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經濟全球化與名牌產品創建

學問君 人氣:2.84W
經濟全球化與名牌產品創建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名牌產品是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和分割國際市場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樹立國家形象的體現。全力創建名牌產品,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分工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創建名牌產品,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國際經營與國內發展的關係、技術引進與技術創新的關係、內在品質與廣告宣傳的關係、“創”與“保”的關係。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 有競爭力的產品 世界名牌產品 創建名牌產品
  
  我國創建名牌產品來自於兩方面的力量,一是經濟全球化的多維壓力,二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名牌產品是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一個國家集聚比較優勢資源、分割國際市場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發展民族工業、樹立國家形象的體現。國家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羣,就必然在世界市場的遊戲規則面前被擠壓。我國作爲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必須大力創建名牌產品,更迫切需要創建世界知名產品。近30年的改革開放,大大提高了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企業透過創建名牌產品參與市場競爭正在成爲自覺行爲。
  一、創建名牌產品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貨物、服務和生產要素跨國界自由流動,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相互滲透和相互依存。經濟全球化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20世紀90年代以後科學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發展,使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逐步被納入到統一的全球經濟體系之中。成爲發達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控制和全球市場爭奪、其他國家廣泛合作以取得比較利益優勢的一種潮流。這種潮流有以下幾種趨勢:
  一是社會生產過程在深度和廣度上越來越全球化。主要表現是,國際分工從傳統的以自然資源爲基礎的分工逐步發展成爲以現代工藝、技術爲基礎的分工;從沿着產品界限進行的分工發展到沿着生產要素界限進行的分工;從產業部門間的分工發展到各個產業部門內部的分工和產品專業化爲基礎的分工;從生產領域分工向服務部門分工發展;
  二是國際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資本流動速度大大加快,資本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空前活躍。國際金融市場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日趨明顯;
  三是國際貿易迅速提高了各國對國際經濟的依賴度。國際貿易內容不斷增加,從傳統的商品領域擴大到技術、金融服務領域。同時,貿易規模迅猛擴大。世界貿易正以高於世界生產1.5到2倍的速度增長。
  經濟全球化的直接推動力,是跨國公司的發展。首先,是跨國公司之間以相互購併、資產重組、業務重組等方式繞開關稅壁壘和國家之間其他方面的障礙,在生產、金融、貿易等領域不斷進行全球擴張。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1999年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資產總額共計389892.8億美元,公司平均資產額779.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472.3億元;營業總收入共計114634.1億美元,公司平均營業收入229.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902.9億元;利潤總額共計4402.7億美元,公司平均利潤8.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73.1億元。有人統計,如果把世界上國家和跨國公司的經濟總量比較,國家佔49%,而跨國公司佔到51%。其次,是跨國公司本身數量規模的擴張。據聯合國統計,1976年銷售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跨國公司才422家。而1999年排位世界第500家公司的平均銷售額已達到89.02億美元。在70年代末期跨國公司僅有1萬多家、海外分支機構10萬餘家;1997年分別達到53萬家和45萬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達3.5萬億美元,總資產12.6萬億美元,生產總值佔全世界的25%,出口額更高達7萬億美元,佔世界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1998年11月10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98世界投資報告》斷言:巨型規模的跨國公司將主宰未來全球的經濟。(《關於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背景條件的研究》,孫立堂,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