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品德與生活》實踐活動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2.88W
關於《品德與生活》實踐活動的思考 內容摘要:《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實踐活動佔了很大份量,我們在組織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 ,都要考慮到孩子。關注孩子,以更好地設計活動;瞭解孩子,以更好地組織活動;相信孩子,以更好地開創活動;發展孩子,讓活動走出課堂。另外,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接近自然、接近兒童的實際生活。總之,我們應在實踐活動中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從而爲每一個孩子學會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實踐活動 生活 學習 學生髮展
《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而這個課程目標主要透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所以這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那麼作爲一門活動型課程,什麼樣的活動或遊戲纔是真正爲了孩子?應當怎樣開展?經過一段時間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我覺得既有困惑煩惱,又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失敗後的反思。
一、 關注孩子,以更好地設計活動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徵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基礎的,是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找到課程的生長點,而不是從老師們的腦子裏想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設計活動要努力貼近兒童生活,事先要充分考慮選題的依據,憑什麼做這個活動,憑什麼認爲這個選擇是合適的,找準切入點。我們的教育就是從兒童的生活中來,同時去引導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價值觀得到提升,經驗得到提升。

比如教材《小馬虎旅行記》一課,是根據課程內容標準的第一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的第一條“做事用心”,和第三方面“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的第二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來編寫的,透過虛擬人物“小馬虎”瀏覽馬虎國的故事來進行教育,我覺得其中把“鹽當糖放、建百層高樓沒造電梯”等環節與一年級學生還較遙遠,因而有必要對教材進行改造。根據經驗和平時的觀察,新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較多不細心、不認真、馬虎了事的現象,而最關鍵的是學習上的粗心問題。於是我設計了“做拼音卡片”、“傳悄悄話”、“做小先生”幾個活動,在學做拼音卡片後,我採訪了幾位做得好的小朋友,問他們是怎麼做的,有的說“我看着教師的卡片,記住了拼音字母的順序”;有的說:“我細心地看,老師前2個字母圈圈在右邊,後2個字母圈圈在左邊”;有的說:“我先讀了兩遍,再像老師那樣,認真寫下來”。我邊聽邊板書:看、記、寫。這樣,將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真正貫通,課堂呈現的活動情境是真實的,自然的,爲學生熟悉的,也是學生生活提升發展所必需的。這樣,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得到了體現。

關於《品德與生活》實踐活動的思考

二、瞭解孩子,以更好地組織活動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認識規律、遵循規律是組織好活動的前提。不同的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每個人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理論,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的特點,並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小組活動”,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而討論在小組活動中更是經常用到,我在開始組織學生討論時,走了一些彎路:常常在確定討論主題後,有的學生爲了搶先回答,亂喊亂叫;有的學生只顧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注意別人的回答;還有的學生高聲打斷別人的談話,很沒有禮貌 ……我真對“小組討論”失去了信心。可是後來一想,我的學生還只有一年級,他們自制能力差,表現欲強,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但同時他們又特別信任老師、善於模仿。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我坐到學生中間,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又要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學習,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請大家當老師,先來看看我們這個組是怎麼學習的,評評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合討論話題,於是,我就近跟同學討論起來,其他同學們好奇極了,靜靜地望着我們,他們感到很新鮮。我們討論結束時,“小老師們”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你討論之前,先分好說話的先後順序”;有的說:“一個人發言,其他人都認真聽,而且聲音很輕”;有的說:“一個小朋友講完了,其他小朋友才提出意見”;有的說:“有的小朋友說得好,別的小朋友誇他真棒”;有的說:“有的小朋友接受幫助說謝謝了”。別看學生年齡小,你一言我一語還真把我刻意流露的優點找出來了。我及時表揚了他們:“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希望其他小組的小朋友,在以後的活動中也能得到表揚,甚至比我們組更出色!”從此以後,我抓住一切機會反覆強化,使學生形成習慣,小組討論變得有序、熱烈。

TAGS:品德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