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儒學既是哲學又是道德宗教

學問君 人氣:1.49W
論儒學既是哲學又是道德宗教
論儒學既是哲學又是道德宗教 儒學是在繼承、發揮殷周禮儀文化的基礎上,由孔子創立、孔孟發揮的政治倫理文化,包含豐富的人生哲學與道德哲學,其要旨是對人的關照,是對人的生命價值的探究,是對人生的終極關懷。儒學的核心概念是“仁”,……孔子也很重視“天”和“天命”概念,在《論語》中出現19次“天”概念,3次“天命”概念……這裏的“天”都帶有超人世,超自然的神祕主義性質,這就爲孔孟以降的儒學宗教化埋下了伏筆。

孔子在世時就有人稱他爲“聖者”,他去世後,主要是從西漢開始逐漸神化,最初是統治者修孔廟,以時祭祀,逐漸使平民百姓信奉之。逐漸使儒學具有了雙重內涵:既是關注人文、提倡道德精神,強調人生價值、和諧人際關係的生命哲學,又是具有內在超越、 終極關懷,把道德神聖化的道德宗教。西方學者多數把儒學視爲儒教或東方宗教。中國晚近學者,長期對此爭論不休。近年來隨着東西方信仰與宗教的多元化、世俗化趨勢,又將這個討論重視起來。許多學者似乎都認同儒學包含宗教性問題,爭論的焦點在於儒學是否已經完成宗教化。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一個變化過程。本來我認爲儒學有宗教性,在歷史上起過宗教作用,但還不是宗教。現在看來,這個認識很不夠,不符合歷史的發展。現在我認爲:儒學演變爲道德宗教,已經成爲歷史事實。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儒學既是生命哲學、政治倫理哲學,又是人文宗教、道德宗教,或曰世俗宗教。這不僅要從儒學結構本身、儒學的演變進行分析,而且要承認一種新的宗教觀,用新的宗教觀去詮釋、定位儒學,用世界範圍宗教觀念的新變化,用宗教與信仰的世俗化、多元化觀念去透視儒學,可能會對儒學的研究造成一場觀念上的革命。



一、 近代以來學者關於儒學是否宗教化的討論



概括起來,近代以來關於儒學是否宗教的化的討論不外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 認爲儒學是宗教。具體的'說,儒學本來是關注人、關注人的現世生命價值的哲學和倫理學。但是在歷史上逐漸被改造、被演化爲道德宗教,由於長期神化孔子,把孔子塑造成爲具有神靈的教主。

第二, 認爲儒學是哲學不是宗教。具體地說,孔子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儒學只講現世,不講來世,沒有宗教教義、教規、經典、儀式,所以只能是道德哲學,不能是宗教。

第三, 認爲儒學結構有內在的矛盾,雖然是人生哲學、道德哲學,不是傳統的宗教,但在歷史上起了宗教的作用。



二、 把孔子與道德提升爲信仰、崇拜對象



1、“儒”字根據徐仲舒的考證,出於甲骨文……最初的寫法,象徵一位教士(儒者)在沐浴。甲骨文中有“子需”者,即是子儒,他是殷商時代武丁時期的一位主持祭祖、賓祭的教士。過去有所謂“儒事祖先,交通人鬼”的說法,如此看來,“儒”本就是半人半神的人。孔子在春秋末期所創儒學,也繼承了殷商之“儒”的職業特點,擅長祭祖、祀天,除了有人文的理念外,也殘留有神祕主義。這是儒學始終保持自己宗教性的一個歷史淵源。

2、儒家的天道觀、天命觀繼承了殷商的天道觀、天命觀。……孔子是在殷周文化基礎之上創建儒學的,他既批判了殷周的天神觀、天道觀,也接受了殷周“天命觀”的神祕主義的思想影響,……當然這裏的“命”或“天命”概念,已經過了孔子的批判,賦予了人文與道德的內涵。但是……這裏的“天”或“命”有濃厚的宗教感情存在其中,有神祕主義超自然、超社會的世界本體與道德本體的價值追求。這是儒學具有宗教性,儒學能轉化爲宗教的內在的思想前提與理論依據。

3、後人神化孔子,把禮儀、道德絕對化,把孔子和倫理道德昇華信仰、崇拜對象。……由於禮儀文化、倫理、道德是由孔子提倡、建構、發展起來的,因而孔子和禮儀文化、倫理、道德便成爲中華文化的象徵,逐漸成爲被中國人所崇、信仰的對象,這便使作爲宗教的儒教有了自己崇拜和信仰的對象。這是儒學轉化爲宗教的基本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