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媒體時代的新聞演播室構建論文

學問君 人氣:5.31K

近年來,隨着技術的發展,多家電視臺特別是省級衛視就新聞演播室進行了高清化的改造,引入大量先進技術,適應高清改造及新聞節目直播的特點。這包括2011伊始,北京電視臺全新的350平米高清新聞演播室以及2011年6月20日重裝起航的東方衛視開放式新聞演播室改造工程。本刊分別採訪了北京電視臺和上海東方衛視新聞演播室改造的相關項目負責人,爲我們介紹高清新聞演播室的構建過程中,新技術應用及節目創新的有關經驗。

全媒體時代的新聞演播室構建論文

從標清向高清的跨越 ——北京電視臺

350平米高清新聞演播室北京電視臺350平米新聞演播室作爲北京臺新聞節目中心的主演播室,主要以新聞高清節目現場直播和錄播爲主要功能,位於北京新臺址綜合樓8層,根據新聞節目要求安全高質量的製作和播出,具備快速穩定的製作要求,演播室系統具有安全,靈活,符合目前新聞製作習慣,並着眼於未來的發展需要進行設計與規劃。在初期設計與建設上首先由技術部門負責基礎設備建設,再針對節目部門提出的具體需求進行應用系統建設。演播室包含外來信號的調度中心和2套延時播出系統,以及2通道跟蹤虛擬系統,並融合多媒體大屏系統應用。目前,350平米高清主演播室承擔了《北京您早》、《特別關注》、《北京新聞》、《晚間新聞報道》4擋直播節目和1檔《銳觀察》錄播節目。

高清製作環境對新聞演播室應用的影響北京電視臺新搭建的350高清新聞演播室在各方面技術指標全面超越之前的標清演播室,而隨着高清技術爲觀衆帶來的高畫質及音質更加逼真的視聽感受的同時,也爲新聞演播室的設計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一方面,體現在燈光、音響、舞美和化妝的質量控制層面。燈光方面,由於高清攝像機的銳度及靈敏度表現更加敏感,從而使得畫面光線層次表現更加細膩,因此在北京臺350平高清新聞演播室中爲了使演播室布光更加均勻,使用了多個球燈。另外,由於350演播室中採用了多塊多媒體屏幕,這就要求布光不能影響屏幕的顯示質量,要儘可能的消除燈光在屏幕上的反射,並在補光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主持人與多媒體大屏的層次關係,燈光不能打得過硬,否則拍出來的畫面會缺乏質感與層次關係。聲音方面,350高清新聞演播室根據高清節目對聲音的要求,採用了5.1環繞立體聲調音臺,真實、立體還原主持人和嘉賓的聲音,讓觀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舞美上,高清節目對置景要求非常嚴格,過去那種採用簡單的材料隨便刷兩遍漆的情況,在高清時就“糊弄”不過去了,爲了使不同置景的顏色過渡更佳的柔和與靚麗,置景的材質和塗料都需要更加講究,更要注意細節不能有任何“瑕疵”。

在主持人的化妝方面,在標清時需要透過化妝遮蓋的,在高清錄製時遮蓋能力要更加強,還要注意透過化妝遮蓋的邊緣要與周圍正常膚色有柔和的過渡銜接。

另一方面,目前電視節目還處於從標清製作向高清製作過渡階段,雖然新聞中心的節目已經全部高清化,但同時也承擔着相容高標清節目的製作要求,這就對於安全播出與高標清信號上下變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爲高清畫面同標清畫面的畫幅不同,因此在節目拍攝、實時包裝和新聞素材製作方面就要考慮到高標清內容相容的問題,因此在在線包裝方面考慮到標清信號播出的需要,節目的圖文包裝都是按照4:3區域作爲安全框進行設計和製作的。

此外,北京高清新聞演播室在製作流程上也與之前的標清演播室有所不同,北京電視臺新大樓新聞演播室整體爲網絡化新聞節目在線包裝圖文資訊播出網,網絡化是之前標清演播室所沒有的,體現在演播室系統全部網絡化連接,要求配備獨立的渲染器,模板圖文統一製作,根據節目內容和播出任務單發送至演播室進行播出。

實時虛擬系統與大屏結合應用增強新聞節目表現力隨着計算機數字技術的不斷髮展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新聞節目內容無論從可看性與生動性上都有了更多提升的空間。此次,全新搭建的北京350高清新聞演播室從提高節目可視性並結合節目內容形式出發,採用了先進的在線虛擬與包裝系統,並結合背景大屏技術進行了應用探索。此次應用的新聞高清非線製播系統採用了傲威在線實時包裝圖文系統,以滿足新聞直播過程中大量的實時數據資訊需求、多點的圖文資訊連線。同時,新增的在線虛擬技術還可以綁定攝像機機位,將虛擬三維物體實時與演播室真實場景進行合成,當攝像機移動時,前景畫面虛擬元素會隨着攝像機的`景別出現相應的變化,角標、字幕條、人名條等多動畫自由組合並獨立控制,從而增加了節目的真實感、現場感。

此外,在設計規劃此次高清新聞演播室時,根據節目部們的具體需求和節目規劃進行分區設計,主要將演播室分爲新聞播報區、新聞節目訪談區、資訊播報區、嘉賓連線區共四個主要區域。在新聞訪談區和資訊播報區安裝了橫版和豎版兩塊BARCO多媒體大屏幕,並將屏上的畫面不再單獨以PC播放視頻檔案的方法播出,而使之成爲在線包裝系統整套工程的一部分,也是由在線包裝軟件來製作和播出。

透過在線軟件製作後增強了靈活性和可控性,比如手動控制大屏內容和與主持人的Ipad組合使用。例如橫版大屏主要爲新聞訪談節目內容使用,可進行多路信號的切換,主持人可使用Ipad進行內容交互及開窗資訊切換,豎版的大屏主要進行資訊類資訊的展示,也可使用Ipad進行交互,主要進行微博、天氣等內容的交互。

演播室的背景大屏和三維虛擬跟蹤系統是引入在線包裝系統後加入的新鮮血液,對於前景和後景的加入,即豐富了觀衆的眼球又對新聞播報做了多元化改造。

BARCO大屏配合虛擬系統,中景、前景、背景,畫面主次分明,思路清晰。並且可以很好的配合推拉鏡頭保持包括主持人在內所有元素的空間透視關係。

三網融合下新媒體技術應用使新聞節目形式更加多元隨着三網融合時代下新媒體技術與業態的出現,爲北京電視臺新聞節目在節目形式和播出形態上發生諸多變化和影響。

一方面,北京臺在高清新聞演播室中不斷嘗試和應用了諸多新媒體技術,使得《北京您早》和《晚間新聞報道》《、銳觀察》等節目中增加了手機短信與微博互動平臺,主持人可與在線網友和手機用戶針對特定的主題進行簡單的互動,並將微博和短信資訊引入Barco大屏幕爲其提供實時內容,從而豐富了節目形式與資訊量,提升了觀衆參與度。另外在新聞演播室與外場記者的交流互動環節中,除了傳統的衛星與光纜的傳輸形式外,北京臺還使用了3G技術進行連線內容的傳輸,例如,在7月京滬高鐵開通專題報道中就應用了大量的外場與內場交互的節目形式。

另一方面,隨着新媒體業態的發展,北京電視臺新聞演播室在播出形態上也發生了變化,之前新聞演播室只爲臺內電視頻道進行新聞節目的製作,而如今新聞演播室也爲北京臺網絡電視平臺提供新聞內容製作的任務,而網絡電視平臺與電視頻道從安全級別與系統要求就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考慮到在設計與建構新聞演播室初期就要針對不同媒體平臺播出的要求搭建或預留不同的視頻系統與端口,以滿足新聞演播室針對不同平臺新聞節目製作需求。

新技術的應用應與高質量新聞創作人才相輔相成據王方主任介紹,北京電視臺新聞節目製作中心一直致力於從爲豐富節目形式出發,不斷嘗試引進新技術應用,在新聞演播室設計和構建方面,從之前的觸摸屏到多功能背景大屏,從圖文在線包裝系統到在線虛擬系統,都是爲了豐富和提升新聞節目的資訊量和可看性,而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需要大量的專業創作團隊行進支援,才能將這些新技術完美的應用到節目製作環節當中來。例如,在高清製作環境下,採用先進的在線圖文包裝與虛擬系統後,對新聞節目包裝製作團隊在創意構思與製作質量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如何能夠更加真實的將實景和虛擬結合,而展示出的效果又能達到藝術美感,這是作爲場景設計師的更高要求,需要從業人員全面瞭解節目內容並具備較高的美術基礎和設計製作能力以及對演播室舞美整體效果的全面把握。

多媒體屏幕的應用和多角度攝像機機位的增加使得切換臺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也使得主持人、切換臺操作人員與節目包裝組在實時畫面切換方面的配合難度有所提高,如主持人用Ipad選取新聞的同時,切入新聞畫面劃入的配合感,這就對包裝人員、切換臺操作人員和主持人都有比較高的默契與配合度。在製作環節中,節目包裝生產部門在引入新的在線包裝系統和多媒體大屏後,由於節目創作思路與執行等方式方法和流程與之前新聞演播室節目製作的不同,節目包裝生產部門不再像以前一樣相對獨立,而是需要在前期主動與欄目、製作、技術三方進行溝通,並在前期錄製和後期製作環節中相互配合,將多種技術手段充分到位的加以應用,從而提高新聞節目的製作質量。

北京臺350高清新聞演播室高清切換臺打造新聞航母——東方衛視新聞演播室重裝啓動伴隨着圖形圖像製作技術、大屏幕顯示技術、燈光技術以及多媒體播出的應用,演播室這一傳統的系統製播手段得到了新的應用。電視觀衆對直擊新聞現場的渴望使得新聞由單純的播音轉變爲主持人角色發揮成一條貫穿新聞的主線。各類多媒體資訊、資訊、數據也直擊引入全媒體新聞演播室,透過大屏幕、等離子、LED、虛實結合的多種手法綜合呈現。近年來的新聞演播室的發展無不代表了這一趨勢。6月20日,全新改版的東方衛視全天新聞節目正是體現了新技術應用中的演播室的特點。

傳播手段也是內容——東方衛視新聞演播室的全新設計理念上海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副主任崔士新在採訪中提到,開放性演播室作爲國內外電視新聞的一種演播形式風靡了十幾年,早在1997年,東方電視臺在浦東搭建的演播室是我國第一家開放式演播室。2006年初,上視衛視東視合併之後資源整合,組建新的新聞中心。上視3、4、5樓劇場改造爲新聞演播室。集中爲新聞資源共享系統,領一時風氣之先。

開放式演播室將演播區、導播設備系統控制區等功能區域有機的融合在一個空間裏,工作場景成爲實時演播場景,有的還把街景作爲背景,對比傳統演播室,開放式演播室既是演播室節目錄制區,又是日常節目編輯製作區,功能更加先進多樣,工作流程更加流暢、高效,能使電視節目展現更強烈的現場感,充分體現新聞直播特點。

開放式演播室節約了背景製作費用,也讓觀衆看到了真實的節目製作環境。不過在設計上也要求視音頻、通話、燈光等各系統性能更優越、穩定,各系統間相互配合更加科學、高效。另外,整個開放空間創意設計也非常重要,既要滿足鏡頭效果的要求,又要滿足工作環境和視覺效果的要求。

2007年以來,大屏作爲多媒體表現元素在演播室節目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尤其是2010年的世博會,更是利用多種組合的屏幕讓人們感受到了多媒體打造的多層空間,體驗式的視覺互動交流也讓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爲了適應這一變化,SMG對於大屏元素應用於開放性演播室有了更真切的認識和迫切的需要。秉承大氣、開放、多元視覺要素加以變化,進行結合的設計理念,對現有演播室空間提出了再造的要求,並最終選擇了BDI的設計方案。

崔士新提出,在新聞資源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如何報道新聞成爲各臺搶奪收視率的不二之門。新聞演播室作爲新聞傳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伴隨着電視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新技術的使用也爲演播室像高精尖發展提供了動力。2005年NBC等電臺紛紛以大屏爲背景,並將大屏幕與多媒體結合應用於電視轉播,隨着形勢的變化,大屏幕把新聞現場搬到電視臺,主持人和觀衆同步看到,可以與記者進行連線。

應用傳播手段同步到事件現場。這場變化摳像也可以做到,但大屏時代的到來,使大屏多媒體表現這種形式更加順理成章。

此次東方衛視新聞演播室設計由著名的設計團隊BDI(broadcast design international),Mark Karen主力完成。此次設計以電視新聞傳播功能進行分區,播報,訪談,互動設定。以新聞播報功能進行設計。崔主任提到,BDI的設計理念在於先於需求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具有普適性與超前性,欄目和功能區的匹配根據需要進行配置。

設計兼顧演播室和工作區,整體視覺設計,根據節目流程進行改變。大屏幕不僅僅是背景和幻燈播放的效果,更使多媒體播報成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