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初中物理《引言》課教學構思

學問君 人氣:1.09W

初中物理課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啓蒙課,“引言”則是啓蒙課的開篇.“引言課”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興趣、意志和情感,也關係到以後物理教學的質量問題,確實值得探討.

淺談初中物理《引言》課教學構思

關於這一堂課,我分爲以下四個步驟構思:

一、懸念式實驗引入課題,點明“物理學研究什麼?”(5分鐘) 開場白: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做幾個小實驗.

演示:

(1)手抓粉筆,鬆開手,粉筆落下.問:粉筆爲什麼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鏡,正對某一學生.這裏面的像是誰?爲什麼鏡子裏會出現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像呢?

(3)手扇扇子.今天天氣熱,扇扇子有何感覺?爲什麼有這種感覺?

(4)出示電鈴,接通電源,電鈴發聲.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些現象和問題,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爲他們以前也許從未想過“爲什麼?”當然也不要求學生回答.但可問學生:這些現象分別屬於哪一類物理現象(大部分學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匯入課題:(板書)物理學研究什麼?(力、熱、光、電)

爲鞏固知識,我接着打出四張幻燈片:(1)槓桿撬石頭;(2)水中倒影;(3)燙癟了的乒乓球;(4)雷電現象.進一步問學生:這各屬於哪一類物理現象?

二、趣味性實驗深化主題,說明“爲什麼要學物理?”(20分鐘) “爲什麼要學物理?”是本節課的'重點,可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1.物理是有趣的 爲了說明這一點,我設計了四個趣味實驗:(1)杯子“倒”提水;(2)“巧”打雞蛋;(3)冷水“燒”開水;(4)室內“雷電現象”.對於這四個實驗,(2)和(3)是教材上有的,(1)和(4)是我補充的,不過我給每個實驗都取了個新奇的名子.將“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改名爲“杯子‘倒’提水”,將“慣性演示實驗”改名爲“‘巧’打雞蛋”,將“冷水使熱水沸騰的實驗”改名爲“冷水‘燒’開水”,將“感應起電現象”改名爲“室內雷電現象”.這樣做爲的是很快抓住學生心理,造成一種神祕而緊張的課堂氣氛.然後老師魔術般地完成演示實驗,使新課達到高潮,此時學生學習興趣必然大增,可趁學生餘味未盡之時問學生:物理有不有趣?然後板書論點:物理是有趣的.

過渡:有趣“吃”不得,我們之所以要學物理不僅因爲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於——(板書)

2.物理是有用的 舉例說明:我們的衣食住行、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科學技術中都離不開物理.

(1)吃飯用筷子(外國人不會用)——要用物理;假設沒有摩擦力,你將寸步難行.

(2)假設停了電,工廠停工,電影、電視看不到,也用不上電風扇、電冰箱、洗衣機,多不方便.

(3)假設沒有物理,哪來今天的電腦、電話?哪來今天的原子彈、氫彈?人類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衛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實驗:將一個放大鏡放在眼前,讓學生看到老師放大的眼睛.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放大鏡.你還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嗎?照相機需要它,幻燈機、電影機、望遠鏡、顯微鏡需要它,你爺爺、奶奶用的老花鏡就是它!

透過這些生動具體的事例,輔之以簡短、明快而富有氣勢的語言,使學生確信——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課程.進一步提出:那麼,要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呢?(板書)

三、小故事與實驗相結合,啓發“怎樣才能學好物理?”(15分鐘) “怎樣才能學好物理”是這節課的難點.我先用小故事匯入:

小故事:伽利略觀察→教堂吊燈透過實驗→發現擺的等時性.

演示:單擺的等時性

板書:1.重視觀察和實驗

小故事:牛頓觀察→蘋果落地思考推理→萬有引力.

板書:2.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學物理不能滿足於知道“是什麼?”更重要的在於知道“爲什麼”?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

板書:3.重視應用知識

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性後人應用它→製成了古老的鐘表.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釋了月球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轉的原因,也是人造衛星發射的理論依據.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利用它→纔有了今天的電氣化.

學生學了物理以後,要能利用它解釋身邊的有關現象,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後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小結:物理並不難學,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物理一定能學好.

物理學好了,會使你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能幹,越來越可愛!

四、“魔術”錄像結束新課

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5分鐘) 在講完新課後,我選放了一段錄像資料短片——湖南省編輯的錄像教學片中的《磁現象》一節.當學生看到那“百發百中”、“冰上芭蕾”等魔術般的鏡頭時,興趣進一步大增,這節課在輕鬆而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