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與推廣

學問君 人氣:8.4K
論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與推廣

    論文關鍵:詞松毛蟲赤眼蜂;玉米螟;生物防治
    論文摘要:
對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推廣,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赤眼蜂的繁殖上由滾式繁蜂改爲散卵繁蜂,改一般短效蜂卡爲長效蜂卡,使放蜂次數由3次降爲2次,減輕了勞動強度。1991~2003年在省內外累計推廣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積爲97.8hm2,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農民歡迎。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蟲,瀋陽地區一般發生年份玉米可減產10%左右,大發生年減產達20%以上。目前,我國對玉米螟大面積防治主要靠化學劑,生產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顆粒劑爲主,在配製和使用中極易發生中毒事故。爲此,應用安全無毒功效高的新技術防治玉米螟,應是當前植保工作的大課題,也是廣大農民羣衆的熱切希望。爲滿足農民要求,1991年起,我們就正式開展了利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十幾年來,經全體同志努力拼搏,刻苦攻關,採取邊試驗、邊示範、邊推廣同步進行的工作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與效益。
  
  1試驗
  
  1.1赤眼蜂種類
  松毛蟲赤眼蜂。
  1.2赤眼蜂來源
  由瀋陽市遼中生防站提供。
  
  2試驗內容
  
  2.1不同放蜂量試驗
  設2個用量,即30頭/m2和45頭/m2。各處理均放蜂3次,第1次放蜂在田間百株玉米螟落卵量達1.0~1.5塊時進行,以後每隔5d放1次,小區面積6.67hm2(2個用量3次的放蜂量分別爲:30頭/m2,爲6頭/m2、15頭/m2、9頭/m2;45頭/m2,爲12頭/m2、18頭/m2、15頭/m2);對照區設在放蜂田上風頭1 000m以外,其玉米品種、均與防蜂田相同。田間放蜂方法,放蜂75點/hm2,每20壟設1放蜂壟,每17步(約11m)設1放蜂點,將蜂卡別在玉米中部葉片背面,試驗點在新城子區大辛二村、甦家屯區姚千戶鎮和沙河鎮。
  2.2不同放蜂次數試驗
  放蜂量均爲30頭/m2,分2次放蜂及3次放蜂2個處理。2次放蜂每次放蜂量分別爲12頭/m2和18頭/m2,每次放蜂間隔7d;3次放蜂每次放蜂量分別爲6頭/m2、15頭/m2、9頭/m2,每次放蜂間隔5d。
  2.3改進繁蜂技術試驗
  1991~1992年爲滾式繁蜂,1993年起改爲卵式繁蜂。
  2.4研製長效蜂卡試驗
  即在蜂卡上粘有不同發育時期的蜂卵,在田間放蜂時可達到陸續出蜂的目的。
  2.5大面積示範與推廣
  在上述各種小區試驗的基礎上,進行大面積示範與推廣,放蜂量均爲30頭/m2,採取2次放蜂的辦法,1992年在東陵區示範面積195hm2;1994年東陵區、新民縣、遼中縣大面積推廣。
  
  3試驗結果
  

  3.1不同放蜂量試驗結果
  3個試驗點的結果表明,在同一時間放蜂,放蜂30頭/m2與45頭/m2的田塊,赤眼蜂對玉米螟卵塊寄生率無明顯差異
  3.2不同放蜂次數試驗結果
  據東陵區祝家鎮、遼中縣長灘鎮1991~1992年試驗結果,放蜂2次的卵塊寄生率爲80.0%~88.9%,放蜂3次的爲83.3%~87.5%,放蜂2次的卵粒寄生率爲65.9%~77.8%,放蜂3次的爲69.8%~79.4%。表明在放蜂量相同的情況下,放蜂2次與3次的效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