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教育方法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5W

第一篇:高中物理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分析

摘要:只有建立起來對一門學科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的學習,在學習中表現出更加強勁的動力。對於高中物理教學來說,這門學科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如果沒有興趣的激發,讓學生感到難學和乏味的話,就很容易越學越差。高中物理老師要將一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

高中物理教學教育方法探究論文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學習興趣

一、做好學情調查,在瞭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發現很多的老師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預想在做教學,對教學有一套自己的預測和計劃,而很多時候這是不合適的,因爲很明顯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高中物理課堂也有這個特點,物理是一門科學,該如何教學,按照什麼樣的邏輯順序教學教師的確是最有發言權的,可是我們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卻也有對教學本身的看法。如果教師的教學不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期待,我們就會失望,在學習物理的這條道路上就會付出更多的艱辛。所以,作爲學生,我特別希望老師能多跟我們交流,下課的時候,向我們瞭解一下對老師上課時候教學方式和教態語言等的感受,老師在收集上我們的反饋之後最好在以後的教學中體現出來。前面說過,有的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的教學方式,老師如果不問,學生也不說,老師就不會尋求改變,對於學生來說就會一直忍受下去,興趣就很難培養起來。另外,有的學生很明顯可以看出來,上課的時候狀態很差,不認真聽講,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完成。這樣的學生,老師也不能放棄,而是要重點關注一下。他們自己放棄對物理的學習一定有他們的苦衷,作爲老師要了解他們的苦衷,例如,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心,在考試不理想的時候就認爲是自己的智力問題,喪失了自信心,也就無法在學習上表現出多少興趣了。還有的學生他們的家庭可能缺乏愛,讓他們無心學習,覺得學習再好也沒用,也無法挽回父母的感情。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更是要特別關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從而讓愛重新迴歸,讓他們對未來重新燃起希望。

二、從精彩的實驗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自然科學的學科。而且,學生們大多也願意動手操作,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識水平和實驗操作技能。所以,爲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們可以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物理實驗教學的模式,可以爲學生的親身體驗創造更多的機會。特別要加強探索性實驗的訓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條件下,由教師提出課題,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現象,主動探索,然後得出物理規律。例如,學習動量定理後,有的教師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拿一根粉筆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然後問:誰能拿出粉筆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碰倒粉筆?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隻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既使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生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所以,老師們這些別出心裁的小實驗實際上給了我們學生很多的小驚喜,一個個小驚喜串聯起來,我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就變得更加濃厚了。在實驗室裏展開的教學,老師要儘可能放手讓我們學生操作,當然爲了保證安全,一定要在實驗之前把注意事項向我們宣講清楚。當然,學生做好了準備,也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教師也要鼓勵我們學生多進行創新實驗,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驗學習,老師都可以啓發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材料,放飛學生的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三、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我們都發現,在教學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並贏得學生的喜愛、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所謂的“愛屋及烏”的效應。例如,在講“楞次定律”時,有的老師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裏,當有人踩上去時,爛泥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後,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這樣講解真的讓我們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又能吸引學生,可謂一舉兩得。在這輕鬆愉快的問答之間不知不覺就說明了物體的重力勢能和質量有關,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於教學既是認知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教師上課時的語言、語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從而起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之,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關鍵。物理難,所以很多學生的興趣不好建立,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情況做好了解,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缺乏興趣的癥結所在。另外,老師也要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尹德興.探究物理美激發高中物理學習興趣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5.

[2]李娟.淺議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99-100.611.

第二篇: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培養高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一大要求。因此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更是應該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順應當下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潮流,並且加強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而作爲高中生,同樣也要深入瞭解物理學習的重要性,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培養自身的探究能力,這樣才能成爲一名優秀且合格的高中生。本文主要針對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淺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探究式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將探究式教學法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際上也是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更是對高中教師教學水平的考驗。縱觀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早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新課程對於高中學生培養的要求了,所以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於高中物理課堂中,也是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並深入學習物理等相關知識。總之,作爲教師能夠將這種意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1.1符合當下素質教育理念要求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高中物理課堂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則顯得尤爲必要和迫切。物理作爲重要的學科知識,實際上也承載着極高的文化價值,並且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創新高中物理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併科學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不僅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更加有利於培養高中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邏輯推理能力。

1.2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考試

雖然當下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但是考試依舊是當下檢測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不過縱觀近幾年高中物理的考試題型設計,早已越來越趨向於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於課堂之上,也是希望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並促使他們也能夠更好的應對各種數學檢測,考試的題型。與此同時,學生也纔有更多機會在重要的考試中脫穎而出。而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學生則只能完成最基礎的題型,更無法拉開與他人的巨大差距。

2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2.1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和氛圍

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是探究式教學法得以更好實踐的關鍵,因爲只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才能促使學生的活躍思維得以施展,從而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興趣。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都是以教師爲主,從而使得高中生根本沒有絲毫的創新意識,自主能力更是難以得到培養,以致於他們對於很多基礎知識的學習,也僅僅只能被動的接受,記憶,而這無疑也極大地限制住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因此,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明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讓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的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比如:在講到高中物理“摩擦力”這一節課程時,以汽車剎車時,如何才能使其產生最大的制動力爲例。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會一致認爲剎車的輪子不轉動時,制動力最大,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及時指正,即開啟汽車上所安裝的防抱死系統,就能最大程度上防止汽車車輪不轉動。而用相對科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得出的結論則是最大靜摩擦力大於滑動摩擦力的原故。由於汽車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幾乎人人也都能接觸得到,加上這些問題多來源於生活,且又能用相關物理知識進行科學的解釋,從而更能激發學生對物理摩擦力以及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就更有利於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2.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局面:學生總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課,雖然他們認真地做着老師講的課堂知識,但是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從來也不會提出質疑,而這實際上也是不利於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實踐的。因此,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要儘可能的爲學生創造更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尤其要鼓勵學生們針對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大膽的想象和猜測,只有給予他們足夠多的創新空間,纔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比如,在講到“力的分解”以及“滑輪省力”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引入類似這樣有趣的故事情景:有兩位大力士在爲誰的力氣大而爭吵,他們都認爲自己的力氣無人能敵,這時路過的一個小孩子對他們說,自己同樣力大無比,只需要有一根結實的繩子就能拉動他們兩人,兩位大力士看到小孩子向自己挑戰,當然不服......由於該類情景教學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趁此機會鼓勵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之後,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也必定將得到普遍地提高,而探究式教學法也能更好的應用到高中物理課堂之上。

2.3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思考空間

高中物理都具有抽象的特點,由於高中生對於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法應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因此,爲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那麼作爲教師就應該牢牢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從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並勇敢地走進課堂之中。比如,就“把質量爲108g的鋁製成體積爲50m3的球,到底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這一問題,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分歧,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把課堂時間完全交給學生,並引導學生透過計算,實踐,討論等方式對此問題進行驗證。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而且他們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更加良好的思考空間。由此可見,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物理思維空間,探究式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也將得以體現。

3結語

自主探究能力是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優良學習品質,也是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提升的一大表現。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不僅能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還能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虎.自主創新教育的探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012.06.

[2]葛新元.實用高中物理學習方法[M].開明出版社,1998.12.

[3]何旭明.學習興趣的喚起[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01.

三篇:高中物理教學解析

摘要:對於高中物理教學來說,學生自主的實踐學習比教師的理論傳授效果更好一些,以學生爲主體,營造課堂的氣氛以及情感引入等教學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一些見解,希望能夠爲同行們起到一些教學上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環境;學習熱情

物理學科的大部分知識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定律,物理是一門能夠反應生活科學的學科,作爲應試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卻是一門比較頭痛的學科。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口頭式的教學爲主,學生都是出於被動式的接收知識,沒有過多的進行思維鍛鍊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是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都不太樂觀。學生學習物理大都是將物理一些定律進行反覆的背誦,實際的運用以及理解不夠深刻,學習的效果很差。而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方式能有效的改變這種教學的情況。

一、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

科學研究表明,人一旦得到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去追尋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有效的運用,根據學生的心理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情感上着手,將枯燥的物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模式需要教師放棄自身的高姿態來融入學生,高中時期的學生容易出現叛逆的心理,過於嚴厲的教學態度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逆反的心理。教師需要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學生在受到教師的關懷與鼓勵之後往往會由內而外的進行改變,教師給予的尊重是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動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出對問題的看法,這時還需要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與學生肯定,然後爲學生做出解答,這樣學生可以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心懷感激,從而增強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信心,這種教學的方式也是一種對學生情感上的激勵,這對於學生學習物理來說是非常好的開端。

二、透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此來優化教學的效果

對於物理學科來說,實驗是物理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得到知識積累比單純的從課本上了解的理論概念要容易接受。對於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在初中時由於辦學條件的原因並不能做很多物理實驗,進入高中後,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實驗的機會,以此來鍛鍊學生的操作能力。學生只有透過自身的實際操作才能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也要參與到實驗中去,與學生一起,及時的引導學生;學生在設計實驗、準備實驗、進行實驗以及分析結果的過程中,教師都要進行及時的而引導,在過程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想象,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學習的效果。

三、教師要做好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知識的銜接與過渡

初中物理課程基本上都是以一些原理定律爲主,學生在掌握這些基礎之後,才能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得到思維的拓展,根據所接觸過的理論知識來進行分析和理解。學生在高中階段是屬於思維進一步發展的階段,對於物理的分析也會從定性過渡爲定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知識的銜接與過渡。一些學生在初中時物理的學習成績比較好,可在進入高中之後,物理學習成績卻是屢屢下降,這是因爲高中物理的教學重點與初中的不同,學生需要在初中的定性分析基礎上轉變爲定量分析,用理論知識來進行定量分析,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引導的工作,幫助學生做好初中物理知識與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從定理的表面現象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

四、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推進。學生在進行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分類指導,採用分層推進的教學方式爲學生進行疑惑解答,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指導。對待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有耐心有愛心的進行指導,不能用歧視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用一樣的熱情來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增強學習的信心。對於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要進行及時的糾正,進行嚴格的監督,習慣讓學生寫學習總結。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鼓勵其進行研究性的學習,組織相同水平的學習小組,激發學習的熱情。

五、結語

對於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順應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瑩.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初探[J].科教文匯,2014,(11):34-39.

[2]古鑫.淺析高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06):23-26.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摘要: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實施有效提問,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注重問的過程實施,豐富提問策略,使“問”成爲高效課堂的重要推手。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提問;實踐策略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手段,也是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有效策略。美國教育家斯特林卡爾漢曾經說到:“提問是教師增進學生思維,評估教學後果以及推進學生實現預期目的的基礎把持手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精心設計實施提問工程。我們知道,提問並非一個單一環節,可以說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問的設計、問的提出、問的對象選擇、問中引導和問後評價等多個方面。這些環節都是“問”中不可或缺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問”的有效性問題。因此,要實施有效提問,必須通盤考慮,精心設計,科學實施,才能保證“問”的有效性。但在實際物理教學中,我們個別教師對此不加重視,“隨意問”、“口頭禪問”屢見不鮮,根本就沒有對提什麼問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提問纔有效、爲什麼要這麼進行提問等問題進行思考,導致提出來的問題過於抽象化、書面化、形式化,以至於不能起到很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提出來的“問”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今天,提問作爲教學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科學實施,使其具有較高的有效性。

1有效提問的概念界定

關於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概念界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樑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有效提問即爲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認爲有效提問就是要能調動學生思維參與,讓他們積極思考,能促進他們自主質疑和問難。而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們倡導以問題爲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帶着問題走出教室。而對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物理教學,要求我們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問,要充分發揮提問誘思、導向的功能。透過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

2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提問作爲一種高頻率使用手段,是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我們要在精心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問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綜合設計,注重方式的多樣性。

2.1實施生活化問題策略。物理源於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

因此,作爲問的設計,也應體現生活化的理念,問的內容也就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謂生活化問題策略是將問題置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爲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轉化爲學生作爲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繫,許多問題的背後都隱藏着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

2.2激趣引疑策略

學起于思貴有疑。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訴我們,學生無疑須教有疑。教學中,我們就應設計出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興趣的問題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思考行列中來。例如在講“電磁感應”這一課時,採用故事引趣設疑提問方式。向學生講講電磁感應發現的歷史故事,並透過故事提問:“瑞典科學家科拉頓,與法拉第一樣也在研究磁場產生電流的方法,爲了減小電磁鐵對電流計的影響,他將電路的開關和電流計分別放在相鄰的兩個房間裏,在一個房間接通開關,趕緊跑到另一個房間去看電流計,結果跑來跑去,一無所獲,爲什麼科拉頓會一無所獲?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透過這樣的情境性的提問,就能很好地起到激趣引思的作用,學生就會在“問”的刺激下產生主動思考的意向和“我要學”的慾望。

2.3分解式提問策略

分解式策略是指教師爲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複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採用的一種行爲活動。在新課改實踐中,我們常常圍繞主題設計成一個“大問題”,並把這個“大問題”設定成幾個拾階而上的“小問題”,形成“問題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思考,解決完“小問題”,也就完成了大目標。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中關於“力與運動”關係的提問教學片斷。教師先演示(1):一輛車(有輪子,正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演示(2):一輛車(輪子朝上,倒放)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停止用力。由這兩個實驗,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問題:一是誰能描述剛纔這兩個實驗中的現象?根據你看到的現象,你什麼想法?請說明理由。二是(1)與(2)現象中,小車在桌面滑行的距離不同說明了什麼?三是如果將小車放在水平氣墊導軌上來做實驗,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結果會怎樣呢?四是如果老師將水平氣墊導軌再加長一點,那小車的運動情況將會怎樣呢?五是如果水平氣墊是光滑的,而且很長很長,同學們推理一下,小車的運動情況又將會怎樣呢?六是你現在認爲“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有力物體必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會停止。”這個觀點對嗎?你現在能描述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嗎?這樣進行,對學生理解“力與運動”關係就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教學中採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我們不能輕視問的實施,要採取有效策略,特別是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相應策略來達到有效提問這一目的,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啓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讓他們在”“問”導向下又“生出”許多新的“問題”來。

參考文獻

[1]張永花,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初探[J].新課程,2015年。

[2]張志永,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方式淺析[J].考試周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