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壩大庫是我國大江大河長治久安的工程性保障措施

學問君 人氣:2.09W

摘要:2010年我國先是西南特大幹旱,連飲水都嚴重困難,之後接着南方、東北出現水災,長江三峽水庫攔蓄比“1998”要大的洪峯,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異常頻繁發生。儘管我們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防止特大洪水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大水漲上天怎麼辦?”,總庫容是流域徑流量2倍以上纔可能保障有效防汛庫容,需要特大型的水庫,骨幹控制性工程,高壩大庫容工程措施是保障;同時也是“洪水資源化利用”的必需要求。規劃中干支流的水電站可設計爲高壩大庫容,平時低水位運用,到了汛期可作爲防洪庫容應用,儘量多地把洪水攔蓄在水庫裏,減少入海和出境徑流,提高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和水能資源的利用,爲國家建設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和優質的綠色能源,結合化管理調度,同時爲大江大河的長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高壩大庫是我國大江大河長治久安的工程性保障措施

關鍵詞:  高壩大庫  防汛庫容  大江大河   長治久安  洪水資源化

1. 氣候異常防大水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異常頻繁發生,2010年西南大旱範圍波及五省市區(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重慶)並蔓延到湖南等省市。旱災影響範圍由傳統的農業擴展到、城鄉居民生活、生態環境等領域,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超采地下水和擠佔生態用水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是人畜飲水嚴重困難,花費很大人力物力。
緊接着南方、東北發生水災,長江三峽水庫攔蓄比“1998”更大的洪峯。這標誌着我國水旱極端災害性天氣突發多發,趨勢和嚴重程度呈現暴雨強度大、災害分佈廣、受災程度重。
近年“百年一遇旱澇”不絕入耳,全球氣候變化是否預示水文系列的異常有可能頻發,大尺度天氣災難的出現概率有可能增多,“大水漲上天怎麼辦?”,這是我們面臨思考的嚴峻問題。黃河上曾有“道光二十三,洪水漲上天,沖走太陽渡,捎帶萬錦灘”之說。
毫不諱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水利“興利除弊”的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已有了長足的發展,抵禦洪水災難的體系已經形成,這是水利史上的輝煌成就。標誌性的是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和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的建成。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仍不夠。儘管我們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防止特大洪水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準備。比如黃河流域水庫庫容早已超過了年平均徑流量,但是,真正在防洪中起到作用的.只有小浪底水庫。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有了三峽水庫,把荊江大堤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三峽水庫有約221.5億m3的防洪庫容,2010年7月流量達7萬m3/s的特大洪峯,三峽水庫有效消峯40%以上,攔蓄洪水70億m3左右。
儘管三峽可以抵禦9.88萬m3/s的洪峯,但對整個長江的防洪尤其是支流防洪所起的作用不會全包,三峽解決不了整個長江流域的洪水。在中國大衆會有一種概念,好像有了三峽,就什麼都解決了,這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干支流、上中下完整體系。
“國際水事要覽”提出2010年:洪水之年?2010年,我國洪澇災害種類多、分佈範圍廣、災情程度重,有7座小二型水庫和1座小一型水庫垮壩,上千座水庫出險,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出險與潰壩的僅是中小型水庫。

2. 防洪體系需要多庫聯調
我國水庫大壩的建設多在山嶺峽谷與多泥沙河流,水庫的庫容受沙泥的淤積和泥石流、滑坡塌岸等堆積,有效庫容減少。尤其是黃河上的水庫最爲明顯,如三門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庫容銳減,只得改建,設計防洪能力遠遠不能達到。
我國水庫大多不能達到多年調節,如黃河龍羊峽水庫設計蓄水位2600m,總庫容247億m3,調節庫容194億m3,是一座具有多年調節性能的大型綜合利用樞紐工程,也是我國水庫中爲數不多的多年調節水庫,但也沒能起到多年調節作用。三峽水庫具有我國最大的庫容,但也僅僅屬於季調節。
無論是防汛水庫或是水力發電、灌溉供水水庫(壩)均要求汛期來臨時放空水庫,留出防汛庫容,以備防止大洪水。
防汛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寧信其大,不信其小;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因此,我國爲了防洪需要把有限的水庫騰出,而把大量寶貴的水資源放流入大海;黃河小浪底爲了充分利用這“棄水”,實施了“調水調沙”,讓“棄水”順便把庫區淤積的泥沙排走,提高水庫的使用壽命,同時沖刷下游河道降低高程,從而減輕下游河道淤積,甚至達到沖刷或不淤的效果,實現下游河牀不擡高的目的。
應對“大水漲上天怎麼辦”,只能增加有效防洪庫容,多庫聯調,同時或錯峯蓄洪等措施把洪水攔蓄在水庫裏,這就需要整個流域水庫聯合調度,比如黃河干流上的龍羊峽水庫、小浪底水庫,甚至啓用三門峽水庫,支流上的故縣水庫、陸渾水庫等的聯合調度運用,探討合理不棄水或少棄水的防洪。

3. 水力發電大力發展應更多承當公益庫容
水電是我國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常規能源資源,更是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資源最明確、技術最成熟、最清潔和最經濟的能源,水電對我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的作用和效果將愈加顯現。
水電的突出特點就是可再生與清潔,水電的綠色能源地位已成爲共識。水電實際上是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中最現實、最成熟的能源,而且也是最豐富的能源。
從水電能源來看,水是“蓄之不盡用之不竭”,水能是其它替代能源,因此“水變煤”,“水變油”,“水變氣”,透過高壩水庫變成了現實。
水力發電在利用公共水能資源的同時,應該承擔公益性的義務,特別是汛期防洪更不用說了。水利公益性項目大多數是爲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即主要提供非盈利的爲社會大衆所需的項目,如防洪、排澇、水土保持等,也可能會包括一些盈利部分。我國大部分水庫工程都是國家爲主建設的,其利用水力發電的收益相當部分負擔維護工程保障其公益性功能的良性運轉。
爲水力發電而修建的水庫大壩等水利樞紐工程,今後需要考慮承擔除防洪外的更多公益性義務,這也是在利用公共水能資源的同時,對社會的一個補償,包括兼顧農田灌溉、城市生活與工業供水、飲水安全、構建黃金航道、跨流域調水等,還應維護河道以便形成良好生態環境與優美風景景觀。除外更重要的是考慮洪水資源化,這不但是水量的合理利用,也是水能資源的充分利用,是雙贏的考慮,這需要在水力發電設計時更多考慮承擔社會公益性的庫容,以便使興建工程在滿足充分利用水能發電同時,發揮更多的社會公益性義務。總之,水利工程體系與人類生活生產密不可分,現在與將來一定爲社會發展與進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有助於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無法估量的社會公益性是第一位的也將是永恆的。

4. 高壩大庫在“洪水資源化利用”中的作用
要想“洪水資源化”,需要攔截洪水,使其留下來而被利用,大型高壩大庫的建立爲大江大河洪水資源化利用帶來了可能。
只有透過建立高壩大庫有更多的蓄水庫容,纔有可能實現“洪水資源化”。我國建設了小浪底,特別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具備了特大型水庫的建設經驗和能力。有具有調節洪水能力大庫高壩大系統骨幹工程作基礎,依靠關鍵技術作支撐,才能攔蓄更多洪水,用於社會經濟發展和河道自身環境維護。
洪水資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攔截下來留在陸地以備利用,增加水力發電水量、作爲社會供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根據目前情況,黃河干支流大中型水庫興利庫容達到453.6億m3,約佔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591.8億m3的76.6%(不含內流區),其中大型水庫興利庫容約408.1億m3,約佔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的69.0%,這種比例已相當高,正因爲黃河擁有較高比例的高壩大庫,所以基本能夠控制嘴上馬古賢水庫,構建完善的黃河中下游水沙調控體系,發揮黃河調水調沙的長期效益。
從黃河水沙的特性來看,黃河下游有“大水帶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規律,水沙搭配協調,充分認識並利用自然規律,可能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所以探討黃河中常洪水的“洪水資源化”利用,實施大規模調水調沙將有可能使調水調沙事半功倍。
大柳樹水利樞紐的開發任務是:優化配置黃河水資源,緩解下游斷流;改善水沙條件,減輕河道淤積萎縮;爲自流和低揚程灌溉創造條件,改善生態環境,幫助羣衆脫貧致富,保障糧食安全;發電;寧蒙河段防洪防凌;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後進行水量調節等。
從資料上看,黃河黑山峽段含沙少、落差大,蘊藏着豐富的水資源。黑山峽是黃河上游具有修建大型水庫條件的峽谷之一,也是黃河上游最後一個可建高壩水庫的峽谷。
寧夏和甘肅兩個省區之間的關係問題,大家都希望把這個工程建在自己省區內,這與現行的財政稅收政策有關。原國家計委、水利部審查透過的《黃河治理開發規劃綱要》,將大柳樹樞紐列爲黃河水沙調控體系7大控制性骨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