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建築設計中關於美學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7.69K

建築是記載着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的形式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點。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文化環境,其建築風格有所不同。建築的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語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其建築的要求也日益增多,現如今中國的建築設計融和了很多時尚視覺元素,本文透過對建築美學相關內容的闡釋,討論了建築美學的現代傾向,提出了建築美學的表現形式及其內在的美學法則。

淺析建築設計中關於美學的運用論文

一、前言

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中國內地的各大一、二線城市的CBD,都出現了形式各異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感的建築物。建築不再僅僅是高樓層數的變化,而是一種文化的展現。時代的不斷髮展,建築的形式越來越具有強烈的時代潮流的特性,中國當代建築師也逐漸意識到多形式的建築美學成爲當今建築的主題

二、古典建築設計中美學形式的傾向

在設計史上,以往優秀的設計都是爲王權貴族服務,在建築設計史中,美學概念也是存在於王侯將相的府苑之內,其形式代表着權勢和富貴,平民的住宅房的目的是保暖和居住,一般情況下沒有過多的講究和意蘊。歌德曾經說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藝術美學和建築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築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建築領域裏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建築美學是建築學和美學的結合體。建築是伴隨着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歷史角色,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大部分建築美學存在於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宅邸中,而這一時期的建築不僅要滿足居住功能的基本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政治需要,既要滿足功能屬性,又要滿足精神文化屬性,同一時期的各地域建築的設計精力基本上都是放在裝飾性上,例如,古希臘建築中的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的裝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裝飾藝術,再者如古希臘建築中的四種柱式,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等,都是在滿足基本承重功能下變化裝飾形式,再者如後期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都是將裝飾藝術達到了頂峯。而中國的古典建築裝飾藝術也是千變萬化,數不勝數。例如,最具中國特色的影壁,影壁分琉璃影壁,磚雕影壁,石制影壁和木製影壁,還有一種磚瓦結構與土坯相結合等,都是以裝飾手法爲主的建築物。這一時期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注重建築在形式上的.裝飾美,這與現代建築有所不同。

三、現代建築設計中美學形式的傾向

工業革命之後,第一次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對近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成立,更是爲現代設計打下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對現代建築產生了深遠影響。勒·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主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築》,書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機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築的5個特點:1.房屋底層採用獨立支柱:2.屋頂花園:3.自由平面;4.橫向長窗;5.自由的立面。他用格子、立方體進行設計,還經常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一般的方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圖形建成看似簡單的模式建築設計中。20世紀50年代出現高技派,所謂高技派,是指在建築形態和空間上透過表現先進科學技術、以求最大限度發揮建築技術審美價值的建築流派。在當代衆多建築思潮與流派中,高技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高技在建築設計裏一直存在着。在西方古典建築美學中,包括建築結構在內的建築技術始終沒有取得獨立的審美地位,建築師長期醉心於形式構圖和外觀裝飾的推敲,建築技術只是建築師藝術構思的形而下的手段。技術美學作爲一種體現工業時代精神的嶄新美學維度,是西方工業革命後建築技術飛躍發展和建築審美觀念現代化變遷的產物。經過技術美學的孕育與誕生以及“阿濟格拉姆”與“新陳代謝”派的推動與發展,高技派繼承了現代主義的技術美學思想,並將其發展到了極致。現代高技派建築師在處理功能、技術和形式三個建築基本要素的關係上時,把建築結構、設備等技術因素與建築形式畫上等號,先進技術作爲高科技時代的形式和裝飾,在建築形態和室內設計中刻意表現出來。高技派典型的實例爲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香港匯豐銀行等。這類建築都是以功能需求的結構性裝飾爲主,滿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時也體現了設計美學的原則。

四、結論

建築設計的設計理念具有現代潮流的文化理念,隨着時代的進步,建築思維也隨之改變。過往追求裝飾藝術的建築,現今朝着結構性裝飾的建築發展開來。在建築設計藝術中,兩者並無錯與對,而是根據具體的功能需求而衍生設計需求,建築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都體現着不同的形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