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免費師範生就業指導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4.75K

200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從2007年秋季起,在六所部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2011年6月,首屆免費師範生學成畢業,崗位落實、就業環境、就業後發展等相關問題隨之而來,進而引發了全社會對免費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培養標準、退出機制等衆多問題的思考。免費師範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有:

免費師範生就業指導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1.自我定位不清晰。目前,社會對免費師範生政策的認識基本停留在“免學費、包分配”的層面。地區不同,認識不盡相同,比較普遍的有兩種:一是免費師範生無學費負擔,無就業壓力,對家庭困難的學生來說,免費師範生是讀大學不錯的選擇;二是在教育發達、寬綽富裕的地區和家庭,除卻濃厚的個人愛好和強烈的人生理想外,一般不鼓勵孩子讀免費師範生,主要原因是認爲影響孩子前途。此外,免費師範生作爲學校的特殊人羣,其學習和就業受到了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關注,使得他們心理壓力增大,進而產生角色壓力,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

2.各別地方就業政策在圍繞中央檔案展開工作時缺乏靈活性,在結合本地情況制定政策方面存在欠缺。

3.師範生在校期間的就業指導模式有待完善,具體表現在就業觀念、教師素養、心理健康、道德品質等方面。

4.就業保證和業後發展機制有待系統化和規範化,免費師範生就業後的工資待遇及服務期滿讀研、進修、培訓、晉升、流動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不明確,成爲一些學生學習和擇業期間的後顧之憂,也是就業指導中的難點。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幫助免費師範生進行自我定位,逐漸轉變社會公衆意識

(1)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入學之初,可根據一定的劃分標準,將免費師範生分爲不同的類別,如少數民族免費師範生、貧困地區免費生、發達地區免費師範生等,及時瞭解不同類別學生的特點、想法,尤其是其中的主體力量——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羣體,然後施之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滿足他們的個人職業取向,形成自我身份認同,逐漸尋找社會定位,同時有意識地配合不同地區的教育需求,引導畢業生實現兩者共同發展的最大價值目標,更好地平衡各地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引發社會對於免費師範生的重視。

(2)建立教育全過程模式,指導免費師範生在每一階段獲得相應的技能,在掌握教學技能的基礎上,透過實習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就業技能。

(3)學校進行宣傳普及外,也應讓免費師範生政策走進社會公衆。讓公衆在瞭解國家法規的基礎上,積極配合此項政策的實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促使當地的高中學生在家長和學校的支援下,正確選報志願,減少退出、違約等情況的出現。同時全社會應減少對免費師範生刻意的關注和高調的定位,降低他們的角色壓力。

2.各省對於師範生政策應當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在日後可嘗試以國家政策爲參考、根據本地區教育狀況制定具體的就業指導條例。例如,在教師數量飽和的地區,可適量減少部分畢業生的從教年限;而在教師緊缺地區,可透過優惠政策、提高待遇等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其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3.完善學校就業指導模式

(1)增加專業、高素質的就業指導人員的聘用比例。因目前免費師範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且不同於普通在校生,無前例可仿,所以,各校應配備專業、高素質的就業指導人員,並對這些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全面瞭解國家的免費師範生政策,上達下傳,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展升。

(2)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可開闢專門版塊,聘用專門輔導員,負責本校免費師範生的就業指導、資訊服務和監督檢查。在保持與教育部免費師範生資訊諮詢、就業指導中心等相關部門的聯繫基礎上,及時在本校各種就業公共服務平臺發佈各省市中小學教師崗位需求和免費師範畢業生資訊。

(3)就業指導人員應定期與免費師範生進行交流溝通,使他們擺正社會心態,克服“等”“靠”等錯誤思想觀念尤其注意引導他們主動結合自身條件和興趣,在可選擇的範圍內確立目標學校,積極聯絡,不可過度依賴國家分配、生源地安排。其中,最好的結果是在畢業前實現雙向選擇。自主選擇就業單位,並在畢業前透過實習等多種交流渠道,與目標學校簽訂就業協議,不僅有利於個人人生價值和社會貢獻的雙重實現,更克服了單項分配在興趣、家庭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端。

4.引導免費師範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培養正確的就業心理

(1)預防個別免費師範生在學習和就業期間產生自卑、懈怠傾向。這類師範生可能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後,感覺到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因自己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與生活條件不優越、個人發展空間與展現才能機會不多等諸多因素,心理上開始變得自卑和消極。此時,就業指導人員應尤其注意定期與他們座談交流,引導他們調適心態,履行義務,實現自己的最初夢想,避免違約、毀約情況出現。

(2)加強免費師範生的道德建設,引導其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履行就業協議,積極投身教育事業。道德建設的着手點首先是指導免費教育師範生正確解讀政策條款,解除就業疑惑。從西南大學最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師範生明確認識自己的選擇,但在政策實施一年後,他們還沒有充分了解政策的細節及實施方案,如與其他支教政策(定向生)有;中突,具體崗位落實方案不明等”。這就需要就業指導人員從中耐心解釋,並從道德上進行說服,鼓勵大家克服農村、少數民族地區教學條件差、學生基礎差、心理落差大等不利條件,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爲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塵露之微。

5.關注已畢業學生的職後發展

對已畢業的免費師範生的職後發展進行追蹤尋訪。就目前來說,免費師範生的畢業去向大致有直接工作、在職上研兩種。針對上研深造,國家專門出臺了《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畢業生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實施辦法(暫行)》。但對直接工作的畢業生就業後的進修和業後發展還很少有提及。直接工作後繼續深造的缺失,對知識結構較高的免費師範生來說,無疑暗示了他們在最合適學習的年齡階段就此止步的遺憾,成爲後顧之憂。對此,可讓那些沒有機會繼續在職上研深造的免費師範生在畢業之後,也可利用寒暑假等空閒時間,繼續回原學校或就近選擇有免費師範生培養的學校進行深造,解決他們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爲之後的免費師範生培養和就業指導積累經驗。

2011年是首屆免費師範生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我們對其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探索,也是爲了完善免費師範生的相關條例、規定,積累畢業生就業期間在心理、道德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便今後更好地從事和開展免費師範生的培養、就業、深造等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鄧傑論免費師範生較色壓力的調適,科教導刊,2011,(10):215.

[2]陳思靜,免費師範生從教意向研究,教學與管理,200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