是使講課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沒有激情的講課淡而無味,無法吸引和征服學生,也就不能使學生信任你、歡迎你、敬佩你。衆所周知,熱情、真情、激情是演講的生命,是朗誦能打動人心的法寶。同樣,筆者認爲,激情也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講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師站穩講臺、提升教學力的重要一環。

教師只有動真情,才能引導學生成才。若教師講課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其教學效果必然不佳。因爲一切藝術都應傾注情感,講課一定要激動,要製造高潮,這表明教師對所講的內容很信仰,很有感情,是有感而發,而非無病呻吟。老師講課最忌平淡乏味,一定要投入巨大的熱情,認真對待,決不可糊弄學生,敷衍塞責,而要把課講得生氣勃勃、引人入勝,不能像一杯白開水,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味道。

現在,大多數漢語言文學教師講課缺乏激情,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絲毫也得不到觸動,更不用說被感染併產生共鳴了。有的老師上課,雖然聲音響亮、字正腔圓,內容科學準確、條理明晰、板書規範,但學生卻是“一雙雙冷漠的眼睛,一張張板着的面孔”,總覺得不感人,覺得教師缺少激情,因而也就不能被吸引和感染。須知,教師僅講得清楚明白還遠遠不夠,講得動人,講得繪聲繪色,能深深地吸引、打動和影響學生,纔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如果教師只會“念教案”或“背教案”,沒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那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聲音的機械傳送,它絕不可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聞一多的弟子、着名演講學家伍大希曾經說過,沒有感情是上不好語文課的,因爲語文課不像數學課中的x、y、z不帶任何感情,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是極其豐富、複雜的。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的體驗。人的情感活動左右着精神世界的全部。美國着名心理學家和教育改革家羅傑斯認爲,情感活動是心理整體機能的基礎和動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理方至,情阻則理難通。”這些至理名言都說明了只有動之以情,方能曉之以理。可見,教師的激情對學生的認知學習具有指導作用。教學語言不同於日常口頭語言或廣播員的播音語言,它是一種藝術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教師應當用自己的語言,激情四溢地把課上起來,而不是始終用一種平淡的語調講下去。總之,教師講課特別需要有感情投入,該釋放激情時絕不可吝嗇。一次精彩的講授,除了要求內容的科學性之外,講授的藝術性也是至關重要的。講授者情緒是否飽滿,精神是否振奮,感情是否誠摯、濃烈,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假定有兩個教師知識水平和其他素養相當,講課時一個感情淡薄,而另一個善於動用感情,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精神狀態下去上課,效果顯然有別。

激情是詩歌的生命,屈宋陶謝、李杜蘇辛,他們詩中的感情因素無須多說。就是散文,傳統的名篇中以情動人者也不在少數。司馬遷《報任安書》、李陵《答蘇武書》、諸葛亮《出師表》、李密《陳情表》、林覺民《絕筆書》等,披肝瀝膽,情見乎詞。我們讀後,便可看出作者的人格、胸襟及其高潔的靈魂。它們共同的特點就在於,所蘊涵的感情是純真的、熱烈的、美好的。講課時,教師如果不能再現作品中的感情因子,不能把文學作品中蘊涵的情趣、理趣、象趣、諧趣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到可惱、可恨、可鄙、可棄、可笑、可憐或啼笑皆非、悲喜交集,學生自然會覺得乾癟、刻板、枯燥、乏味,其教學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二、激情來源於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對教學內容的自信

教師講課如果不激動不過癮,學生就不被感染不滿足。然而激情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有紮實的思想基礎和形象內容的;它是教師拋棄了虛僞、浮誇、做作的`感情之後而產生的真情的一種昇華和凝練。

1、激情來源於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

(1)激情來自於教師對自己職業的珍愛。教師的激情,源於對真理的熱愛,源於對職業的自豪感和工作責任心,源於對工作的執着追求以及對生活的愛憎態度。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三尺講臺是神聖的,是與真理同行的,是能出成就的,也是來之不易的。如果教師能體會到這些,就會體味到快慰與滿足,就會愛崗敬業並倍加珍惜,就會全心全意、滿腔熱忱地傾注於教學工作。同時,還應熱愛生活,否則,生活中懶懶散散的教師,授課時也會鬆鬆垮垮;生活中對外界冷漠的教師,授課時也會平平板板、毫無激情。

(2)激情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的摯愛。須知,學生滿腔熱情地選擇了教師所在的學校,又不惜交許多學費,目的是希望自己學業有成,成爲可用之才,以便將來能報效祖國和人民。如果教師能夠設身處地,認識到這一點,就絕不會辜負學生,不會讓學生失望,而是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學到真本領,爲學生排憂解難,付出真愛。即使教師生活或工作遇挫或不如意,也不要把情緒帶到課堂上,因爲學生是無辜的。

2、激情來源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自信。教師的激情還出自於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的自信。如果教師平常注意主動學習教學理論,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培養實踐能力,講究教學藝術,並且對自己準備的教學內容信心百倍,授課時也就自然能做到激情迸發、繪聲繪色、生動感人。因此,教師在講課前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調研學生現有的水平、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然後在此基礎上編寫出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案,並且將教學內容爛熟於心,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做到脫稿講述,信心也必然倍增。相反,如果教師準備不充分,上課照本宣科,甚至對自己所要傳授給學生的觀點都沒有把握,那必然閃爍其詞、斷斷續續,也就不可能酣暢淋漓、激情洋溢。

三、激情培養的基本方法

1、正視現實,調節情緒。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有不少學生顯露出厭學情緒。這就要求教師正確認清形勢,積極組織、開展教學,嚴明上課紀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求教師豁達大度,寬厚待人,笑對人生。須知,再好的電視或節目看久了觀衆也會分心,一臺晚會所有觀衆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長久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具備了這種審時度勢、笑對人生的平常心態,教師自然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不至於因學生開小差而大發雷霆、影響情緒。如果教師受學生厭學情緒的影響而導致厭教,上課只是爲了勉強完成任務,沒精打采,給人一種帶病授課的感覺,學生對你的課就更會產生厭倦情緒。這樣的課,對師生雙方都是一種無奈、一種負擔,也就不可能達到教師“樂教”與學生“樂學”有機結合的效果了。教師該如何調節情緒呢?方法有很多,例如,暫時迴避,學會宣泄,培養幽默感,善於從光明的一面看問題等等。

2、平時或課前注意改變自己。平時或課前,同事之間開些玩笑,亦可調節自己的情緒,消除孤獨感,優化情緒。同時,運動可以解憂,調節情緒。適度的體育運動,如打打球、跑跑步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強應付現實生活中種種困難的能力,使人忘記不快,消除精神緊張、焦躁煩悶、憂鬱沮喪等不良情緒。此外,教師平時還要多讀有益的書,不斷地充實自己,避免生活空虛。

3、養成站着講課、大聲講課的習慣。教師應站着講課,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因爲坐着講課,教師巍然不動,四平八穩,激情自然出不來。另外,站姿有利於交流,有利於反饋。大聲講課容易調動教師的情緒,學生也容易感受到教師魅力四射的激情,一節課也就能在師生雙方興奮、收穫、歡樂中結束。

4、掌握講課藝術,放得開,不拘謹。靈活調控教學語言的節奏。假如一位老師的講課,其音速像機器的運轉一樣,總是一個速度,總是一個節奏,那不僅不利於表情達意,而且還會令聽者感到枯燥呆板、索然無味。當講到熱烈、興奮、激動、憤怒、緊急、呼喚的內容時,速度就需急驟,滔滔汩汩;在講述情感平靜的內容時,速度就需舒緩。根據內容的需要,有時需要聲音上的誇張,有時則需要動作上的誇張。有情的地方抓住不放,蒼白的地方一帶而過;有時幾個字、幾句話一塊兒講,有時一個字就要拖上好幾個拍節;有時抑制住感情如同生活中的耳語,有時又需大聲疾呼聲撕力竭也在所不惜。有時,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漢語言文學課上,需穿插一點口技,比如鳥獸聲、馬跑聲、風聲、雨聲、摔倒聲、槍炮聲等。

總之,激情是文科類教師尤其是漢語言文學課教師必備的素質,是當好教師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讓情感流瀉,該笑則笑,該驚則驚……從而撥動學生思想感情的琴絃,課堂就不至於死水一潭。學生激動了,課堂纔會生動活潑,老師纔會被學生悅納、欣賞。寧願教學中有一次失誤,也要把課講得自然,不要爲了不出錯而把課講得索然無味。因爲教師的情緒與學生是互相流通的,教師情緒高漲,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而一旦學生感到興奮,受到鼓舞,進入境界,聽得入神,教師也會忘情,因爲學生聽課的狀況也會影響教師情緒,雙方是互動、交融的。一個有遠大理想的教師,應重視“激情”的培養與綻放,決不可漫不經心,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