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啓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制約因素和對策

學問君 人氣:3.27W

摘要:投資、出口和內需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過快增長已經給我國帶來了產能過剩、資源環境壓力巨大的問題。農村消費需求是我國國內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啓動農村消費市場,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以及對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改革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啓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制約因素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消費市場;制約因素;對策

投資、出口和內需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近期的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益嚴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降低,且近年來投資過快增長已經給我國帶來了產能過剩、資源環境壓力巨大的問題。國內、國際環境都要求我們擴大內需來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作爲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關係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但是我國現階段農村消費市場沒有被真正啓動。農村消費的落後己經成爲造成我國內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農村消費市場現狀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總額在不斷增加,農村居民消費在總量上也穩步增長,但是在居民消費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卻逐年降低。而且與城鎮相比相對緩慢,城鄉差距不斷拉大。不過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趨於優化,恩格爾係數不斷下降,這表明我國農村居民在收入增長之後將更多的收入用於文化、娛樂等方面,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這一方面是由於農民加大了對文教、衛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在教育、醫療化改革之後價格的快速上升。

二、啓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制約因素

(一)支付能力制約

根據凱恩斯絕對收入理論,居民消費的增長從根本上取決於收入的增長。當前我國農村消費的支付能力制約問題集中體現在農民收入水平仍然較低。由於歷史長期對農業的剝奪和農產品價格的控制,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雖然,近幾年由於國家採取了多項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穩步提高,但與城鎮居民收入更爲迅猛的增長勢頭相比,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仍然顯得相對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

(二)社會保障制度制約

在收入一定的條件下,透過建立完善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收入再分配,從而平衡不同消費傾向人羣的收入,最終達到擴大消費需求的目的是必要的。目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負擔極爲沉重,現有社會保障制度尚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養老、醫療和基本生活等問題,所以農村居民只有將有限的收入分出一部分預防醫療和養老支出。在缺乏社會保障制度和相關金融機構幫助的條件下,農村居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大大增加,這無疑減弱了農村居民的消費傾向,影響了即期消費。

(三)消費觀念的制約

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如今也成爲制約農村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就因爲勤勞節約而聞名,傳統消費觀念的存在制約了農村市場的發育,使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得不到適當的轉化。從全國來看,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己經進入緩慢的升級階段,但是由於經濟條件和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導致農村居民的消費存在一些誤區,表現在:重視儲蓄積累,忽視當期消費;重視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如今這種自然經濟下的產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消費的增長。

(四)流通體系的'制約

目前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嚴重滯後,主要表現在:

(1)流通基礎設施落後,流通組織設定分散。

(2)缺乏規範的流通規則和有力的執行機構,流通效率低下,不能有效保障交易各方、尤其是農民的正當權益。流通體系的不完善會減少農村居民的實質性收入,假冒僞劣產品在農村氾濫,損害農民權益。

三、啓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對策

(一)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是根本

要透過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改革生產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來提高農業經濟收益。加強培育技術創新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開發戰略。積極接受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正確分析國內與國際形勢,努力適應國際市場升級的要求,採取各種有效方式提高農村居民收入,解決農村市場需求障礙、促進經濟的良性執行。

(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關鍵

透過建立並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和穩步推進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制度層面降低農村居民生活的成本,恢復農村居民從容消費的信心,增強農村居民的經濟、社會安全感,才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村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減少預防性儲蓄,增加即期消費,確保農村消費市場的繁榮。

(三)更新農村居民消費觀念

要使廣大農村居民認識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不僅要提高衣、食、住、行的質量,還要提高文化素養和精神生活的質量。改變消費觀念,拋棄一些不科學的生活習慣。更新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和習慣,根本的途徑是要加快農村經濟體制的轉換,把更新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和建立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結合起來。

(四)加強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透過政府來努力營造農村居民現代消費的公共基礎條件,加大在道路交通、農村電網、農村電視、廣播、商業網點、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與管理力度,是促進農村居民產生更多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制定優惠措施,鼓勵不同所有制的經濟主體以及其它途徑積聚資本予以投入,改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

(五)健全農村商品流通體系

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爲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爲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爲龍頭,鄉鎮店爲骨幹、村級店爲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的升級;加快農村供銷社體制的改革,培育新型農村流通組織,發展從事農產品流通活動的各種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對農民進行市場流通知識培訓;引導和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發展“訂單農業”。

另外,要加快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大量有效的轉移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努力發展第三產業,因爲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同時第三產業的發達可以促進經濟的良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