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態建築設計在房屋建築設計中的作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9W

前言

生態建築設計在房屋建築設計中的作用論文

隨着經濟水平迅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也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在當代建築領域,建築原理與施工技術、機械設備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建築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推進了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但建築領域耗能較高,會在施工過程耗費許多人力物力及財力。最近幾年,隨着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可,在建築領域中,人們對於建築的節能環保設計的要求的也逐漸嚴格,房屋建築設計中開始不斷融入生態建築設計,建築中的各種生態弊端不斷得到重視。然而縱觀我國建築設計發展現狀,依舊存在許多不足,故應更加重視將生態環境的各種因素納入到房屋建築設計的考慮內容中,使二者更加緊密聯繫,創造更加舒適的生態生活環境。

1生態建築設計的概述

1.1生態建築設計的概念

所謂生態建築設計,就是把生態理念融入到建築設計中,按照以人爲本的設計原則,將人、建築以及環境視爲一個整體,並找出三者之間實現和諧、一體化的最佳狀態,以選擇各種技術爲基礎,不斷創新技術工藝,以此實現建築和環境形成一個有機體。其設計目標不僅要達到人們對生活空間環境的要求,又要使其和周圍的大環境協調。儘量做到建築在最大程度上貼近自然。在進行建築設計時,要把建築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利用設計並結合空間中的不同動態條件,組成一個和自然生態協調平衡的循環系統,以此重複運用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條件,讓生活方式愈加節能、高效、環保且低損耗。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建築設計通常包含以下內容:①堅持以人爲本,重視設計地點的區域性差異,更深入繼承本地的文化與生活習慣;②加強和環境自然的結合,合理運用本地能源,相關人員應形成重複使用與建材節能的意識,儘量使用本地的'可再生建築資源;③合理運用建築空間,提高活動性,降低建築能源的消耗,綜合建築作用與需求,建立合理技術理念,運用便捷的技術達到要求;④按照氣候環境,利用被動資源方針,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運用率,施工時儘可能減小對環境的污染。

1.2生態建築設計的特點

生態建築和傳統建築相比,其在滿足人們日常需求的同時,更重視人們的感官感受與建築生態性。簡而言之即幾個特點:①環境和文化性。生態建築除囊括建築本身,還包括文化環境,應結合周圍環境,例如四周建築羣、交通和通訊條件、學校條件與娛樂設施等的規劃;②經濟性。經濟性即要求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節能手段應聯繫當地的氣候因素,結合太陽的運轉週期與風的形成規律,合理運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資源。降低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此外,生態建築還應因地制宜,應充分利用當地的建築材料或使傳統施工工藝具有新的表達方式,在繼承與發揚本地建築文化的同時,降低施工中的運輸成本與材料成本等。

2生態建築設計存在的問題

2.1對生態設計認識模糊

目前,生態方針並不具有固定的標準與概念,導致人們在理解時出現分歧。生態建築應是將建築學與生態學的原理綜合起來,並以此爲基礎對房屋建築設計實現合理化規劃,實現建築物本身和自然環境高效聯合的成果,生成一個生態有機體。生態設計易於被字面考慮,被看成生態建築即在建築物四周隨意種植一些綠化植物,甚至有人認爲生態建築就是引入許多節能設備。多數理解都被侷限在字面上並未有深入認識,對建築設計中的生態設計理念的內涵認識不夠。

2.2欠缺可持續發展意識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歷史的選擇,在未來發展中扮演者不可忽視的角色,也是我國一項長期的發展方針。在目前建築行業,資源浪費現象十分常見,特別是在選擇裝飾材料時,大多材料不僅具有程度不易的毒害性,使用後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嚴重的會威脅生命,還會損耗大量能源。這些的直接原因其實就是人們欠缺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2.3對實質性作用認識不足

在建築行業,我國對建築設計現存的普遍不足就是對建築設計過於追求形式效果,從而導致建築物功能浮於表面而實際作用不強。將生態理念融入到房屋建築設計的目的是儘量減小建築行業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而應注重建築設計的實質作用。然而在我國的建築行業,目前對實質性作用的優勢不足,直接影響生態設計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3基本設計原理

3.1因地制宜

按照生態學的進化論,在生態設計中,應注重對資源的經濟運用,全面合理運用一切自然能源。例如對土地資源的運用,在建築領域將有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土地問題,要實現對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就需要制定一個高效的空間系統。此外,在建築生態節能部分,提高對太陽能與保溫材料的使用率,降低能源與材料的損耗量。合理運用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

3.2自然環境設計

關注當地生態條件的特徵與規律,貫徹生態第一與整體優先的原則,重視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同等看待人的行爲與自然環境,人作爲自然生態環境中的組成部分,人的行爲一定要做到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配合環境發展的需求,形成人與環境共生的意識,將自然環境和人爲環境進行有機結合。

4生態設計在房屋建築設計中的具體作用

4.1方案設計

因地制宜生態設計原則十分注重環境的生態意義,但目前建築行業競爭格外激烈,生態意義雖然重要,但也應重視設計方案的特點,應嚴禁抄襲行爲,避免發生設計方案千篇一律的現象。建築生態化設計非常注重其自身形象,規範、極佳的建築形象,可以促進建築和環境互相結合。在進行生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發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以可持續發展爲原則,合理利用最新技術爲實施方法,聯繫當地詳細的地理優點,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段,精確掌握設計範圍,實現建築設計外觀效果好,充分展現本土特色,且儘可能與四周的環境相互結合,協調發展。我國在古代就具有樸實的生態觀念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例如,我國在古代對於多雨溼潤的南方地區,在建房時就有利用斜屋頂建築方法,便於雨水快速滑落防止屋面積水。而在黃土高原區域的房子———窯洞,就是按照其當地炎熱乾燥的地理與生態條件建造的。

4.2室內環境綠化

建築設計可以劃分爲外部設計與內部設計。外部設計主要應做到符合四周環境,與其相協調;內部設計也應符合綠色生態。室內空間綠化,主要需要設計者發揮想象,把外部的綠色設計運用到室內,主要方法有以下內容:

4.2.1室內室外空間一體化在進行生態設計時,設計師可透過不同的技術與方法,把室內與室外結合成一體。目前,這種方法在設計相對比較普遍,例如很多建築物都在內部設有內庭院與共享客廳,或是建築物上方設計可按照要求實行可調節的開闔天窗。此外,另一種常用方案是在牆壁設計時,把完好的面向外部的環境牆壁設計成能夠半開或是全開的牆面,使其便於獲得更多的光線與新鮮空氣,同時將房間內部空間向外伸展,從而擴大內部空間。

4.2.2室內室外景緻一體化。把室外景緻轉移到室內,生成兩個空間,即室內小空間與室外的大空間,兩者之間形成明顯的對比,既實現了改善環境的目的,又滿足人們的視覺要求,實現建築和自然融爲一體。普遍手段具體包含引水法和栽植綠化法等。

4.2.3建築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在生態建築設計過程中,應當事先做好充足準備,對當地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在進行選址時要選擇和周圍環境能和諧發展的地點。在設計時,不僅要聯繫實際,因地制宜,協調好建築、經濟以及環境三者間的聯繫,更要準確處理新老建築物間的矛盾,同時對其實行合理預測、進行合理制約,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例如在進行公園綠化設計時,要結合貼近自然的原則,在建築設計過程時,要保障原有的植被生存條件,順勢進行建築規劃。

5結束語

總之,生態設計是今後建築領域發展趨勢,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設計時,要把生態設計理念貫徹到每個設計的部分,因地制宜,協調發展。將生態設計融入建築設計者,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有能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利用建築設計,將自然景緻與社會景緻較好的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促進發展經濟,還能做到保護環境。因此,在倡導環境保護的同時,還應保障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建築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應運用生態設計的手段,將建築、經濟以及環境融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楊麗.生態策略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建築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6(03):110~111.

[2]糜苗苗.生態建築設計在房屋建築設計中的作用探討[J].建築規劃與設計,2014(1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