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的發生及防治

學問君 人氣:3.13W
淺談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的發生及防治

  論文關鍵詞:玉米彎孢菌葉斑病;危害症狀;發生規律;發病情況;防治方法

  論文摘要:
探討了玉米彎孢菌葉斑病在鹽源縣的發生特點和發病規律,分析其發生原因,並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以達到控制危害,確保玉米安全生產的目的。
  
  
  
  玉米是鹽源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在1.33萬公頃左右,主要栽培品種有川單15號、川單10號、涼單4號(A9414)、惠單、雅玉8號等。玉米彎孢菌葉斑病是2002年在鹽源縣平壩鄉鎮零星玉米田新發生的病害,近年來已上升爲鹽源縣玉米生產上的主要病害。爲儘快掌握該病在鹽源縣的發生情況和發病規律,2004年筆者對鹽源縣玉米主產鄉進行了發病情況調查,分析其發生原因,並探討其防治對策,以達到控制危害、確保玉米安全生產的目的。
  
  1危害症狀
  
  玉米彎孢菌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鞘和苞葉。初爲褪綠小點,逐漸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在感病品種上病斑較大,寬1~2mm,長1~4mm,中央蒼白色、黃褐色,邊緣有較寬的環帶,最外圍有較寬的半透明草黃色暈圈,數個病斑相連可形成葉片壞死區。由於彎孢菌葉斑病在不同品種上,特別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種上,病斑大小、形狀、暈圈寬窄等特徵差異極大,且容易與其他葉斑病相混淆,所以對其診斷應格外謹慎和注意。
  
  2病原
  
  病原爲新月彎孢菌和不等彎孢黴,屬半知菌亞門彎孢黴屬。病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爲28~32℃,分生孢子最適萌發溫度爲30~32℃,最適溼度爲飽和溼度,相對溼度低於90%很少萌發。
  
  3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潛伏於病殘體組織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越冬。帶菌的玉米秸稈和雜草是病害發生的初侵染源;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到玉米葉片上,進行再侵染。玉米彎孢菌葉斑病屬於典型的成株期病害,玉米苗期抗病性較強,隨着植株生長抗性減弱。如遇高溫、高溼,可在短時期內大面積流行發生,低窪積水田和連作田發病較重。
  
  4發病情況調查
  
  4.1品種感病情況
  在病情發展穩定時的'玉米穗期對鹽源縣主栽品種進行了品種感病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川單15號病情普遍率爲4級,發病程度較重;涼單4號(A9414)病情普遍率爲4級,發病程度較重;雅玉8號病情普遍率爲3級,發病程度中等;惠單病情普遍率爲2級,發病程度較輕;川單10號病情普遍率爲1級,發病程度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