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資訊安全管理的物聯網技術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於資訊安全管理的物聯網技術研究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基於資訊安全管理的物聯網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

現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物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加快了資訊的交互傳遞。本文將立足物聯網,探討資訊安全管理路徑,以期爲有識之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

物聯網技術,資訊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科學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物聯網技術作爲現代科技的代表,被應用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物聯網資訊具有重要性,需要保障物聯網資訊安全,推動物聯網技術穩態發展。我國應該充分重視物聯網資訊安全防護,構建現代化的資訊安防系統。

1、物聯網技術概述

1.1意義

物聯網以互聯網作爲依託,是指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數據交互。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得到擴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改變。物聯網技術對資訊進行整合,實現了數據的共享,創造了新的發展模式,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物聯網技術未誕生以前,物與物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人施加作用後才能實現物物連接。

在物聯網技術誕生以後,物品之間的聯繫得到凸顯,物品的應用效率明顯提高[1]。以空調爲例,在未應用物聯網技術之前,人們需要手動操作空調控制器,調節室內溫度。在應用物聯網技術之後,空調內接入了智能芯片。在物聯網系統作用下,人們可以透過手機調節室內溫度。物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爲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青睞。物聯網技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且體現在社會生產中。物聯網技術具有智能化特徵,推動了社會生產進程,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

1.2核心技術

物聯網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核心技術:

第一是射頻識別技術。

這一技術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能夠迅速識別重要資訊,成爲代表性標籤。其中RFID技術的應用最爲普遍,其透過發送、接收信號等實現了資訊數據的交互。射頻識別技術的抗干擾能力非常強,能夠削弱外部環境的干擾。此外,射頻識別技術的資訊辨識速度較快,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的最大化。

第二是傳感技術[2]。

人類的感知能力有限,並不能對外部環境進行充分感知,傳感技術彌補了人類的感知缺陷,爲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有價值資訊。物聯網傳感技術能夠對信號進行加工處理,洞察外部環境變化,對外部資訊進行有效整合。在傳感器的作用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資訊交互掙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應用傳感技術的過程中,必須引入傳感器這一元件。

第三是芯片技術。

在現實生活中,芯片技術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芯片技術是智能技術的集中體現,也是物聯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技術能夠透過傳感器感知外部環境,獲取環境數據和環境資訊,並透過信號調節環境,爲人們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傳感器中有智能芯片,智能芯片直接決定了傳感器作用的發揮。智能芯片的靈敏度越高,傳感器的穩定性越好。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將着眼點放在智能芯片的開發上,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2、物聯網資訊面臨的安全風險

物聯網資訊面臨安全風險,爲了保證物聯網資訊系統的穩定執行,需要保障數據完整性,採用數據加密等手段[3]。具體而言,物聯網資訊面臨的安全威脅包括以下三類:

第一是意外風險,物聯網資訊系統可能因非惡意企圖陷入風險。

第二是管理風險,物聯網資訊系統可能在管理機制欠缺的情況下陷入風險。

第三是故意風險,物聯網資訊系統可能受到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惡意攻擊。

物聯網資訊面臨安全威脅,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不法之徒對自己的身份進行隱瞞,冒充其他網絡實體,與系統進行通信,盜取了物聯網資訊系統中的數據。第二,不法之徒採用監聽手段,應用了竊聽設備等,對網絡資訊數據進行了竊取。

第三、不法之徒違反了安全條例,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侵入到物聯網資訊系統之中。

第四、不法之徒對物聯網資訊系統數據進行了篡改,惡意刪除或增加數據,導致數據傳輸次序發生改變。

第五、不法之徒抵賴自身的違法行爲,拒絕承擔損害資訊數據的後果。

第六、不法之徒僞造了資訊,導致物聯網資訊數據的可信賴性下降。

第七、不法之徒對物聯網資訊系統進行統計,採用資訊氾濫方式阻塞數據傳輸的通道,或直接導致系統陷入癱瘓[4]。

第八、不法之徒在系統內設定了特洛伊木馬,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執行。

第九、不法之徒尋找資訊接口引入了計算機病毒,阻礙了物聯網資訊系統的運作。

以上安全威脅都是黑客常用的攻擊手段,而上述攻擊手段都會對物聯網資訊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物聯網資訊泄露等。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是因爲物聯網資訊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偏弱,系統內存在某些弱點。爲了保護數據資訊,需要開展資訊安全管理,提供資訊安全保障。

3、物聯網資訊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徑

3.1優化基礎結構

資訊系統基礎結構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爲了優化資訊系統基礎結構,需要把控其影響要素,全方位開展資訊安全管理。調制解調器是網絡基礎結構的關鍵,黑客在攻擊系統時,主要透過調制解調器隱藏。軟盤最容易成爲病毒傳播的通道,也最容易泄露數據,加劇資訊安全風險。

很多黑客採用電子干擾等方式竊取物聯網資訊系統內的資訊,電磁輻射影響了系統內其他設備的正常執行。在分析資訊系統基礎結構的外部影響要素後,需要採用應對性舉措,構建全方位的資訊安全管理體系。一方面,需要充分認識資訊安全管理的動態特徵,提高安全等級,對數據流進行動態監測。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注重資訊安全管理,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分析設備執行情況[5]。

3.2完善網絡機制

在物聯網系統執行過程中,需要把握不同業務層之間的關係,協調各個業務層運轉,保障物聯網系統安全。網絡層與業務層聯繫緊密,需要對網絡層、業務層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業務請求,並構建靈活的處理機制,對不同業務層的資訊數據進行整合。網絡執行機制容易陷入無序狀態,使黑客有機可趁,因此需要對網絡執行機制進行梳理,保障物聯網資訊系統的數據安全,對數據進行保密。

3.3應用密碼芯片

密碼芯片是現代技術的產物,能夠對數據進行安全防護,避免數據損害,阻礙物聯網系統的持續執行。在配置密碼芯片之前,需要架構數據安全網關,保障數據的可靠性。網關被設定在資訊處理中心之間,實現了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連通。在物聯網終端設備中需要安裝密碼芯片,應用密碼設備,對關鍵數據、關鍵資訊進行加密認證。同時應該加強訪問控制,獲取訪客資訊,判斷訪客身份,達到數據安全防護的目的[6]。

3.4完善法律法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強化外部約束,完善法律法規,才能增強警惕意識,打擊違法犯罪行爲。當前我國物聯網技術處在發展初期,在發展推廣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我國仍未構建完善的物聯網管理體系,物聯網數據資訊保護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範圍廣泛,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重要資訊多不可數。爲了保障資訊安全,立法部門需要承擔重要責任,考察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狀況,推行相關法律法規。國外物聯網技術較爲成熟,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我國可以借鑑國外法律法規,推動物聯網技術的穩定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現代資訊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是現代資訊技術的代表,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資訊容易泄露,物聯網資訊系統面臨安全風險。爲了避免出現上述情況,應該完善管理機制,加強資訊安全防護。

參考文獻

[1]張星,姚美菱,李莉,田芳,王賀珍.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安全挑戰與保障分析[J].電信快報,2019(08):34-36.

[2]李紅蓮.積極開展GB35114標準符合性檢測工作確保視頻監控聯網資訊安全——專訪國家安全防範報警系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胡志昂主任[J].中國安防,2019(08):1-5.

[3]李勇.黑龍江墾區農業物聯網建設過程中網絡與資訊安全方案[J].現代化農業,2019(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