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大學教育現狀

學問君 人氣:1.5W

我從來沒想過上課也可以是這麼輕鬆的一件事。對於沒上過大學,在之前已被學習耗得精疲力盡的人,對學習失去信心的,我也替他們惋惜,對於輕鬆,他們也半九十。

淺談大學教育現狀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甚至在幼兒園,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爲上課有時候是一種折磨,尤其是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課或者碰上不喜歡的老師,這課就容易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

可是打不起精神也要打起精神,想趴下也要硬把腦袋撐起。於是,由此產生了很多強人千奇百怪的睡姿,睡相。也許你會說上課睡覺是浪費學費,但強忍着睡意看着黑板,腦袋一片空白,則是浪費生命。既然都是浪費,爲什麼不選擇一個相對比較低價值的呢?

上了大學,在準備上課的那幾天,內心充滿了憧憬,想象着大學的課堂,又充滿這敬畏,該是一個多麼神聖的殿堂啊。那是從小就夢寐以求的地方啊。斗轉星移,物舊人老,一年的新生生涯結束了。對於學生,學業是萬萬不可忘的。在慶幸學科沒掛之餘,回味起這一年的課堂生活,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因此不免覺得作爲一個學生,自己真是失敗。課堂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解答困惑的地方,我居然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的印象。

可是,我又覺得好生奇怪,像我這麼一個失敗的學生爲什麼考試又不會掛科呢,這可真是一個矛盾得讓我困惑不解的事。難道冥冥之中有貴人相助,或者吉人自有天相。在這個教導唯物主義即是真理的社會,我產生這種思想是不應該的,雖然唯物主義無法解釋所有東西,有些東西唯物主義也解釋不了。但在這個宣揚科技,教育爲本的國度,我們還是要矢志不渝地堅持這個主義觀的。這種感覺有點像《1984》裏多次提到的雙重思想。

剛開始上課的前幾天還有點不安,一點緊張,每天都要早起早到。但開始上課後,時間一長,慢慢發覺,可以不用那麼趕,那麼急了。早到了也沒事做,不上早讀課,早到教室能做的只是發呆,閒聊。上課了也不必正襟危坐,因爲老師不會管你在做什麼,也不懂你叫什麼。就算想批評,也只能說“某某同學注意一下”之類的模糊措辭,老師是尊重人的。

上大學前的課堂,認真聽講的同學肯定會站大部分,因爲那時候落下一課時,下面的課可能就很難聽懂了,尤其是像物理、化學、數學這幾門前後有關聯的科目。雖然這些學科你越深入對生活就越沒幫助。

即使另外一部分不怎麼愛聽講的,也不敢大聲喧譁,因爲中小學的老師是很負責的,幾乎每個同學的名字都記得住,尤其是好生和差生。不過要提高警惕的一般是差生,因爲如果一節課你上不好,被任課老師記住了,老師間一聊天,所有老師也就記住了你的不好。

這種事到了大學你就完全不用擔心了,因爲老師不知道也不用知道你的名字,連管帶我們的輔導員尚且記不清我們名字,何況是上完課就走,一個學期課後見不了幾次面的老師呢。不過,老師們手上有一個法寶,就是這個法寶,讓我們在慶幸課堂輕鬆的同時又不敢太鬆懈。這個法寶就是學分。由於不常接觸,所以比起以前的老師,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要生疏許多,這就給了老師秉公辦理的機會。也只有不和學生打交道的老師纔有這個機會。現在不再像以前,用混個臉熟和成績好來博得老師的青睞,從而差生也就不用擔心那些從來不會加在好生身上的懲罰了。

大學的不一樣在於:成績再好也沒用。考試只有一次,而且一般都在學期末,平時的扣分、加分多少你也不清楚,有沒有加入期末總分你也不清楚,考試哪裏答錯了你也不清楚。你清楚的只是總分多少,及格了沒。所以在我看來,是棟樑早在大學以前就可以確定,棟樑上了大學十有八九會成了朽木。許多大學都不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是埋沒人才或人才自我墮落的地方。

我的成績不好,我發現我也有了墮落的跡象,可是我發現至少我有點比其他墮落的人好,就是我知道我開始墮落了。有些人,馬失前蹄還不知道,陷到大腿拔不出來了才叫媽媽。我認爲我的墮落跡象是大一的兩個學期以來,我在圖書館的時間要遠遠多於課堂,無論是睡還是看書。在課堂也是睡。而且看的書也遠遠多於教科書。不知道是不是要在課堂認真讀過幾年就忘光對工作沒什麼幫助的教科書,然後再在課堂睡覺纔算不墮落呢?

一年下來,我不知道同學們到底學到了多少有用的東西,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更美好,生命更充實的東西。我只知道,如果再參加一次期末考,很多原先及格的人最後會一起掛科。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大家都這水平,既然不能抄,就一起掛吧。

第一個學期,聽了幾節課後就沒聽多少課了,後來快到考試的時候就開始自己溫習課本,臨近考試,複習材料發下來了,讀了兩天,纔開始後悔當初不該浪費時間在自習上。

第二個學期,又只聽了幾節課,就開始等材料了。後來可能想培養我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聽說考試能容不全在複習材料裏。於是,抓緊時間,有開始自習了。考完一看成績,還是後悔了,不都一樣是及格嗎,難道拿個良我就是你娘嗎?

不用上課就能及格,我不知道大學是高等教育的場所還是啃老的場所。上課是老師傳授學生知識的方式,還是太孤獨了想找人作陪的手段。大學上課,其實有點像去公司上班,但同中有異。同的.是:上課要點名,上班要打卡。異的是:點完名可以做自己的事,打完卡要做公司的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說,知識比金錢重要。可是上班有工資有人上班,上課能獲取知識卻沒多少人想上課。

談起考試,我想,是個學生都知道,是個學生都無法迴避。在我們的教育氛圍裏,不考試就代表你沒有能力,因爲只有它認爲考試才能證明你的能力。上大學之前,大家都考了十年左右的試吧。記得小時候,常聽家長說,認真讀書,要考個好大學。不知道大家是爲什麼考試,至少,在於我,是真真實實爲了考大學。所以在我看來,大學前的考試是爲了上大學,那麼上大學後的考試是爲了什麼呢?

在我看來,就好像存錢買房子一樣,存夠了錢,買了房子,就應該使用。十年之後,我們存夠了試卷,終於換來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這以後,我們應該運用知識,而不是再去測試知識。辛辛苦苦存夠了錢買房的普通人,我想,應該不會想着把房子賣了再換回錢吧。

但與我想的不一樣的是,大學就像房地產商一樣,買賣着房子,卻從不使用。我發現,大學的考試與曾經的考試沒有多大的差別,該背的還是要背,該強背的還是要背,該死記硬背的還是要死記硬背。而在我看來,例如有關文學的課程,無論是近現當代文學,還是古代文學,如果學生能輕車熟路地運用文言文寫作,能用白話文寫出一篇能在文學雜誌出版的文章,是否比流利地背誦文言文,用專業的術語來評論文學作品更來得有水平呢?而對於教文學的老師,是否能寫出一些作品比能侃侃而談文學名著更讓人欽佩呢?

現實卻是房地產商買賣房,看着房價的上升,比買房者住進去新房還要高興。而我們這些普通的人,則要繼續攢錢準備付那上漲得永遠讓我們覺得錢攢不夠的房錢,使用權仍在房地產商手裏。

大學的課堂,大學的考試,聯繫已經不在單純,一門課是否該認真上,在很多人眼裏,老師嚴不嚴格,考試難不難過成了評判標準。大學教學的現狀,到底是人的原因還是教育模式的原因呢,有誰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