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反語認知的概念整合理論解釋

學問君 人氣:1.45W

論文關鍵詞:反語 概念整合理論  認知

反語認知的概念整合理論解釋

論文摘要:反語作爲複雜的現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裏引起了各個相關領域的廣泛興趣和關注。心理空間理論發展到概念整合理論,成爲交叉學科研究的熱點。本文運用概念整合理論解釋反語,發現反語的認知總是表現爲:各種資訊在整合過程中會與說話者的輸入心理空間I相沖突,經過整合後,才能得出輸入空間I是反語空間的結論,這爲反語的認知提供了有效的解釋力。

  1. 引語
  
  反語(irony)作爲複雜的語言現象,其研究漫長,主要可分爲三個階段:傳統修辭學階段、現代語言學階段和認知語言學階段。傳統修辭學理論認爲反語是領域裏常用的一種修辭格,以正面的話語表達反面的意思,或者以反面的語言表達正面的意思。使用反語表達思想、觀點或描繪事物,常常含有諷刺、幽默或揶揄的意味。現代語用學自Grice(1975: 41-58)首次提出反語違反了合作原則的次準則,聽話者要理解反語中隱含的與字面意思相反的含義 。語用學者們如Leech(1983) 、Searle(1979) 以及Sperber 和Wilson(1992)均強調要根據語境因素研究言語反語(verbal irony),分析說話人和聽話人共知的背景資訊以及聽話人的推理能力。Roy(1978)、Holdcroft(1983)以及Haverkate(1990)則從純語義學角度研究反語的語義特徵。自Lakoff和Johnson(1980)、Gibbs和O’Brien(1991)以來,反語研究走向了從心理語言學角度分析反語的研究之路。
  在國內,反語研究也經歷了從以往常見的文學修辭研究走向語言學研究的類似過程。近年來,從心理語言學或認知語言學角度展開的研究也已經並不鮮見。比較成熟的語言學研究有劉正光(2002)這一方面的綜述;曾衍桃(2004)則從語言學和非語言學兩大板塊進行綜述。反語的語用和認知研究反映了近年該主題的研究取向,本文第二小節中提到的多位學者的論文都是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展示。反語的迴應理論和心理空間理論研究以及複合(或合成)空間理論最受關注。筆者在此專文中擬從心理空間理論的新發展——概念整合理論來研究反語。
  
  2. 概念整合理論及其歷史發展
  
  美國加州認知科學系著名認知語言學家Fauconnier於1985年出版了影響重大的著作《心理空間》(Mental Spaces),心理空間理論成爲運用心有關理論展現語言運作中認知因素的一個成功嘗試。在此後的一系列著作(Fauconnier,1996;1997;1998;etc)中,特別是在Fauconnier和Mark Turner (1998;2002) 二人合作的著作中,Fauconnier和他的認知語言學研究中心的同事們一道創立並發展了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在認知研究領域成功地開闢了一塊新的領地。
  
  2.1 心理空間理論簡介
  心理空間理論是概念整合理論的初步雛形,以虛擬的心理空間(mental spaces)來解釋詞際、句際語義關係。心理空間理論運用多個心理空間的概念映射和合成來具體分析語用現象的心理認知過程。該理論認爲人們在使用語言時不停地建構心理空間及空間裏的分子及其關係。“虛擬的心理空間”不是語言形式結構本身或語義結構本身的一部分,而是語言結構中相關資訊的臨時性容器,或是語言使用者分派和處理指稱關係的概念框架理論,或是人們在進行思考、交談時爲了達到局部理解與行動之目的而構建的概念包。心理空間就是由語言結構表達的思維或心理構造物,它們由空間內所涵蓋的各種成分及其相互之間的各種關係構成。一個心理空間可以與其它心理空間建立新的遞增的語義關係,從而形成了心理空間的多維性或複雜性。因而意義的獲得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對心理空間及其類屬關係洞識的結果。
  
  2.2 概念整合理論簡介
  概念整合理論的英文術語爲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Fauconnier在其專著《思維與語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1997)中正式提出了該理論,此後的研究中又不斷將其完善、發展。簡言之,概念整合就是把來自不同認知域的框架結合起來的一系列認知活動。人們在進行思考、交談過程中,要不斷理解或行動,會不斷構建一些概念包,存儲於虛擬的心理空間裏。交談中會不斷建立新的心理空間,每個心理空間只是一個臨時結構。它的存在依賴於某個或某些特定的或相關的更廣泛、更固定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