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觸覺”意味的繪畫—秦鳳玲作品解讀

學問君 人氣:3.06W

畢業論文

有“觸覺”意味的繪畫—秦鳳玲作品解讀

2005年11月,我在北京空白空間策劃了1個由8位藝術家組成的《繪畫-非現實主義展》。在精心挑選藝術家的過程中,我偶然在秦鳳玲畫室中發現了幾幅色彩鮮亮、凸凹不平的繪畫,我瞬間爲之1震,立刻判定這正是我想要找的繪畫。於是,秦鳳玲的繪畫進入我的視線,併成爲那次畫展中我所選擇的唯1的女性藝術家。當然,我選擇秦鳳玲並不是因爲她的女性身份,而是因爲她的作品觸及了繪畫的本質問題。這次偶然的接觸使我有緣最早發現並推出了秦鳳玲的繪畫。

正如許多藝術家瞭解的那樣,我曾策劃的展覽以裝置和多媒體爲主,較少策劃畫展,但這並不是說我不喜歡繪畫,實際上我1直給予中國當代繪畫很大關注和期待。也許我對繪畫的要求過於苛刻和挑剔,才使得較少的繪畫作品在我策劃的展覽中出現,秦鳳玲的繪畫則是其中之1。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秦鳳玲是1位鮮爲人知的女藝術荊??撬?幕婊?醋髟繚?985年就開始了。她的丈夫王魯炎是中國當代藝術自1979年《星星畫展》以來各個發展階段的重要參與者之1。當時,秦鳳玲家裏經常聚集着許多優秀藝術家和批評家朋友。他們的言論、觀念、人品、作品無不深深打動和影響着她。秦鳳玲以極大的興趣傾聽他們的交談,以極大的熱情加入他們的爭論。她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且經常是最先看到他們作品的第1個觀衆。由於長期受到這種藝術氛圍的耳濡目染,她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他們之中的1員。她默默地畫着自己想要畫的畫,在許多年裏,繪畫不知不覺成爲了她的生活方式和“日記”。對她來說,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如同公開自己的生活和日記1樣,因此,她從未有過把自己的畫拿給別人看的願望,誰也沒有注意到她在悄悄積累着她的自信,連她自己都沒有料到,210年之後,她竟會突然出現在1個畫展上,她在繪畫上表現出的自由、想象、天賦和個性,讓所有認識她的人爲之驚歎!

在許多人看來,秦鳳玲的繪畫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從繪畫潮流中脫穎而出並引起了廣泛關注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繪畫是210年積澱的結果。

談論秦鳳玲的藝術,不能孤立的只分析她的作品,而應把她的繪畫放在中國繪畫的上下文中加以考察。如果回眸中國現代繪畫譜系,我們就可發現,中國現代繪畫史的價值體系是由這樣兩個傳統確立的。1個是法國的學院主義傳統(以表現崇高、和諧、秩序作爲學院的`美學原則),1個是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傳統(以“積極的文學反映論”作爲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敘事原則)。後來這兩種傳統逐漸發展成了僵化和教條化的藝術體系,以學院爲中心向外輻射,形成了主宰和支配中國藝術的主流“話語”,1直左右和影響了中國繪畫的審美價值取向。面對這樣的藝術體系,許多畫家試圖擺脫這種“正統”話語的牢籠,力圖闖出1種獨特的藝術之路。尤其是進入2101世紀,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各種文化觀念不斷更替,多樣而複雜的藝術資訊不斷困擾和影響着藝術家的創作心理。繪畫觀念與形式的日益趨同化導致繪畫個性嚴重缺失,除極少數畫家能“橫空出世”佔有1席之地以外,絕大多數畫家則處在繪畫走向“盡頭”或“貧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