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常德市武陵區農業生態建設的對策

學問君 人氣:7.28K

摘要:常德市是一個農業大市,長期的農業生產也帶來了嚴重的農業生態問題。本文對常德市武陵區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進行了分析,從生態修復的原理出發,論述了農業生態修復在農業生態建設中的作用。根據目前現狀,提出了農業環境的保護對策與措施。爲促進常德市武陵區生態農業建設,開發綠色產業及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探討常德市武陵區農業生態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常德市武陵區;農業生態;修復原理;建設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往往都經歷了這樣的歷程。既先以破壞生態環境爲代價來發展經濟,然後又在受環境破壞的懲罰後逐漸認識和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歷程。農業生態領域也不例外,土地長期耕作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農業生態問題,工業“三廢”排放量不斷增加,化肥、農藥、農膜的大量使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搞好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農業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危害
  
  常德市武陵區農業生態環境的現狀,其中包括水資源、森林草地,耕地水土資源,農用塑料薄膜、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等方面的污染。綜合而言,武陵區當前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
  (一)水土大量流失。由於毀林、毀草、開荒、濫伐等原因,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全區耕地水土流失面積約9.64平方公里,佔耕地總面積的34.4%。水土流失破壞了全區的農業生態系統,導致土壤中氮、磷、鉀等養分大量損失,嚴重影響了本區的農業生產,同時,水土流失使沅江河牀擡高,導致水患頻繁。
  (二)農村淡水生態問題突出。全區農村淡水生態問題突出,呈迅速惡化趨勢。例如:地表水體富營養化,地下水質逐漸惡化等。據統計,全區有7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國農村50%的飲用水受到有機污染,而且由於農藥等化學物質的廣泛使用,致使許多地方的地下水不適於飲用,嚴重影響了人民羣衆的身心健康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加速。改革開放以來,常德市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耗能高、污染重的行業或企業有城市向農村轉移,未經處理的工業與生活用水經污灌或任意排放進入土壤後,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可在土壤中富集,從而進入食物鏈,直接影響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二、生態修復及理論基礎
  
  (一)生態修復的涵義
  生態修復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它是應用生態系統自組織和自調節能力對生態本身進行修復。爲了加速已被破壞生態系統的恢復,還可以輔以人工措施以加快生態系統恢復的步伐。生態修復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切實遵循自然生態經濟規律,充分利用當地的水、土、光、熱、生物等自然資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環再生能力和人爲干涉快速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農業生態環境演變的規律是生態修復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
  生態修復的理論基礎是農業生態環境發展的自然規律。自然生態環境是包括生物體與環境(氣候,水,土等)自然因素組成的一個互相依存與制約、相對穩定的.有自組織功能的大系統,該系統具有恢復到接近於原自然生態狀況的自我修復功能。建設性的農業生態環境,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否則,往往事與願違,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帶來新的問題。由於人們對自然規律認識的侷限性與偏差,在我國農業生態建設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教訓。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是搞好農業生態修復的保障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深刻反思後產生的新認識。人是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違背生態規律的自然改造,不僅損害了自然生態系統還會造成自然災害。因此,任何形式的自然改造都必須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基礎上。要從人口、資源、資源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點出發,開展生態修復,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步伐,建立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態系統。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內涵,保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豐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