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新課標指導下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學問君 人氣:9.94K
在新課標指導下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摘要:新課標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基本理念中的“自主”學習方式是關鍵。而“朗讀”、“揣摩”、“品味”、“誦詠”、“感悟”等教學環節正好體現新課標這種“自主”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課標指導下 進行 閱讀教學
        教一篇散文,以“閱讀爲主,輔以賞析,主要抓住語言的朗讀、揣摩、品味、誦詠、感悟、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法,是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生只有把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爲主動的“自主”學習方式,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把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爲主動的“自主”學習方式,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我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從內容入手
        新課標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等命題,強調的都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在內容上,可以簡單地概括爲“朗讀”、“揣摩”、“理解”。語文閱讀的認識過程應是系統而完整的,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它應起始於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而發展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目的是讓學生能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因而,從認知方面來說,是個由“感知”到“理解”,進而“運用”的過程;從教師教學方面來說,則是要求學生從“默讀”到“朗讀”再到“揣摩”、“理解”的教學指導過程。
        語文閱讀的感性認識階段,就是要學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內容。即文章寫了些什麼。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則是指導“朗讀”。要做到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須“朗讀”,即明白文章爲何要這樣寫,這樣寫的好處何在,從而達到領悟文章中心、結構、線索等問題的目的。因此“朗讀”有別於“默讀”,它是在“默讀”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朗讀”,從而對文章更深層次的分析、比較和理解。閱讀教學要求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達到“由此及彼”的應用掌握知識的目的,亦即力爭做到“知識的遷移”。與此相適應的則是“朗讀”、“揣摩”、“理解”的閱讀方法。
        在許地山的《落花生》(人教課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透過初讀讓學生弄懂該文大體可以分爲三部分:第1 自然段爲第一部分——種花生、收花生。第2 自然段爲第二部分——嘗花生。第3 至15 自然段爲第三部分——議花生。我先讓學生用“朗讀”、“揣摩”、“品味”、“誦詠”、“感悟”——“研讀”的方法來理解文章,再讓學生學習《落花生》的寫法來寫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從主題入手
        以上我從內容入手,談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即首先透過“默讀”、“朗讀”、“揣摩”,讓學生在心中對文章主要內容有個大致的輪廓。接着,我從主題入手談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在主題上,可以引導學生按“整體—→局部—→整體”過程學習。
        透過“朗讀”,對文章的`局部,即對字、詞、句、段進行深入的分析理解,達到對文章有更深層次的掌握,使心中的輪廓更透澈、鮮明。對教師來說,這是對文章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進行分析教學的過程;而學生則是從認識的起始,到認識的入門,最後使認識飛躍升華的認識過程。如果我們不先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大致的瞭解,就直接分解文章的各部分,那麼將勢必使教與學的活動支離破碎,學生得到的印象將會是孤立、分散、不完整,將會導致學生片面地理解課文甚至出現謬誤。從系統的觀點來看,整體結構功能總是大於個體功能之和。我們必須從整體結構出發,進行閱讀教學,即不要把字、詞、句、段、篇各個孤立起來,而應圍繞文章中心有機地聯結起來,從整體結構上去認識,這樣才能獲得閱讀教學的最佳效果。
        我們強調首先要對文章有個總體印象,強調不要將字、詞、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講解,但絕不是反對對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了總體印象之後,還要抓住文章的具體內容、具體人物、情節、結構和具體的描繪,進行深入精讀,達到從“點”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對文章局部的分析,首要任務是品味重點字、詞、句。教學中,我們要捕捉那些表達中心思想精確、形象、生動的詞、句。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突出重點段落的精讀。突出重點,並非爲教而教,而是要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有了局部具體形象的認識之後,還要回到整體上來,透過整體的認識,引起認真全面的思考,達到認識的昇華。
        三、從語言的比較入手
        我再從語言的比較入手,談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自主”學習在語言上,可以透過“誦詠”、“品味”、“感悟”來感受文章韻味。可以引導學生按“具體—→概括—→具體”的步驟品味文章。閱讀教學從“具體”到“概括”,就是要透過對文章的字、詞、句、段、篇的瞭解,爾後概括文章的中心內容。而從“概括”到“具體”,則是經過一定的判斷和推理,具體回答課文的有關問題,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從語言與思維的角度上看,這是由課文的語言開始,經過思考,達到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的目的。在這裏,思考是關鍵。因爲只有經過積極的思考才能使學生從掌握書本知識進而達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事理的目的。這一過程,也可用“讀”——閱讀課文、“思”——對課文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說”——表達自己的思維結果來加以表示。其中比較、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環,是聯繫“讀”與“說”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