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以社會需求爲依據改革船舶電氣專業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8W

論文關鍵詞:船舶電氣 教學改革 社會調查

試析以社會需求爲依據改革船舶電氣專業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針對船舶行業和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直面船舶電氣專業高職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快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產學研結合,實施分段達標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培養進階技能型人才。

遼寧省職業教育振興計劃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一定要以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歷史機遇爲契機,緊緊圍繞“兩大基地(六大行業)”和“三大產業”的發展,透過資源整合和重點投入等措施,加大專業改革與佈局結構調整的力度,培養進階技能型和中級實用型人才,爲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人力支援。

但是,無論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地域形勢看,還是從建設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行業形勢看,勞動者的素質和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爲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增強競爭能力的瓶頸。2008年春,我們在省內進行調研,發現遼寧船舶業技術工人隊伍突出存在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以及高職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問題。爲此本文針對船舶電氣專業高職人才培養現狀,提出系列改革措施。

一、杜會搖求調查結果及分析

2008年春,我們對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10多個船舶及配套企業就畢業生質量、適應崗位能力、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發展對人才需求資訊及崗位要求等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出以下問題:

1、遼寧船舶工業企業急需高素質勞動者和進階技能型人才,技術工人隊伍突出存在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畢業生88人,各造船企業報我院需求270人;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畢業生200人,各造船企業報我院需求580人,供需比例大致在1:3左右。透過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人才需求資訊及崗位要求等進行調查,發現今後企業需求專業人才每年會有20%以上的增長。部分企業船舶電氣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情況見圖1.

2、高職教育理念偏頗

透過座談反映,高職學院存在普通教育“壓縮型”人才的培養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許多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未完全擺脫舊模式的案臼,在課程設定、教學方式等方面缺乏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或多或少存在“三多三輕”的傾向,即局重書本知識,輕實踐技能;重學科體系完整,輕工作崗位實際需要;重教師的中心地位,輕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培養。

3、課程內容體系陳舊

一些具有現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船舶,如大型成品油輪等高科技、高附加值船型的開發和製造,以及大批船用各種先進設備的開發和更新換代,在專業課程及教材內容上都未見體現。據企業主管部門領導和負責人反映,目前的教材與企業的應用技術發展有近2/3基本適應,尚有1/3多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據對高職畢業生、在讀生以及教師、企業人教部門負責人問卷調查反映,認爲課程設定和教材內容比較合理、基本可以的各佔44%,不夠合理的佔12%。據對教師及企業人教部門主管同志問卷調查反映,認爲教材改革比較好的佔38%,一般化的佔49%,比較差的佔13%。

4、教學方法及手段落後

透過對在讀生、畢業生的座談發現,他們都厭倦教師的條文式說教,都希望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呆板模式中解放出來。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問卷調查顯示: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做得好的佔36%,一般化的佔52%,差的佔12%。採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做得好的佔38%,一般化的佔53%,差的佔9%。組織形式多樣比賽活動,做得好的佔41%,一般化的佔49%,差的佔10%耐心幫助、以誠待人,做得好的佔36%,一般化的佔53%,差的佔11%。

5、教育教學質量還有差距

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巧個方面評價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看出一些方面還存在不足。

二、我院近兩年船舶電氣技術專業生源情況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在遼寧省招生計劃89人,遼寧省錄取最低分爲399分,當年遼寧省錄取分數線爲320分;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在遼寧省招生計劃177人,遼寧省錄取最低分爲383分,當年遼寧省錄取分數線爲318分。這幾年我院一志願錄取率都是100%。生源充足,素質較高,該專業實現了以高質量就業帶動高質量招生,以高質量招生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好基礎,以高質量教育教學爲提高就業率和提高就業層次創造條件的良險循環。

三、實施船舶電氣專業教學改革

1、專業建設與改革

專業設定是社會需求與高職教育實際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針對船舶行業和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我院在專業設定上突出船舶行業特色,以船舶電氣專業爲主線,堅持長線專業和短線專業並舉,寬窄專業並存,在船舶電氣系原有主幹專業的基礎上開發新專業,如在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上開發出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專業。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根據船舶行業的職業崗位(崗位羣),我們進行了以能力爲本位的教學模式改革。透過分析船舶電氣各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崗位(崗位羣)所必需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以“131"(一主線三體系一途徑)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即以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爲一條主線,構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三個體系,以產學結合爲一條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各相關專業均採用“2.5+0.5”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的前兩年半主要完成基礎理論學習,並在實訓基地仿真模擬的職業環境中得到職業能力的基本訓練;最後半年到校外實習基地和各相關造船企業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進行頂崗實習,受到實際技能練。

人才培養模式以基礎理論的“必需、夠用”爲度,專業課教學加強針對性和應用性構建理論教學體系;以基本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課外教育安排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相融合和適應的素質教育體系。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要求緊密結合,根據各專業特點,多數專業實現了“雙(多)證制”。

3、產學研結合

高職院校的產學研結合,是指學校和企業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開展市場開發項目的合作,學校主要提供智力和人力資源,企業主要提供項目的投資和管理,雙方都爲實現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並用簽定協議的形式來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企業和高校攜手合作開拓市場,企業爲教學實踐提供市場環境的平臺,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企業利用設備等資源,最終使合作雙方互惠雙贏。把專業教學和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把教學、生產、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促產業、以生產促教改、以產業反哺教學的良性機制,使學生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經濟發展成爲學院的鮮明辦學特色。派教師到生產一線鍛鍊,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形式建立產學合作機制。努力搞好校辦企業,提高辦學效益。校辦企業是學校產學結合的重要基地,搞好校辦企業,不僅是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爲人才培養提供實踐教學場所。

4、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在開展重點課程建設的'同時開展專業課程羣和精品課程建設,理順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強綜合課程建設。重點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考試模式的改革;加強教材建設,積極推進立體化教材建設,包括文字教材、電子教材、多媒體課程和網絡課程建設等。

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羣建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理順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建立以仿真模擬職業真實環境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使學生得到實務訓練和頂崗實習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改革實驗實訓管理體制,優化教學資源,利用實踐教學資源積極開展對外技術服務。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教學時間,在課外時間開放實驗實訓教室,形成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優勢互補的新格局。

5、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實施分段達標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分段達標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一般是,第一年,讓學生共同接受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能力培養。第二年開始,由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志願分成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方向的幾個班級,分別由不同專業的教師按層次、專業分組進行輔導,使教學、實驗、實習、考覈、考證、獎勵配套進行。這種做法突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便於實施,既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於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覈,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還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條件,提高實習訓練的有效性。

四、教學改革要注意的問題

1,培養目標要充實

在船舶電氣類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培養目標應明確“應用型,技能型實用人才”,還必須注意增加競爭意識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培養,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全面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另外,還應體現使一部分學生畢業後升人高一層次院校繼續深造的目標要求。

2、課程設定與教學突出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在課程設定上,增開相關課程,使相近的專業相互滲透。如在船舶專業中增開現代通訊技術課程,在通訊專業增開船舶電站課程等;在自動化專業基礎上,派生出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等。同時,增加適應市場需求且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選修課,如就業指導普通話、公關禮儀、書法等課程,利於學生的職業轉換。在教學計劃中,調整課時,增加選修課時或利用課外活動課落實上述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注意實用性、先進性。從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來確定教育內容的深度和範圍。要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刪減那些繁瑣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偏深的理論分析,壓縮專業理論課時,增加反映時代特點的新技術新內容,聘請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到校進行實用技術講座。

3、抓好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滿足教學的需求。基礎課教師要了解並掌握1-2門專業基礎知識,便於基礎課與專業課知識之間的銜接;專業課教師至少能擔任2-3門以上的專業課,或連續接任同一專業的不同專業課程,便於對教材知識的有效處理和學科間的銜接。另外,專業教師還要不斷進行實踐性實習,深人企業搞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