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哲學範式的歷史進程透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W

資訊哲學產生的歷史性

哲學範式的歷史進程透析論文

隨着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資訊已經成爲全社會普遍認同的重要資源,甚至最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在這種社會變革和資訊論理的複雜融合過程中,資訊哲學的交叉學科性質仍然沒有得到哲學界的承認,或者說,學界對其發展尚未做好相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交流平臺。此時,資訊哲學只能在兩大領域之間徘徊。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資訊哲學不再被視爲費解的、跨學科的或與哲學研究主題無關的領域了,這是值得關注的。1985年《元哲學》出版了題爲《計算機倫理學》的專號,1998年,出版了《數字鳳凰-計算機如何改變哲學》專刊,4年後又出版了《賽博哲學-哲學與計算機交匯》的專刊。APA-PAC的兩任會長拜納姆(TerrellWardBynum)和摩爾(JamesH.Moor)對哲學發展史上三次重要的活動起到了直接和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意大利哲學家、牛津大學哲學系教授盧西亞諾弗洛裏迪(LucianoFloridi)在建立和推動資訊哲學的發展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併成爲當代國際哲學界研究資訊哲學的積極倡導者。國內學者鄔焜在其發表的《中國資訊哲學研究的三個階段》(2011)一文中,指出中國資訊哲學研究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可以將其大致分爲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探索與創立期,20世紀90年代的退潮和深化研究期;21世紀10年來的成熟發展和被再度關注期[7]。(二)資訊哲學誕生的標誌國內學者劉鋼認爲,資訊哲學在國際哲學界正式誕生主要標誌是以下三篇頗具代表性的典型論文。其一是,弗洛裏迪2002年發表在《元哲學》上的《什麼是資訊哲學》的開創性文章,這是一篇對樹立資訊哲學學科地位產生巨大影響的開山之作,更是基礎性工作。縱觀2002年後的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地摘取了它的內核。其二是,根據弗洛裏迪2001年8月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所做的演講整理成的重要論文,以原題目《資訊哲學的若干問題》刊登在2004年7月號的《元哲學》上,在這次演講中,弗洛裏迪原創性地爲資訊哲學提出了需要解決的4個方面5大組別18個問題①。其三是,著名期刊《思維與機器》在2003-2004年內連續兩期出版的以資訊哲學爲主題的專刊,與此同時,國際計算與哲學協會(IACAP)首次將哲學萌生的新領域定義爲資訊哲學。鄔焜認爲中國資訊哲學創立的標誌是其的一篇論文和一本專著:《哲學資訊論要略》(《人文雜誌》1985年第1期),《哲學資訊論導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而他創立的資訊哲學發展成熟的標誌是其獨撰的一本長達70萬字的著作:《資訊哲學-理論、體系、方法》(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8]。(三)資訊哲學的內涵爲了便於理解資訊哲學的內涵,我們可以用個函數的形式來引入需要說明的內容②:PI=f(a,b),其中,(a)涉及資訊的本質和原理,包括它的動力學、利用和科學的批判性研究,(b)包含了資訊的理論和計算機方法論對哲學問題的詳細闡述和應用。美國數學家維納(N.Weiner)超越了申農(C.E.Shan-non)狹義資訊論的技術界域,提出了經典命題,即“資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資訊就是資訊”。這與同時期的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Popper)的“三個世界”的哲學理論形成了哲學思維上的碰撞。波普爾認爲,“客觀知識”因具有自律性,可形成“一個世界”。進而,他把物質世界稱爲“世界1”,把人類主觀精神世界稱爲“世界2”,把客觀知識世界稱爲“世界3”。雖然這種資訊本質問題並沒有得到一致的公認的闡釋,但資訊概念還是得到了廣泛應用[9]。具體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資訊哲學的內涵。一方面是,資訊哲學的資訊學內涵,資訊範疇作爲一個被廣泛應用的科學範疇,人們對諸如生命、意識、規律等哲學問題給予了科學的評價。資訊理論的滲透力不僅表現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資訊化過程也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是,資訊哲學的哲學內涵,在西方哲學研究背景中已經發生了幾次大的“轉向”,即“存在”轉向“知識”的認識論轉向,以及發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探討從“知識”轉向“意義”的語言轉向,資訊革命的浪潮把資訊哲學推上了前臺,預示着新的轉向,即從“意義”轉向“資訊”這一更爲基礎的層面,即從資訊的認知體系轉向資訊的本體實在的基礎性地位的研究[10]。

資訊哲學的研究現狀

從弗洛裏迪首次提出資訊哲學概念,就受到更多學者的注意,到目前,國外的研究熱潮方興未艾,學者們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對資訊哲學這一突破了傳統制度化哲學的全新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結出了累累碩果。國內的資訊哲學研究,從目前的學術成果來看,主要是翻譯和介紹國際哲學界資訊哲學研究的動態。從發表的時間(雜誌或期刊的收稿日期)先後,國內最先翻譯弗洛裏迪資訊哲學思想並引入國內哲學界的是劉鋼,國內第一位將資訊哲學與圖書情報學相聯繫的學者是張福學,他指出:“圖書情報學應用了資訊哲學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去解決特定的實踐性問題和現象”[11]。黃小寒認爲,資訊科學已經把全人類帶入了一個新時代,有哲學已經從資訊本質的探討發展到對虛擬哲學的思考,關於資訊問題的哲學研究也被順理成章地提了出來,她認爲,當前的資訊哲學是對資訊科學中反射出的哲學問題的反思[12]。這與弗洛裏迪所倡導的資訊哲學也提供了一種資訊與計算科學的哲學反饋,有內涵上的契合。劉鋼認爲我國關於資訊哲學的研究工作始於1994年由劉吉主持、金吾倫參與並承擔主要任務的《資訊高速公路的社會影響》課題,但研究其結題成果,事實上並未對資訊作出新生的、深層次的,甚至是挑戰性的突破,即關於資訊的哲學創新問題,更多探討的是我國的資訊化建設,直到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才設立《資訊哲學研究》這一重大課題,此時才掀開了資訊哲學研究的序幕。2004年召開的中國哲學大會,明確提出資訊哲學是科學技術哲學的一個新範式[13]。康蘭波認爲哲學界現階段存在兩種資訊哲學研究範式,一是弗洛裏迪提出的資訊哲學研究範式,帶有很強烈的分析哲學意蘊和後現代主義氣息;另一個是鄔焜倡導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資訊哲學,它是資訊科學化的時代全新綜合哲學的一種具體形式[14]。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內學者鄔焜[15]經過近30年持續不斷的拓展和深化研究,他所提出並建立的資訊哲學體系日臻全面和完善,已發表100餘篇與資訊哲學領域相關的學術論文。他堅持認爲:“資訊哲學於20世紀80年代初到中期首先由中國學者提出並系統建立,弗洛裏迪先生在20世紀末2002年所作的相關研究並不具有建立新學科的首創性意義和價值,並且尚未達到已有相關研究的層次和高度”,他認爲,弗洛裏迪的資訊哲學綱領是“隨意拼湊的,不具有一般抽象性”。他指出,資訊哲學是“對傳統哲學所具有的全方位、根本性改造和全新突破的意義和價值”,這一點與弗洛裏迪的研究綱領有相融之處。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2010年,霍有光[16]在其發表的《對鄔焜的先生“資訊哲學”的再批評》一文中認爲鄔焜在推理論證中離開“客觀不實在資訊”範疇的原意,所構建出的“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在認識論上是錯誤的。同年,鄔焜以“與資訊哲學相關的幾個問題的討論”爲題對質疑進行了迴應。

資訊哲學的學科體系

對過去和未來的知識立場具有普遍的有效性的哲學是不存在的,它不可能使哲學與時俱進。正統哲學的力量是內在的和否定的,當它面臨一場具備替代性的概念創新的挑戰時,一個新的哲學領域就在這種內在的和外部的較量中誕生,它要成爲一個邊界清晰的,特徵鮮明的獨立學科,必須具備四個條件:首先,新領域要想成爲一種特殊的“××哲學”(philoso-phyof),不僅要對正統哲學的主題做出明晰的解釋,還要對經典的“tiesti”問題作出交代,即“資訊的本質是什麼?”這是一個新領域的首要標誌[17]。現象學方式和元理論方式是哲學介入“tiesti”問題的兩個基本方式,資訊哲學自從問世,便在現象學和元理論之間保持着一種必要的張力,它將每種特殊的哲學分支拉向這一極或那一極。其次,新領域必須富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吸引大量的人財物等資源。再次,新領域要有足夠的影響力,實際上這是強大生命力的延伸,即表現出聚攏資源的合力。最後,新領域要提供一種統一的、收斂的理論框架,以滿足專業化的需求,既要有高素質的研究隊伍,還要兼顧教學的需要,以及應用領域的合理配置[18]。資訊哲學要想在哲學範疇內成爲一個普遍接受的獨立分支,首先要完善它的學科體系,明確它的研究框架,定位它的科學目標。有學者[19]認爲,資訊哲學的學科體系可以由認識維、方法維和存在維三個維度架構而成。資訊哲學的研究框架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爲創新目標的各個分支提煉理論分析框架;二是爲科學提供元理論分析框架,而這一概念既包括資訊理論又包括資訊技術[20]。資訊哲學的科學目標也有兩個:一是尋求統一資訊理論,這是它的經典目標,需要解釋的是“資訊是什麼”;二是以創新爲核心的資訊理論的哲學方法研究。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英國學術院(BritishAcademy)的協議,旅英著名學者、當代國際資訊哲學的積極倡導者和創始人弗洛裏迪(LucianoFloridi)教授,應邀於2008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進行了訪問,共做了五場系列學術講演[21]。9月28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會議室做了講座:“資訊哲學:概覽”(ThePhilosophyofInformation:anOutline)。講座之後,弗洛裏迪教授與該校鄔焜教授進行了進一步的座談,座談中鄔焜教授向弗洛裏迪教授介紹了中國資訊哲學研究的現狀和歷史,弗洛裏迪教授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兩位教授還對共同感興趣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對話和交流。正如弗洛裏迪所總結的,哲學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並且不同意見總有可能。哲學還是一種動態空間,當外在文化環境發生改變,哲學就要追隨這些改變而實現自身的“進化(evolve)”。尤爲重要的是,此次中西方資訊哲學研究帶頭人之間實現了歷史性的對話,向國際學術界展示了中國學者長期以來對資訊哲學問題的思考、理論建構和獨到見解,對促進中國資訊哲學研究與國際學術界的接軌邁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步[22]。六、結語資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應用範圍廣泛且影響深遠,給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帶來了新的思路。資訊的科學研究給哲學帶來了原創性的新方法,而資訊的哲學反思又爲哲學獨立分支提供了新的理論體系,這是一種順應時代的哲學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資訊哲學並非一種被貼上各類時尚標籤的短暫的哲學時髦,而是一個創新的哲學範式,是一門工具驅動的具有交叉科學性質的哲學學科,是第一哲學。爲了推進我國資訊哲學研究的國際化進程,促進我們積極吸收和利用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機構應主動搭建一個與國際著名學者對話和交流的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